豚鼠变压性眩晕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低压舱对96只豚鼠进行实验,旨在了解变压性眩晕的前庭器官病理改变、眼震电图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低压舱上升率20m/s;下滑率100m/s;高度5000m,连续反复3次,每次间隔5min,通过此建立变压性眩晕的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前庭躯体反应、眼震电图动态记录及病理学检查发现:变压性眩晕易发生于中耳腔处于高压状态时;伴随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外淋巴间隙的出血及感觉细胞纤毛程度不同的损伤;形态学的恢复滞后于眼震电图的恢复;多数病变是可逆性的。对发病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观察了活性钙调素(CaM)含量和CaM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PKⅡ)活性在急性低氧(模拟海拔7000m,5h)、低氧适应(模拟海拔5000m,每天4h,连续2周)和常氧对照大鼠脑组织(每组10只)中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FACS)所测三组动物脑皮层细胞的CaM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40.0±4.6、52.9±5.7和46.1±5.0,急性低氧组明显低于低氧适应组和常氧对照组,常氧对照组也低于低氧适应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了模拟海拔7500m高度30min大鼠血清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水平。发现高空缺氧时,大鼠血清中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浓度较非缺氧组大鼠明显降低(P<0.01)。说明急性缺氧是影响机体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合成和(或)释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结果可能为临床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提供依据。
期刊
将光反射方法用于定量检测静态液体中的气泡,研究高空减压时胆盐溶液气泡生成的特性。结果表明,胆盐溶液浓度、减压高度和速度对其气泡生成量和气泡出现时间有明显影响。离心和预减压处理可消除胆盐溶液再次减压时生成气泡的能力,表明气泡来源于胆盐带入的微气核。该微气核和所生成气泡较持久的稳定性,提示胆盐具有一定的稳泡作用。因此,胆盐有可能在活体减压病的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
10名健康男性青年卧位在-6.67kPa下体负压(LBNP)作用下,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性(HRV)和血压变异性(BPV)功率谱低频成份能量(LF%和LFP%)均较平静对照水平明显增加,HRV谱高频成份能量(HF%)明显减少;证明HRV和BPV谱分析能敏感地反映LBNP条件下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特征。对20min LBNP过程中不同耐力被试者HRV和BPV谱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耐力不良被
探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在下体负压(LBNP)试验中的应用价值。1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参加了两次同样的LBNP试验,间隔3~4天。试验采用连续四阶梯负压刺激,强度与时间为:-2.7kPa, -2min;-4.0kPa, 3min;-5.3kPa, 5min;-6.7kPa, 10min。用M型超声心动图记录主动脉根部曲线,用PDE记录了升主动脉血流频谱,实验时进行录像,实验后回放处理,提取
期刊
用冲击波负压发生装置模拟单一的冲击波负压,观察家兔气道关闭对肺伤情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气道夹闭组动物肺的伤情明显加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水肿,肺大泡的形成和肺破裂是气道夹闭后肺损伤的突出表现,并对冲击波负压的致伤机理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