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治初期,台湾文坛主要为大陆赴台文人所占据,大陆赴台文人创作的诗文大多为赏奇好异之作,缺乏真正扎根台湾本土、关切台湾社会生活的作品。乾隆年间,台湾首批本土文人成长起来,逐渐改变了这一局面,作品整体呈现出与大陆去台文人明显不同的特点:不再停留于台湾地理、山川、气候等生活表层,而是开始体察民情,反映民生时弊与社会矛盾。他们的创作具有承前启后之效,促成了台湾古典文学发展的转向。郑用锡便是这批本土文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绝大多数收录于《北郭园诗钞》,体现出民族性与本土化相交融的特点,在台湾区域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