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其实质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字和它所代表的事物间的联系。字义教学对字形教学的影响很大,可以使学生减少机械识记,增强意义识记。理解字义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生字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选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字义教学更扎实、有效。
  一、利用构字规律,理解字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朝的许慎将其构造方式总结为“六书”:“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指事字的指事性、会意字的形义结合、形声字形旁的表意性等字形特点来进行字义教学。
  例如,教学《小鹰学飞》中“命”字时,出示“命”的古文字:大大的屋子内,一仆人下跪堂前,听候主人的命令,通过看图找相关部件,学生在头脑不知不觉地将字形与字义建立起了联系。又如《卧薪尝胆》中的“仆”字,教师边画古文字边解说各部件的含义:它的左边是一个人,右边下面是双手,拿着三角形平头刀割草,他们每天都要做许多这样辛苦的活儿;“奴仆”就是“奴隶”的意思,没有任何人生自由,很痛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规律后自己尝试分析理解,加强形义联系,提高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通过直观教学,理解字义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生活面窄、表象不丰富,一些汉字便可采用具体、形象、生动的释义方法。一是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来表现汉字的形与义,如《卧薪尝胆》中“舂米推磨”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仅利用语言描述或生活经验是不能够理解的,这时通过“舂米”和“推磨”的图片再配上教师的讲解便能一目了然。二是对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字可通过动作演示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如《小鹰学飞》一课中“盘旋”一词,学生演示时只是做出展翅飞的动作,此时教师演示转着圈飞,让学生辨析,学生便轻松地掌握了字义。
  三、比较辨析,理解字义
  学生一般缺乏精细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对一个字的笔画安排和组合认识模糊。而形近字、同音字是学生最易混淆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作仔细观察,进行理性分析和比较。
  如“渴”和“喝”,教给学生儿歌: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口。学生将儿歌熟记在心,既不会混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再如“飘”和“漂”,学生在组词和实际运用时总会混淆,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掌握形声字规律后自行识记,“飘”指被风一吹飘动起来,因此是“风”部;而“漂”指漂浮在水面,故为三点水部。低年级教材中一些转盘识字也正是利用形声字造字特点编排的,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识记多个汉字。
  四、借助近反义词,理解字义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教学中,还可对近义词进行比较辨析,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例如“勤劳”“辛劳”都有“踏实、努力、爱劳动”的意思,“勤劳”重在态度勤奋,“辛劳”重在辛苦程度。通过比较辨析,明确异同点,学生的理解就会深刻,运用时就不会混淆。
  五、巧列一字多义,理解字义
  大多数汉字都有一字表多义的复杂性,辨析一个字在不同词语或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是低中年级学生识字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地利用生字的多种含义来扩词,帮助学生掌握字义。如教学“端”一词,教师启发学生扩词:“端”表示动作,可以怎样组词?学生很快便能想到“端水”“端盘子”。“端”表示东西的一头,可以怎样组词?学生说出了“两端”“端点”“顶端”等词。“端”表示不歪斜时,又可以组词“端正”。当然,也可先出示词语,再选择字义。
  六、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
  有些字词,如果脱离了课文进行教学,很难说明它的意义,学生也难以理解。而通过结合课文具体语境,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去理解,就不难掌握了。
  例如《卧薪尝胆》中“屈辱”一词的教学,可让学生找出文中勾践夫妇受尽屈辱的句子,再想一想他们还会受到哪些屈辱,并进行角色体验“换成是你,你会觉得怎样”,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角色内心,深切地体会到这种非人的待遇、这种践踏人自尊的行为、这种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生活,对于勾践夫妇来说,就是“屈辱”。接着教师追问:他们没有安全保障,受尽了各种各样的磨难。稍有反抗,稍有不顺从,就要被杀头。所以,他们所受到的是一种——并相机出示:耻辱、羞辱、侮辱等词,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理解字义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字义教学要遵循从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启发他们的思维,并认真研读教材,触摸语言的温度,传递文字的冷暖,进而教给他们理解字词的方法,培养他们理解字词的能力,力求学用结合。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不买账”的情况:对课堂某些教学环节感到厌烦,对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有抵触情绪。面对学生的表现,有些教师会使用高压政策,来个“强买强卖”,这样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好。也有的教师喜欢和学生“讨价还价”,让学生有条件地接受,这当然也不是好办法。其实,这些需要“打折”的教学内容已经没有太多的含金量了,学生不愿接受,教师还有必要坚持吗?为什么不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偏旁,谁来认?(出示这个学期学过的偏旁,指导认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8”,再来学习几个新偏旁,看谁学得好。板书:识字8  二、认识偏旁,了解演变  1.认识“鸟”旁  (1)了解偏旁。教者用粉笔画一只鸟,边画边问:老师画的是什么?它像哪个字?引出“鸟”既可以表示一个实物,也可以作偏旁,接着问学生鸟字旁的字大多跟什么有关系呢?(请学生站起来说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值得老师深思的问题:一说到作文,很多学生反映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文教学偏离了课标?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过高的立意使习作性质发生改变  习作要求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捡到硬币、扶起摔倒的小朋友等小事屡见不鲜,而捉小偷等大
长期以来,作文课单调沉闷,作文题材狭窄单一、死板陈旧的桎梏,造成学生写作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局面,使学生丧失了写作兴趣。针对这一弊端,笔者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写作活动多样化”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写作形式多样化  (一)课堂作文  1.题材上放宽政策。围绕教材单元训练要求,可灵活变通,不强求学生写教材提供的“参考题目”, 可写教师设计的选题,或写学生自己喜欢的话题。
“言语训练”虽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言语训练“失魂”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为训练而训练,离开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忽视学生身心的特点,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言语训练要遵从语言规律  《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很多的关联词和优美的修饰词,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是此课最佳的言语训练点。基于以上的考虑,作了如下设计:  1.读:
新课标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自主阅读,但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辩证地处理好个性化、自主化阅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教师怎样在阅读教学进行导读。  一、创设问题——导思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阅读中思考,通过思考提高阅读的效果。  案例一:《冬阳·童年·骆驼队》,文中有一处写主人公看骆驼看呆了的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大多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以写人记事的居多,所以对这类文章的教学进行探讨十分有必要。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写人必定写事,以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而写事也往往离不开写人,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那么,写人记事类文章究竟该如何教学才更有效呢?下面就以《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一、以事情为主线,梳清文章条理  写人记事类文章内容浅显、语
词意理解方面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领悟文本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学生对词语意义有了鲜明而又深刻的理解,后继的学习进程才会更加行云流水、顺畅自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表达中形成整体体验,在词意理解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  一、 静为动——动态化表达凸显形象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动态化的表达有利于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思维变得活跃。因此,根据词语特征,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手势、表
对话是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本质,而长期以来课堂对话往往有“形”无“实”。例如,脱离学习本质的对话前提缺失、徒具问答其表的教师独白、不具对话实质的浅层问答、流于表面形式的小组讨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是对当前“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凸显“研学”。我校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上的教学尝试,以“研学案”为对话基础,以探究研学问题为对话关键,以培养学习能力为对话
语文是一门极具个性化的课程,有着很大的弹性和生长的空间。教师自身独到的阅读品位往往赋予了课堂教学生命的灵气。可以说,一个热爱阅读,有着语言的敏感性、丰富性的教师,才能体味、感知语文阅读中的种种内涵、意蕴,才能让课堂显得聪颖自信,教学内容变得血肉丰满。  一、情境·感性  “入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阅读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才有可能品悟出文章的真义。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阅读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