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教育是农村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ktadxx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初中教育存在极大的弊端,就是被卷进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旋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爱农,逃避劳动,千方百计跳“农门”。据一所农村中学调查了解,在职业选择的问卷上,学生在“想当新一代的农民”一栏打勾的只占2.8%;在对所学课程感兴趣的问卷上,对劳技课感兴趣的只占7.3%。在对回乡毕业生为农服务的追踪调查中,发现有74%的学生不适应(主要是思想素质、劳动技能和知识结构不适应)。从目前中学生表现的弱点来看,他们多数缺乏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品质;在部分学生中,高消费、讲排场、乱花钱、贪图享受、厌恶劳动的现象相当严重。由此,引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哪里?我们的回答是:必须坚持劳动技术教育。
  
  一、坚持劳动技术教育,顺应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 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目前一些学校毕业生的分配就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一些学生只讲求物质利益,不愿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等等。这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如果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将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当前乃至今后的生产劳动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智力与体力相给合的劳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者也不再是只会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需要掌握现代化的生产工具,进行现代化的技术操作。当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含义应该包括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技术教育相结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注入新的内容。学校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就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认为劳动技术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一种育人作用,其内容应包括:
  1.思想教育。在劳动实践过程和劳技课的教学中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遵守纪律、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激励学生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美好的家乡和美好的未来。
  2.科技教育。在劳技课的教学和科学试验活动中,激发和训练学生学习科学、钻研技术的兴趣和动脑、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方法和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保养、维修常用生产工具和简单机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3.审美教育。当学生在各种劳动技术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了一些生产问题时,或者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完成某些科学试验时,他们就会体验到劳动带来成功、劳动创造美的愉悦。可以说劳动技术教育是与审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劳动、科学试验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审美能力的培养。
  4.职业教育。在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教育。在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最基础、最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要使他们获得尽可能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一技之长。
  
  二、坚持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农村初中的劳动技术教育(含劳技课的教学)仍然相当薄弱,其主要原因:一是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特别是劳技课的教学,面临很多问题,如教材问题、基地问题、师资问题等等;二是学校领导对劳动技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应试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学生升学为唯一目的,把升学率看成是学校的命根,一切都为它服务,甚至不择手段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学校教育偏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扼杀学校及师生的生机活力,因而“应试教育”是阻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要因素。素质教育以育人为目的,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视为学校的生命力。这种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一切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四有”人才为目的。因此,应当从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入手,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此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有的学校对劳动技术教育所产生的效果概括为“以劳增知,以劳陶情,以劳育德,以劳炼体,以劳促美”。由于劳技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以其他学科所授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所以学生在学习劳动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因其灵活运用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又能巩固和深化有关学科知识和技能。那种认为劳动技术教育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本不能兼得乃至相对立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综合育人教育。
  
  三、坚持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校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历年来,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有时甚至走上了极端。在“文革”中,学校大搞“开门办学”,以劳代学。恢复高考制度后,又曾一度把劳动教育搁置一边,一些学校取消了劳动课,学生出现了只读书不劳动的倾向。近年,国家教委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要求学校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才提到学校课程的重要位置上来,劳技课才得以广泛地开设。现在在中学阶段的劳动技术教育课(或劳技课)体现了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劳动技术教育能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其道理不言而喻。
  1.把劳动技术教育与科学试验结合起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把劳技课的内容分年级进行安排,并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试验项目,改变过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试验脱节的倾向,给农村初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2.把学校的基地试验与农村庭院经济开发结合起来。通过校内外结合,不仅扩充了学校的实验基地,而且将学校试验的成果辐射到农村千家万户,发挥了学校科学试验的示范作用。同时使学生科学试验的项目与发展自己家的庭院经济紧密联系起来,科学试验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家庭的经济收益,从而增强了学生搞好科研活动的责任感。在这里,已形成一种学生促家庭、家庭促社会、社会促学校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3.把劳动生产与劳动育人结合起来。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增强了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了他们关心集体、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好思想和好作风。
  4.把走出去现场考察与请进来现身说法结合起来。一方面结合劳技课的教学,带领学生到运用科技致富搞得好的乡村去实地考察,学习他们进行生产经营和依靠科技致富的经验。通过这样的考察,学生能写出真实而又生动的调查报告。另一方面,把农村既有科学技术知识又有经验的专业户(有的是校友)请到学校来,进行现身说法。学生听了备感真实、信服,从而激发了他们运用科技致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学案教学是将新课改的基本教学理念具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科学化、艺术化的学习方案,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拓展生活情景的个人感悟、文情意境的内心体验和自我感受的个性化表达。    一、学案教学科学体现语文新教材的自主性、实践性、体验性学习要求    以学案教学模式实施初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在技术性的运用层次上,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延伸和扩展能力;在人文性的价值导向上,强化学生对文学文
当前,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在神州大地上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轮改革不仅仅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对学生成长的领路人——教师,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高中政治新课程开设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四门必修课及《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六门选修课。这些课程的开设对我们政治教师提出了更
有人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把旧课新课联系起来;如同路标,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好的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于师生双向互动;好的导入,可营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气势,从而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但教无定规,导无定法,所以导入法在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见解,旨在抛砖引玉。    一、过渡式导入法    这种导
政治学科的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考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使用术语严密表达问题等方面仍有缺失。其原因除了考生复习不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高考复习中存在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策略脱离实际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思想政治课高考复习进行优化,这既是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需要,也是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习成绩的需要。  1.以促进学生提高再认、再现所学知识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  目前看来,能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匀称”,从美学的角度看是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的组合,是一种能让人身心处于愉悦的平衡状态。  随着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创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和谐”二字常被人们提及。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的人文环境为主要对象的学科,涉及内容极其广泛,渗透着许多和谐思想,充盈在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进一步明显,预计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水平,达11.6%。蓝皮书指出,今年以猪肉价格为导火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了始料未及的较大幅度上涨。由于各种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上升幅度都将明显比前几年高。那么,CPI的上涨,农民收入是否也同步增长
【摘 要】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推进新课改必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参与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现教学相长;通过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性学习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对于那些具体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先进文明的古代文学作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教者更应潜心研究,着意挖掘,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目前文言文
【摘 要】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听力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技能。但多数学生对听力并不重视,听力水平也不容乐观。加强学生听力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师的共识。本文先阐述了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的主要因素,再谈了如何对学生的听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培养,以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最终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 英语听力 训练 培养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英
【摘 要】 结合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紧迫而任重道远的任务。我校地理组在地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发了地理学科校本课程。本文就我校开发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实践谈谈构建地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 地理 校本课程 开发 模式    校本课程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结合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