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h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下,中学体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体育科目成为中考的一个内容。这一改变,影响并促进了初中体育教学理念及形式的发展,体育得到了学校及学生的更多关注。同时,这一改变也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新课标 教学理念
  一、初中体育教学分析和研究
  新课程下,初中体育教学理念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这就给初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树立适应时代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教学主旨,以增强学生体魄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建立,让学生树立起终身热爱体育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劳动强度大幅下降,肥胖、体弱、意志品质差等现象在初中学生中相当普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强化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地位,将体育科目纳入中考是新课程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其体质的一项有效举措。
  将体育科目纳入中考,学校、学生、教师都不能简单地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追求目标,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旨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丰富生活并培养体育爱好,同时,体育锻炼能使学生建立优良的意志品质,对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的体育教学根本得不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虽然大家都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比起学习成绩来,体育就成了可有可无,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影响学习的一个负担学科。初中体育成了学生的兴趣班,有兴趣的上,没兴趣的不上。
  新课改将体育科目引入中考,初中体育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无论从学生、家长的角度还是从教师的角度,压力是实实在在的。一方面,这也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对教学投入比以往更多的精力,还要认真领会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这一变化也给体育教师施展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更容易将教学设计落实。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在初中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一方面对学生开展体质素质的训练,还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技巧的训练,此外还有意志品质的建立也不容忽视。
  通过对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技巧的訓练,可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趣味性,使其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意志和身体素质的较量。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能使体育成绩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对建立学生学好体育课的信心是非常有助益的。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及体育理论教学,改变体育课在学生心中的认知误区,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不是以分数为最终目标,学会享受、欣赏体育,培养健康的体质和心理才是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
  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追求体育成绩,应以新课程教学目标为指导,教育学生在体育方面发展和提升。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体育才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形式。新教学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应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应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学很大部分是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更多参与机会是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初中体育教学应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
  此外,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因学生个体遗传、家庭、环境、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运动习惯和运动能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注意根据单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个体开展教学,并区别性设计教学方案、目标及评价,使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能充分体现。
  为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育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和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将传统的体育计速、计数、计时、计量的教学方法改为更能吸引学生的教学形式,在体育教学中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得到充分调动。如跑步教学,教师可以大胆放弃以往计时、计程的枯燥形式,而采用接力赛、追逐赛、分组赛等趣味性的形式,以吸引学生,激发其参与热情,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的教学改革推进中,初中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目标,真正消化领会新教学理念的本质宗旨,仔细分析教材,研究调查学生情况,将适应新理念的教学方法大胆引入教学实践。转变传统师生关系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体育的主体的原则,树立素质教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宏.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新课程,2016,(6).
  [2]范志.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J].新课程,2016,(5).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一科多模”的科学探究课进行了实践研究。首先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要求的有效教学学案,再通过预习展示、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拓展提高、反思小结五步实践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初中科学 科学素养 一科多模 探究课  一、科学课堂低效的现象透析  1.内容简单,华而不实  课堂合作中似
创新是成功的条件,本文围绕创新教学展开解读。全篇论述了抓好课前的准备活动、根据教材的内容灵活教学、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以及补充新鲜的血液四个方面的内容。  英语教学课前准备灵活教学英语不是母语,要想教学成功,最关键的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兴趣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不用任何人去催促,它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当中,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不去机械地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发生的各类语法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解决教学问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
介绍了新集二矿1812综采面发生瓦斯动力现象的规律 ,超前卸排瓦斯钻孔的应用 ,并对卸排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学生习作时常常无从下笔,这是作文教学的老难题。为了摆脱这种窘况,教师应着力去挖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且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这个源泉,使他们写作时涌现出活水来,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提高水平一提到写作文,不少学生或抓耳挠腮,或眼盯天花板,或嘴咬笔杆,迟迟下不了笔。究其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想写作文,手中却没有素材。要想改变这种窘况,关键是要让学生心中有“米”(写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有效引导工作,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逐渐成为了教学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立足于小学数学"有效引导",首先分析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经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对应掌握知识的获得程度和自身的进步。对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与阐述。  数学学习有效性个体差异新《课标》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上的收获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可能收获颇多,而有的人可能只收获了一点皮毛,但不管怎么说,是要每个人都能从数学课堂中得到新的发展。  
教师常常会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常会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你如果去问学生一个问题,最难学的一门课程是哪个?大多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语文”;那么最容易学的课程呢?他们回答还是“语文”。它不像数理化那样有理可找,有公式可循,因为这个错觉,导致很多学生是“误入歧途”哇!把自己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理科学习上,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和积累,使得语文学习的底子薄,语文知识的金字塔的底座不牢。为此我以为,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