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关注的是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这造成两种后果:一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探索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二是学生为学而学,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更谈不上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了。
一、中等师范美术专业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
1.美术专业的学科特性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美术大师需要几十年的浸染,而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中等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底子普遍不好,短短几年学习很难使他们的专业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他们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然而填鸭式教学所导致的任务式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往往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监工”与“奴隶”的关系。一旦缺乏教师的监管,学生便会偷懒,将所学知识“还给”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其领路人和辅助者。一旦树立这种观念,学生就很容易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终身学习意识的树立。
2.当前的教学现状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据统计,约65%的中等师范美术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感到“没兴趣”甚至是“厌烦”,而其中30%的学生一开始是对美术充满兴趣的,是在中等师范美术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转变态度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教育导致学生学科兴趣降低,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范学生,才能对社会负责。
二、如何在中等师范美术专业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课堂关注点是教师的“教”,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绝对主体,学生需要的仅仅是守纪律和认真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改变这种教学理念,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意识。如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素描产生兴趣,并基本了解相关知识,学习基础技巧,进行实物素描等。那么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根据这个来,教师首先应当展示素描的作用,学习过程中有趣的地方,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普及相关知识和技巧,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动态,在“教”上做出反馈。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文提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互为促进的。学生是学生的主体,那么学习兴趣就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润滑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觉得所学内容是有价值的,学习这一行为是有意义的。二是学生能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如在学习全景素描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全景素描作品,那种视觉冲击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全景素描的价值。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犯各种错误,但同时也应看到,学生也有相应的进步。要不断地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不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不断地去学习。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体途径,然而许多美术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适合美术学科,因为美术学科更注重个人的感悟。这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误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是“教学相长”。如教学生学习画人体半身画时,一些学生很快地掌握了,但总有一小部分学生难以掌握技巧。这时教师再去指导,大多是在重复已经说过的知识,但让已经掌握的学生去教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学生,都更加了解学生在学习这项技能过程中的难点在哪,学生的解决办法可能更适合学生。在教授的过程中,教的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而学的学生,也能够得到不同于教师的讲解,这种讲解来自同学,角度更接近,更容易掌握知识。(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师范学校)
一、中等师范美术专业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
1.美术专业的学科特性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美术大师需要几十年的浸染,而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中等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底子普遍不好,短短几年学习很难使他们的专业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他们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然而填鸭式教学所导致的任务式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往往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监工”与“奴隶”的关系。一旦缺乏教师的监管,学生便会偷懒,将所学知识“还给”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其领路人和辅助者。一旦树立这种观念,学生就很容易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终身学习意识的树立。
2.当前的教学现状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据统计,约65%的中等师范美术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感到“没兴趣”甚至是“厌烦”,而其中30%的学生一开始是对美术充满兴趣的,是在中等师范美术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转变态度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教育导致学生学科兴趣降低,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范学生,才能对社会负责。
二、如何在中等师范美术专业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课堂关注点是教师的“教”,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绝对主体,学生需要的仅仅是守纪律和认真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改变这种教学理念,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意识。如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素描产生兴趣,并基本了解相关知识,学习基础技巧,进行实物素描等。那么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根据这个来,教师首先应当展示素描的作用,学习过程中有趣的地方,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普及相关知识和技巧,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动态,在“教”上做出反馈。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文提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互为促进的。学生是学生的主体,那么学习兴趣就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润滑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觉得所学内容是有价值的,学习这一行为是有意义的。二是学生能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如在学习全景素描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全景素描作品,那种视觉冲击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全景素描的价值。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犯各种错误,但同时也应看到,学生也有相应的进步。要不断地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不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不断地去学习。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体途径,然而许多美术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适合美术学科,因为美术学科更注重个人的感悟。这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误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是“教学相长”。如教学生学习画人体半身画时,一些学生很快地掌握了,但总有一小部分学生难以掌握技巧。这时教师再去指导,大多是在重复已经说过的知识,但让已经掌握的学生去教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学生,都更加了解学生在学习这项技能过程中的难点在哪,学生的解决办法可能更适合学生。在教授的过程中,教的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而学的学生,也能够得到不同于教师的讲解,这种讲解来自同学,角度更接近,更容易掌握知识。(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