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重点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这一关键问题展开探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景、优化教学设计、增强家庭学习语文的合力等途径,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
传统的灌输式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学得很被动,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融合,能有效解决这一瓶颈。《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不是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工具,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效果。那么到底怎样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有效融合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学显示的多媒体化、生动、新颖,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利用语言的调节与支配、结合形象的图形、美妙的音乐、生动的场景,使师生得到全面交流。现行的语文教材有很多文章能凸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是喜闻乐见的文体,若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单单依靠学生的来回往复朗读,学生觉得无趣。比如我在教学《画风》时,我在讲到风怎么画时?如果只是说才能看到风,特别是二年级的学生,他很难理解,但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播放风是怎么吹动红旗、风是怎么吹动小草等的画面时,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在讲《日月潭》这一课时,如果光凭教师讲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学生会听得枯燥而无趣,而且很给理解,但我下载了日月潭的分布图像,日月潭的形象画面一看便让学生明白了它名字的来历。要是没有利用多媒体网络,很多知识讲起来很吃力,学生的接受也很有限。因为学生要通过课本的文字分析后才产生图象,然后通过图象去接受课本的知识。而多媒体网络的图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本的知识。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课件的适当运用,是推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可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发挥想象,利用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把课本上的知识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成课件,学生便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课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先用课件出示明亮的小池塘倒映着睡莲、月牙、星星和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们的美丽画面,再辅以优美的背景音乐,直观的画面和具体形象的文章紧密结合,展示了小池塘的清澈和明丽和小动物们之间发生有趣的故事。这样图文并茂,感悟课文的朗读,使学生边读文边欣赏图片,感受到夏夜的美丽,这种美不但有大自然的环境美、而且还有小动物们的心灵美。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乐学中不知不觉便掌握了语文知识。
三、慎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大量地获取信息,学会快速地处理信息。但无庸置疑,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网络信息,其内容精练简约,系统规范,涵盖的信息量不可能太多。而网络信息却无限的丰富,能无限地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当然,这里的“扩充”和“加大”并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累积,而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在学科教学中,由于网络资源的浩繁,即时地利用网络信息会使信息处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我们可以预先建立开放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先将学习资源分类处理,存入自己的电脑,然后将资源库设为共享,并根据学习的需要不断充实。语文学科可以建立文学名著、名家名作、阅读与理解、习作与表达、课件与教案、练习与评价等分类资源库。各种分类之间还可以建立超链接。如环境保护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收集网络信息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图片,并收集关与习作的基本知识和范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资源库中搜寻有用的信息,从而完成习作。在学生利用资源库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评价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传统的学科教学评价即时性差,信息反馈不及时,形式单一,激励性不强。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评价,不但可以及时准确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准确记录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直观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课后辅导计划。
四、借用信息技术搭建班级博客,增强家庭语文学习合力
在现代社会中,“表达交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利用聊天室或“BBS”可以实现和任何区域、任何类型的人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些工具,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又一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很有好处。但毫无疑问,如今在网络条件下的聊天内容五花八门,一不注意,很容易产生恶劣的负面效果。鉴于此,可以进行专门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BBS及聊天室的设计。所以在2010年参加“国培”计划培训中,我们班开通了一个班级博客,我们全班同学和很多家长都加入了这个博客,我们在有空的时候都积极地去完善我们班的博客。在这个班级博客里,同学们在里面晒自己的作文、自己的日志、自己的心情、自己对老师的一些看法、一些对家长想说的心理话等等。我们全班活跃在这个班级博客中,让我们这个班集体的关系更融洽了,更团结了。而且我们开通了“快乐作文”栏目,很多孩子有时间便打开班级博客写自己的心里历程,其他同学也时常会给予评价。老师有时想对某个孩子说悄悄话时,可以给孩子发小纸条,而孩子当然也能给老师发小纸条。这样,我们的师生间的沟通更多了,我们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还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建立个人聊天室,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后,学生之间互相汇报学习成果,总结网上交流的感受。孩子愛你,怎么会学不好你的学科呢?所以,在去年期末统考中,我们班在语数英三科中都拿了第一,这更好地诠释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的重要作用。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的多种学习渠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正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了时代的活水,才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多姿多彩,更具时代气息。我们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语文学习提供服务,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设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工具。
参考文献:
宋非.融于信息技术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3.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
传统的灌输式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学得很被动,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融合,能有效解决这一瓶颈。《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不是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工具,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效果。那么到底怎样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有效融合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学显示的多媒体化、生动、新颖,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利用语言的调节与支配、结合形象的图形、美妙的音乐、生动的场景,使师生得到全面交流。现行的语文教材有很多文章能凸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是喜闻乐见的文体,若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单单依靠学生的来回往复朗读,学生觉得无趣。比如我在教学《画风》时,我在讲到风怎么画时?如果只是说才能看到风,特别是二年级的学生,他很难理解,但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播放风是怎么吹动红旗、风是怎么吹动小草等的画面时,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在讲《日月潭》这一课时,如果光凭教师讲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学生会听得枯燥而无趣,而且很给理解,但我下载了日月潭的分布图像,日月潭的形象画面一看便让学生明白了它名字的来历。要是没有利用多媒体网络,很多知识讲起来很吃力,学生的接受也很有限。因为学生要通过课本的文字分析后才产生图象,然后通过图象去接受课本的知识。而多媒体网络的图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本的知识。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课件的适当运用,是推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可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发挥想象,利用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把课本上的知识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成课件,学生便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课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先用课件出示明亮的小池塘倒映着睡莲、月牙、星星和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们的美丽画面,再辅以优美的背景音乐,直观的画面和具体形象的文章紧密结合,展示了小池塘的清澈和明丽和小动物们之间发生有趣的故事。这样图文并茂,感悟课文的朗读,使学生边读文边欣赏图片,感受到夏夜的美丽,这种美不但有大自然的环境美、而且还有小动物们的心灵美。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乐学中不知不觉便掌握了语文知识。
三、慎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大量地获取信息,学会快速地处理信息。但无庸置疑,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网络信息,其内容精练简约,系统规范,涵盖的信息量不可能太多。而网络信息却无限的丰富,能无限地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当然,这里的“扩充”和“加大”并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累积,而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在学科教学中,由于网络资源的浩繁,即时地利用网络信息会使信息处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我们可以预先建立开放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先将学习资源分类处理,存入自己的电脑,然后将资源库设为共享,并根据学习的需要不断充实。语文学科可以建立文学名著、名家名作、阅读与理解、习作与表达、课件与教案、练习与评价等分类资源库。各种分类之间还可以建立超链接。如环境保护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收集网络信息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图片,并收集关与习作的基本知识和范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资源库中搜寻有用的信息,从而完成习作。在学生利用资源库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评价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传统的学科教学评价即时性差,信息反馈不及时,形式单一,激励性不强。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评价,不但可以及时准确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准确记录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直观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课后辅导计划。
四、借用信息技术搭建班级博客,增强家庭语文学习合力
在现代社会中,“表达交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利用聊天室或“BBS”可以实现和任何区域、任何类型的人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些工具,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又一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很有好处。但毫无疑问,如今在网络条件下的聊天内容五花八门,一不注意,很容易产生恶劣的负面效果。鉴于此,可以进行专门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BBS及聊天室的设计。所以在2010年参加“国培”计划培训中,我们班开通了一个班级博客,我们全班同学和很多家长都加入了这个博客,我们在有空的时候都积极地去完善我们班的博客。在这个班级博客里,同学们在里面晒自己的作文、自己的日志、自己的心情、自己对老师的一些看法、一些对家长想说的心理话等等。我们全班活跃在这个班级博客中,让我们这个班集体的关系更融洽了,更团结了。而且我们开通了“快乐作文”栏目,很多孩子有时间便打开班级博客写自己的心里历程,其他同学也时常会给予评价。老师有时想对某个孩子说悄悄话时,可以给孩子发小纸条,而孩子当然也能给老师发小纸条。这样,我们的师生间的沟通更多了,我们都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还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建立个人聊天室,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后,学生之间互相汇报学习成果,总结网上交流的感受。孩子愛你,怎么会学不好你的学科呢?所以,在去年期末统考中,我们班在语数英三科中都拿了第一,这更好地诠释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的重要作用。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的多种学习渠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正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了时代的活水,才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多姿多彩,更具时代气息。我们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语文学习提供服务,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设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工具。
参考文献:
宋非.融于信息技术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