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鹏 编号223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y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223是什么?”这是林志鹏在采访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编号223是《重庆森林》里金城武扮演的失恋警察的编号,是日复一日通往林志鹏母校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公交车编号。但林志鹏觉得,自己跟哪个都没有太必然的联系,“现在来说,编号223就是我而已。”
  从2004年开始摄影创作以来,他已经担任了《Vice》、《城市画报》等多本时尚创意杂志的摄影,合作了林宥嘉、田馥甄、谭维维、华晨宇等多位知名艺人的唱片专辑拍摄,他的博客收获了数百万次的点击量,图片作品入选多本摄影书册,个人摄影集广受好评。他对年轻人生活的记录细致入微、对两性关系的呈现无所顾忌、对前卫与保守的调和顺其自然,作品风格上编号223的烙印鲜明。编号223已然成为林志鹏的私人符号。
  彭浩翔:乱世儿女流水宴,223把人间私欲铸成诗。一按,成了永恒。
  在许多次采访中,编号223不得不对记者解释,自己没有暴露与偷窥的癖好,这实在是太多人对他近乎刻板印象般的猜想。他作品中充斥着对于身体和性的直白展现:赤裸肉身中喷薄而出的欲望张力,情趣物品中欲言又止的性爱隐喻,派对狂欢中青春男女的粘稠暧昧……这些富有感情力量的细节被他诉诸图像游戏,刺激着观者的感官神经。“性和性別,这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题目,大概是我这么多年的拍摄以來,唯一不能舍弃的自意识。”223在他的私志中写道。
  观众以为,编号223有意放大了私密,但对于223本人来说,日光底下并无私密,性爱与吃饭睡觉一样寻常而自然。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拍摄主题是“成长”,性爱只是恰如其分地充当了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他的记录并不带有半分窥探的目的性,“如果有人对我说‘我们要请一个情色摄影师,你是不二人选’,那其实我会犹豫”,223说。
  摄影对于223的最大意义也在于记录成长,辅助记忆。将他多年以来的作品大量排列在一起,能捕捉到一股似有若无的生命力:一方面,他的作品个人印记鲜明,从未发生太大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漫长的时间中,他的审美和关注点却悄然发生着变化——那是将成长与生活融入作品中后产生的微妙化学反应。他如此喜爱与尊重成长本身,以至于他想,若是十年之后拍出的片子都是垂垂老矣的枯燥,自己也坦然而欣喜。
  顾铮:223没有通过摄影区别自己与他人的野心。
  编号223对于数字有着特殊的迷恋。他的工作台上挂着几个数字装饰,插花的玻璃瓶上贴满了数字贴纸,他身上文着6个文身,其中5个是一连串的数字密码,他用这些自己编码的符号记录着一些事情,“记录的是什么我不能告诉你。”事实上,时间久了,有些密码他自己也忘了记录的是什么。
  他一直就带着这么一点儿漫不经心,生活如此,工作亦然。“即兴,随意,放荡”,这3个理想浪漫的词汇是223给自己作品的关键词。对他而言,摄影这件事从来没承担过太多的“企图心”。在拍照时他不会做太多的铺陈,也不限制被摄对象的表现,不希望因为自己赋予了照片太多设定,以至于观众也被局限在了设定之中,因此,转瞬即逝的刹那所展现的内心化情感成为了他最擅长捕捉的对象。如果没有捕捉到呢?也不是那么要紧,“我不一定要拍出自己特别满意的照片”,编号223说,“摄影对我而言性质很单纯,无非是自己喜欢,我要对自己的兴趣负责。”
  他一直在自我与无我中追求着表达的平衡。采访中他经常回答“我不知道”,摄影就是摄影,他没有剖析和探究自己的愿望。在他的画面中,每个元素都自然而然地存在,没有哪个被过分地强调和表达。拍摄了十多年,他依然经常使用傻瓜相机,他的作品有时会过曝或者跑焦,这一点点业余的特质让人玩味又着迷。
  他回想起自己拍摄的第一张能够称为作品的照片:一架飞机掠过天空,飞机下小女孩捂住耳朵尖叫。那是2004年,他刚给自己买了一台胶片傻瓜相机,在广州老白云机场随手定格了这一瞬间,这张照片后来被刊登在《城市画报》上,一切都无心插柳。
  欧宁:生活方式就是223的艺术,把所有这些变成照片,就是他的艺术。
  “简单粗暴”是编号223对自己随性的摄影风格的形容词,而“简单”一词也是他漫长成长中的线索。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地“社会化”,多年以来他所做的就仅仅是在完整地遵从内心自然而然的渴望。大学毕业后,主修金融英语的他因为对文字和影像的喜爱而从事了杂志编辑;后来又辞职开始做自由摄影师和独立杂志制作人;在记录底层艰辛成为当代中国纪实摄影主流题材的时候,他仍然固执地坚持描绘都市生活;他去世界各地旅行都会搜集当地有趣的杂志,在他的家中堆了整整两个书架;采访他的时候,他刚刚去过瓦努阿图——全世界唯一一个可以近距离观看火山口的地方。拍照、写字、旅行、做杂志是他热爱的“生活四件套”,“我觉得热爱这件事是很美好的,如果我连这种热爱都丧失了的话,我想我会很慌乱。”
  尽管经常伴随着编号223的是“前卫”、“新锐”、“叛逆”等标签,但223在实际生活中的个性却十分平和。“很多人看我的作品觉得我很难接近,因为我的作品确实有一些尖锐的成分在里面,但实际上编号223很好相处。”他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就是这样矛盾又调和,正如他近期在旅行中拍摄的一张照片:一个全裸的人站立在广袤而空旷的大地上,这些矛盾的元素看起来出奇和谐。
其他文献
应该做的事,当然不能后悔  人物周刊:后悔打那场版权官司吗?  陈佩斯:怎么能后悔呢?这是自己要做的事,应该做的事,当然不能后悔了。是非曲直很简单,对方的错误显而易见。但是为什么错误不能纠正,甚至不能问?很多人因此发了不正当的财,这是关键。你把这事兜出来,他还有别的事呢!这事牵涉的不是我和老茂两个人,是一批艺术家的的一批优秀作品。而且那个到底印了多少张,绝对打听不出一个准数,谁都不会告诉你,这背后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明妃曲》其一  王安石的《明妃曲》,可以说是王昭君题材里最好的诗作。王安石写了两首,此为其一,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明妃就是
编辑 张欢 rwzkshangye@163.com  从甘肃张掖市区上高速,往东行驶一小时,在丰城口下拐进一片“围城”环绕的村庄,便到山丹县老军村。  这片“围城”便是明长城,不远处还有一片汉长城。在高速路和老军村之间,近4米高的黄土墙体形成一道屏障。沿高速一路下来,这样的城墙断断续续,随处可见。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那里喋喋不休,讲述过往。虽听不到呼吼,但疤痕可见。河北省罗文峪,1908年 
编辑 翁倩 rwzkhouchuang@126.com  前几天听母亲说了一个很突然的消息:秋萍死了。据说是服毒。她舅舅讲,秋萍喝了足足一瓶“杀虫双”。离开那天,她父亲和她10岁的儿子在外地喝喜酒;而她的丈夫,已经两年没有回家。  秋萍姓黎,按辈分算是我的表妹。她的外公跟我外公是堂兄弟,所以我们多少有点血缘关系。我家离外婆家只有一百多米,当年她外婆和我外婆住同一大老屋。所以,几乎每次她来外婆家,我
沃兹尼亚克希望人们把他从乔布斯的那部分抽离出来,虽然他们一起创办了苹果公司,并同叫史蒂夫。在中国,这块乔布斯终生未踏足的土地上,沃兹尼亚克似乎做到了。  2014年1月,受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的邀请,沃兹在北京携新版自传面对台下超百家媒体,讲述自己如何奠定了苹果公司的工程师精神。  如果看过电影《乔布斯》,那你一眼就能认出沃兹来。64岁的他如今白须白发,但标志性的胖硕身材从38年前创立苹果一直保持到
刷不出新微博的时候,新浪会给出“热门微博”来帮忙解救无聊。这一次,是一段无辜的小孩被路人毒打的视频。在网上混得久了,什么样的热闹没见过,人心总体是趋向冷淡的。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关我屁事”。但是这一条让我也坐不住了。也许是因为有差不多同龄的女儿吧,我看得目眦欲裂。  但因为是网上的视频,所以徒然惊惧,狂怒,却什么也做不了。铺天盖地的“人肉”呼声之后,获知了凶手的信息,说是一个精神病人。这下乱了,
图/新经典文化提供人们相信作家胜过相信政府  加西亚·马尔克斯死了。在他笔下的马孔多,死去之人与当世之人可以相处同一空间,从此处想,他并没有离开,人们也并无过多悲伤,而是藉此忆起他的不朽声名与流芳后世的文字世界。北京朝阳公园的南湖西南角,一处僻静之地,小树林前,哥伦比亚驻华使馆2013年6月捐建的加西亚·马尔克斯铜像坐落于此。上面刻着他的一句话:“我想做的只是讲一个好故事罢了。”北京春天将尽,但仍
卢克索神庙  沿尼罗河顺流而下的南方之旅,从一开始就被定下基调:神庙,还是神庙。  游船行程为4天3夜。当我们从接近40度的骄阳中提着行李走上“Princess Sarah”号,冷气突如其来,仿佛闯入了严冬。船底是自助餐厅,二楼的沙龙酒吧每晚有肚皮舞表演,旁边是几家卖阿拉伯长袍和小玩意的纪念品商店,顶层甲板则是小泳池和休憩处,提供简单的下午茶。一种懒洋洋的度假气氛瞬间在被烤焦的游客中间蔓延开来。神
“如果,如果我们明年再来,还会有蝉吗?”  “当然有,可是那是另一批新蝉。”  在林怀民写于1969年的中篇小说《蝉》的结尾,主人公翁陶之和庄世桓有这样一段对话。小说里的青年们,在青春的终站即将到来前,度过了一个奔放的夏天,他们在“明星”和“野人”咖啡屋流连,莫名感伤,被青春和死亡以及早夭的隐忧挟裹着,“进行燃烧青春的仪式,也惶然地找寻自己和彼此”,终于,狂欢谢幕,主人公在离别纷涌而至、青春劫毁之
1999年北京迷笛音乐学校的新年联欢会,高虎身穿黑色皮夹克甩着长发,带上他组建的“三个臭皮匠”乐队登台演出。那大概是现今能找到的高虎演出的最早影像。在中国摇滚的策源地之一的迷笛学校,彼时学生们对新年联欢的想象力与全中国的高中生差别不大。那是一间大教室,一串彩色的气球和黑板上“新年狂欢!”4个大粉笔字显得一团和气(狂欢和感叹号大约表示他们更加兴奋)。在高虎上台摘下话筒并一脚踢翻话筒架后,破坏者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