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慢性病的生成都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营养干预就是通过强化补充人体缺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来达到修复机体的目的。
微量元素失衡严重影响健康
人体内已经检出90种元素。研究表明,在人体中有11种元素含量较多,其中氧、碳、氢、氮四种元素就占了人体总重量的99.95%,剩下0.05%含量的都是微量元素。但元素在人体里作用的大小不能以含量的多少来决定,微量元素虽然只占人体总重量的0.05%左右,但很多地方病、职业病、衰老、肿瘤等都与微量元素的多寡息息相关。
大量医学研究证实,人体摄入微量元素不足或过量或元素间比例失调,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加速机体衰老。必需微量元素的缺乏,将导致机体中与该元素密切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缺乏,造成生理功能障碍。
举足轻重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构成体内重要的载体与电子传递系统,它通过与蛋白质和其他有机基团结合,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影响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微量元素是在酶系统中起着特异的活化作用中心:在已知的酶中,大多数都含有一个或几个金属原子,当酶分子中失去了微量元素时,酶的活力就丧失或下降。重新得到这些微量元素,酶的活力就又恢复正常。
(2)参与激素作用:激素能调节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因为激素只需要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几个关键位置相互作用,而微量元素正是能够促使激素发挥这样的效力。
(3)把普通元素运送到全身:微量元素铁是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把氧带到组织细胞中,如缺铁就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氧就无法输送,组织细胞就不能进行正常代谢。
(4)平衡人体生理功能:微量元素在体液内能调节渗透压、离子平衡和酸碱并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5)遗传作用:微量元素与核酸的功能有关。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核酸中带有相当多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能影响核酸的代谢,所以微量元素可能在遗传中起着某种作用。
(6)参与维生素的结构:某些微量元素是维生素的活性组成部分,例如没有钴就不能合成维生素B12。
“元素是归经的”
人的生、老、病、死无不与体内元素平衡有关,正因如此,“元素医学”也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元素在人体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每时每刻都在做有序的运动。元素在体内各个脏、腑的含量是有特异性的,即“元素是归经的”。
同时,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意义也不能孤立地只注意某一元素的特异性质,还必须注意到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元素在体内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影响吸收和置换取代,如硒和汞、砷、镉等元素呈拮抗作用,硒可以显著地抑制和减弱汞化物的毒性,抵消或预防砷和镉的毒性,包括由镉引起的高血压症;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主要显示为彼此的相互促进,如没有铜,铁就不能入血红蛋白分子。不论人或动物,当铁充足而缺少铜时,一样可发生贫血症。
【小贴士】
微量元素与健康关系
Fe(铁):与造血有关
I(碘):与甲状腺疾病有关
Cu(铜):SOD、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构成要素
Mn(锰):缺乏导致骨质疏松,降血糖
Zn(锌):智力、生长、味蕾、生殖
Co(钴):维生素B12组成成分,造血
Mo(钼):抗食管癌、降低粮食中硝酸盐的含量
Cr(铬):葡萄糖耐量因子、降三高
Sn(锡):抑制肿瘤
Se(硒):防癌抗癌,清除自由基
V(钒):胰岛素样作用,多了会导致精神病
F(氟):防踽齿、地氟病、氟斑牙
Si(硅):影响骨钙化速度,是骨组织软骨盒结缔组织正常生长必需
Ni(镍):刺激造血,过量导致鼻咽癌、白血病
“隐性饥饿”是慢性病之源
多种元素共同维持体内正常的营养状态及生理功能。事实证明,任何一项元素不足或过量都会使人患病,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所谓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隐性饥饿”会导致出生缺陷,免疫系统弱化以及慢性病患病率等严重健康问题。
维持人体内几十种元素的平衡是人类健康长寿的最关键因素,微量元素失衡是一切慢性病之源。中國人血清9种有益元素的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和60年代相比,9种元素中铬、钴、钼、锰等6种元素减少90%以上,锌减少46.9%,硒减少1/3,正好和我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及癌症等慢性病高发相对应,并且与这些慢性病低龄化趋势相适应。如果不采取措施扭转人体生命元素平衡失调日益加剧的局面,今后中小学生患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脂病的人数还会越来越多。
从“治病”转向“预防”
胃细胞7天更新一次;皮肤细胞28天左右更新一次;肝脏细胞在180天更换一次;红血球细胞120天更新一次……在一年左右的时间,身体98%的细胞都会被重新更新一遍。所有人身上的细胞在经过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大部分细胞组织都会被更新90%,产生新的组织。所以只要营养充足,受损的器官通过细胞的不断“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经过一段时间,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就会被“软性置换”,产生出“新”的组织与器官。很多很多的疾病,就有机会彻底康复。
营养干预的出现,对大健康时代至关重要。所谓大健康,其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倡自我健康管理、预防为主。大健康模式的核心是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从“治病”转向“预防”,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
微量元素失衡严重影响健康
人体内已经检出90种元素。研究表明,在人体中有11种元素含量较多,其中氧、碳、氢、氮四种元素就占了人体总重量的99.95%,剩下0.05%含量的都是微量元素。但元素在人体里作用的大小不能以含量的多少来决定,微量元素虽然只占人体总重量的0.05%左右,但很多地方病、职业病、衰老、肿瘤等都与微量元素的多寡息息相关。
大量医学研究证实,人体摄入微量元素不足或过量或元素间比例失调,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加速机体衰老。必需微量元素的缺乏,将导致机体中与该元素密切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缺乏,造成生理功能障碍。
举足轻重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构成体内重要的载体与电子传递系统,它通过与蛋白质和其他有机基团结合,参与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影响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微量元素是在酶系统中起着特异的活化作用中心:在已知的酶中,大多数都含有一个或几个金属原子,当酶分子中失去了微量元素时,酶的活力就丧失或下降。重新得到这些微量元素,酶的活力就又恢复正常。
(2)参与激素作用:激素能调节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因为激素只需要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几个关键位置相互作用,而微量元素正是能够促使激素发挥这样的效力。
(3)把普通元素运送到全身:微量元素铁是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把氧带到组织细胞中,如缺铁就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氧就无法输送,组织细胞就不能进行正常代谢。
(4)平衡人体生理功能:微量元素在体液内能调节渗透压、离子平衡和酸碱并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5)遗传作用:微量元素与核酸的功能有关。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核酸中带有相当多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能影响核酸的代谢,所以微量元素可能在遗传中起着某种作用。
(6)参与维生素的结构:某些微量元素是维生素的活性组成部分,例如没有钴就不能合成维生素B12。
“元素是归经的”
人的生、老、病、死无不与体内元素平衡有关,正因如此,“元素医学”也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元素在人体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每时每刻都在做有序的运动。元素在体内各个脏、腑的含量是有特异性的,即“元素是归经的”。
同时,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意义也不能孤立地只注意某一元素的特异性质,还必须注意到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元素在体内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影响吸收和置换取代,如硒和汞、砷、镉等元素呈拮抗作用,硒可以显著地抑制和减弱汞化物的毒性,抵消或预防砷和镉的毒性,包括由镉引起的高血压症;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主要显示为彼此的相互促进,如没有铜,铁就不能入血红蛋白分子。不论人或动物,当铁充足而缺少铜时,一样可发生贫血症。
【小贴士】
微量元素与健康关系
Fe(铁):与造血有关
I(碘):与甲状腺疾病有关
Cu(铜):SOD、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构成要素
Mn(锰):缺乏导致骨质疏松,降血糖
Zn(锌):智力、生长、味蕾、生殖
Co(钴):维生素B12组成成分,造血
Mo(钼):抗食管癌、降低粮食中硝酸盐的含量
Cr(铬):葡萄糖耐量因子、降三高
Sn(锡):抑制肿瘤
Se(硒):防癌抗癌,清除自由基
V(钒):胰岛素样作用,多了会导致精神病
F(氟):防踽齿、地氟病、氟斑牙
Si(硅):影响骨钙化速度,是骨组织软骨盒结缔组织正常生长必需
Ni(镍):刺激造血,过量导致鼻咽癌、白血病
“隐性饥饿”是慢性病之源
多种元素共同维持体内正常的营养状态及生理功能。事实证明,任何一项元素不足或过量都会使人患病,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所谓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隐性饥饿”会导致出生缺陷,免疫系统弱化以及慢性病患病率等严重健康问题。
维持人体内几十种元素的平衡是人类健康长寿的最关键因素,微量元素失衡是一切慢性病之源。中國人血清9种有益元素的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和60年代相比,9种元素中铬、钴、钼、锰等6种元素减少90%以上,锌减少46.9%,硒减少1/3,正好和我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及癌症等慢性病高发相对应,并且与这些慢性病低龄化趋势相适应。如果不采取措施扭转人体生命元素平衡失调日益加剧的局面,今后中小学生患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脂病的人数还会越来越多。
从“治病”转向“预防”
胃细胞7天更新一次;皮肤细胞28天左右更新一次;肝脏细胞在180天更换一次;红血球细胞120天更新一次……在一年左右的时间,身体98%的细胞都会被重新更新一遍。所有人身上的细胞在经过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大部分细胞组织都会被更新90%,产生新的组织。所以只要营养充足,受损的器官通过细胞的不断“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经过一段时间,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就会被“软性置换”,产生出“新”的组织与器官。很多很多的疾病,就有机会彻底康复。
营养干预的出现,对大健康时代至关重要。所谓大健康,其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倡自我健康管理、预防为主。大健康模式的核心是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从“治病”转向“预防”,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延缓衰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