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薄凉的尘世,多情而淳朴地活着 風雨,冰雪,干旱,让我学会了倔强地挺立 把信念的根须,扎向板结的土层深处 和泥土对话,接近真实和善良 拥抱春风和朗月,捧出一颗心来,去热爱 肥沃的厚土和璀璨的星空 在火辣的节令,活出热烈和疯狂 沿着一株植物的履历,坦然地临摹 人生的轨迹 我用生如草芥的命运,弹奏一曲豪迈的悲悯 用两枚子叶,虔诚地捧起太阳神的恩赐 在短暂的荣枯之间,茂盛蓬勃的力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薄凉的尘世,多情而淳朴地活着
風雨,冰雪,干旱,让我学会了倔强地挺立
把信念的根须,扎向板结的土层深处
和泥土对话,接近真实和善良
拥抱春风和朗月,捧出一颗心来,去热爱
肥沃的厚土和璀璨的星空
在火辣的节令,活出热烈和疯狂
沿着一株植物的履历,坦然地临摹
人生的轨迹
我用生如草芥的命运,弹奏一曲豪迈的悲悯
用两枚子叶,虔诚地捧起太阳神的恩赐
在短暂的荣枯之间,茂盛蓬勃的力量和
铁质的坚韧
大道至简。我淡泊地活成一株植物,花朵的艳丽
以及果实的芳香,不会让我云朵一样漂浮
天地灵气,日月精华,滋养一株平凡的植物
在大自然中,素心,率性,活成自己期冀的样子
隐喻
在枯瘦的日子里,植根厚重的大地
拔节着参天的梦想
身边污浊与喧嚣环绕,在众人视线之外
喂养高贵的信仰
我曾依山而居,在光阴的惨淡中
昂起倔强的头颅。向着远方发出
心灵的呐喊,用长茧的双手
打磨笃信的马鞍
芦苇临水而居,在浊浪袭扰下
岿然挺立。直面霜天,露出
坦然的笑容,在风雨中
忘情地舞动轻盈
飘飞的芦花,是我人生
颠沛流离的隐喻。向往一次
美丽的花期,渴盼灵魂诗意的
飞舞,我愿化作一朵芦花
在诗河里灿然绽放
其他文献
飞虫在黑暗中不着边际, 恒星熄灭,行星也遁入虚无。 光明被赞颂,而黑暗被鄙夷, 因为原子不因冰冷而活动,时针有了温度才旋转。 温暖,永远那么迷人,但又那么稀少, 万物皆寒冷如冰,只有太阳永远炽热。 切莫在蜷缩在阴影下! 那是只有僵死虫子的黑色领域。 即生于烈焰下,便熱情地存在吧! 毕竟光芒下,镜子也能闪亮。 无题 十字架束缚真理却无法禁锢时间, 车轮所至,皆作尘土。 白色
毕竟春光拦不住 院子的一隅,油菜花 无拘无束地开放了 金黄的花儿阳光下更加明艳 封城封不了对春天的渴盼 宅家宅不了一颗发现的心 和着这金色的油菜花 一起烂漫吧 毕竟春光不能虚度,我们也需要 在燦烂的阳光下 晾晒一下,宅得太久太久 已经有些发霉的灵魂 宅在时光里的春天 今年的春天 似乎特别特别长 却依然看不到 春暖花开的模样 也许是
一把藤椅站在秋天的阳光里等待了许久 才在门前的庭院里等到我的到来 太阳眯起眼光 端坐在高度上冷静地审视着 藤椅张开双臂拥抱自己的神情紧张 一片树叶从头顶的密密匝匝里 将秋天的重量飘落下来 砸在地面上 声音便从眼前绕到脑后 路过双耳唤起一片喜悦与欣喜 虛无的欢呼与喝彩响彻四周 都无人理睬 秋天的重量便贴着地面 推起一阵微风跟在身后翻滚 先是撞到一块石头 后又撞到一面高墙
其实是很多路在通往我们…… 我的来处,湖里的荷叶被清理干净了。 这里远离一滩滩鸥鹭,不停地拐弯 就误入时间深处。我融融泄泄地站着, 立于指示牌前,以至于几乎打扰到它的近旁 是棕榈树。这个秘诀是,如何避免 站着,就在小心翼翼地失身。它背后的林子 曾开满了二月兰。路过辗转的两株女子, 她们一度组成了我多风的梦。我伸出去的手 是有坡度的一枝花,而我每次伸手都像在转移, 这种转移加剧着
主持人语 在当代诗坛上,陈东东是一个少有的纯粹的诗人。这纯粹一方面是指他近四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从未三心二意的写作,在他那里,诗歌即是生活;另一方面也指他在诗学观念和诗歌创造方面的某种特点,即他始终追寻着一种“理想之诗”,一种由词语变奏成的音乐,一种基于想象力的诗歌魔术:强劲地把现实变为幻象,又把幻象变为现实。这种诗歌雄心无疑渊源有自:象征主义的“纯诗”观念。但他并不偏颇,他意识到诗歌不是自洽
梁峁之上,山堡虬枝斜逸 异常青绿的冰草中我翻检着一些尘封的 闪电:人骨,残片,短瓦和锈铁 西风依然惨烈 只是掉土的泥坯,塌陷的堡墙 不再有悲怆的哭声 四溅的炮灰 英雄浩荡。一方毁弃的废墟 像一座大地的炼狱燃着熊熊火焰 他一定有噬骨的疼痛不能言说 有未竟的遗终没有表白 有壮志凌云的豪迈立于未开启的地宫 此刻,我不想再翻检什么 再翻检,就会有成股成股的悲伤冒出来 月光、鸟鸣
没有我们,世界仍是完整的。令人无法容忍的事实。对此诗人的反应是反叛,以图证明另一种情况。出于受伤的虚荣心、固执的骄傲或孤独的需求,诗人生活在与事实的长期争执中,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出现了:另一种事实被创造出来,像一种新的元素,作为对那个无法容忍的事实一定程度上的对抗。不可磨灭的声音,虽然对非人类的宇宙沒有影响,但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这个宇宙以及人类关系世界的体验;对于在我们本性中最孤独的一切来说,它
即景 蜻蜓飞,首先是影子在飞 我注意到湖面呢喃 像某种,忽然中断…… 又记起的回忆 更远一点,是越来越深的暮霭 两只红蜻蜓 忽高忽低 忽左忽右 翅膀上面,是黄昏。是群山。 界限 走往天葬台的人,心里 都住着一只鹰,一颗心 都住在沉重的肉几身里,都渴望 轮回 我在遥远的江西,在灵山 看山雾慢慢升起,看云海停驻山顶 看山石幻化,有时是
大水压境。有着铁一般的硬度—— 它曾从七千年前的渔猎时代走过 曾托起一只舟船上,苍凉的祷语 200万平方公里的浪花,这些古老的碎 盐—— 有着比石头更轻的内部 比开始更早的源头 海岸线是曲折的衷肠,成吨的阳光紧随其 后 漩涡深不可测,像动荡的编年史 它不断被击碎又复合,陷入一场紧接着一 场的对抗中 水拍云崖,似雪崩。 以隐忍,以抒情 以一滴水
张晓雪,笔名晓雪。诗人,职业编辑。现居郑州。著有诗集《醒来》《落羽》《画布上的玉米地》,评论集《编辑与发现》。 水帘洞记 无话可说,无仇可记。 它专注的样子,如同 还在苦等那个安定天下、 烟尘一缕的行者,一个 习以为常的 亲人。 它纷乱,像粉尘 虚化了喧哗与悲情。 它宁静,日夜流淌的 一行白、一行轻, 如不食人间烟火的 云层,只听诸神祈祷, 不知石头遭遇月色时, 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