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群体诗鉴赏,把握古诗词精髓——以苏轼群诗鉴赏教学为例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all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基本模式都是学一首鉴赏一首,学生通过熟读、赏析、背诵等方式对意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达到提升诗歌鉴赏能力之目的.但我们知道诗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之分,词有豪放派、婉约派之别,诗词的流派是诗词所蕴含的不同风格的体现,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同时,孟子告诉我们,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推行专题教学模式.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群诗鉴赏方式能从整体时空角度系统体悟诗家的人生经历与情怀思想,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精髓与意蕴,有利于学生“前后勾连”“瞻前顾后”,获得单篇诗词教学所不可能获得的综合、立体的认知体验,最终将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走向九九归一的“和”“合”之大境界.下面笔者以苏轼的五首诗词为例,站在理论的高度设计整个教学,以实践得到的经验来说明如何开展群体诗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兴起,电网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能源互联、智能的阶段。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iongeneration,DG)的配电网作为未来电网的一种重要形态,其规划发展对节约能源、推进地区城市建设、解决新兴技术并网等一系列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DG本身带有的随机性、间歇性等不确定性特点却给配电网规划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为此,如何做好这种形态下的配电网规划,解决各种不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文本仅仅是“课文阅读”教学的“例子”.新课程标准中涉及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可以借助归纳法和类比法等科学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自主研究文本的主旨和创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能力、思维发展和提升的能力、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文化传承和理解的能力都是语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教学目标]rn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情感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一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文作为一种人文性课程,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将形象思维介入诗歌鉴赏可以将抽象的诗歌蕴意做形象化处理,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诗歌鉴赏认知.诗歌鉴赏有多种途径,教师要针对诗歌本身特征展开教学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形象
期刊
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试题材料给出对应五个时间点的五个任务,五个任务对应五个重要的政治热点事件,要求学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来写作,并以书信体、演讲稿、观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