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几个大城市相继进入了数字城市建设行例,并有几十个城市被建设部例为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数字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然而农村集镇作为城市的基础,农村居民和农户的聚集地,农村物资的集散地和农村经济的桥头堡,它上配套城市,下辐射村落,这也决定了它应当是数字城市重要支柱。数字化不仅是数字城市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它的实现将真正烘托出现代农村的气息。但在目前实际运用过程中,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集镇,它们的信息流动就是使用了计算机,大多数也还是采用将手写的报表编织成打印的报表并进行文件传递。(较前卫的使用方式也只是在网上放上单位主页,能网上审批、电子邮件、文件共享而已,而且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问题十分严重。)这种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难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城市数字化, 农村怎么办?笔者试图在这里探讨集镇数字化的必要与可能。按据目前计算机技术和应用成本,其实“数字集镇”并不遥远,它在几个系统的支持下就能为认识物质地域和提高工作效率打开新的视野,对于制订镇村建设规划、高速生成和分析集镇工农业基础信息、提高管理效率、服务村民居民、对外宣传集镇面貌等方面带来全新的理念。“数字集镇”将在信息时代深入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火车头的作用。
“数字集镇”如何建设,笔者认为主要有GIS、MIS、OA三大技术来构架。GIS是将描述“在什么地方”的信息与描述“这是什么”的信息链接在一起的制图软件。一个GIS地图关联许多不同的层信息。一个层一个层构成了一个地区所有的道路、房屋、农田、山地、水域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区域的布局。同时应用GIS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好处就是提高管理地域、企业和资源的能力,GIS能够通过一些基于位置的数据(如地址等)将数据集关联在一起,帮助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和分部共享数据,还可以为决策过程提供查询、分析和地图数据支持等。还因为GIs有快速生成结果的功能,因此有时也可以运用GIS对一些方案进行评估;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技术。它通过计算机对来源分散,数量庞大的信息轻而易举的实行管理。MIS的横向综合结构和纵向综合结构,为对多种形式结构的管理提供了方便,人们通过MIS可以实现信息增值,实现各种核算、监控、分析。还可以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数据,实现辅助决策;OA是人们和管理者使用频率最高的,面向组织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的应用技术。当前OA内涵与外延已有了很大的拓展,知识管理、实时协同、业务流程及信息集成、个性化门户等等已大大地丰富与完善OA的应用,也为农村基层OA应用提供了更大的适用途径。如果我们将以上所述优势应用于实际工作,可以想象镇村级行政办公和事务管理一定会带来无穷魅力。
当然在解决方案中要兼顾农村实际,三大技术的运用可各取所需,但也要适当趋同,以便上下衔接。这里笔者例举以下方面加以探讨:
(一)上下交互建设规划系统。集镇设置建设规划系统虽然有点小题大做,但也确有其实际价值。其作用在于:1、有利于不断加强着集镇规划的刚性、延续性和统筹兼顾。因为GIS的直观性,人们对方案的取舍直截了当地在GIS中生成结果,迫使人们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同时也因为GIS的信息量大、涵盖范围广,使人们的思路更新更广,也要求人们不断趋向统筹兼顾。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可以运用GIS了解所在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和居民生活等区域的基本概况,从而使新农村建设规划有了瞻前性的可靠数据。为村庄的定位、改造、发展,为人居环境的改善,找到可靠依据。2、有利于建设项目的快速分析决策。GIS用于建筑物的选址有极强的实用性,由于GIS层信息的作用,在选择建筑物最佳地段时,GIS能同时满足多种选择的一系列要求,它可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用地图的形式简洁而清晰地显示出来,或者出现在相关的报告中,使得决策的制定者不必浪费更多的精力而获得直观决策支持。3、有利于业务部门的自身建设。在系统中运用城镇建模、空间分析、三维编辑浏览、空间运算、空间查询、统计等功能将大大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其它系统相连接建设规划系统还支持业务审批、带图作业和远程办公。它完善的图档、也为业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捷。4、有利于上下各级加强农村用地控制。
(二)农村农业分析决策系统。在GIS、MIS无缝链接支持下,该系统以农村基础信息采集为基础,以统计分析为手段,通过对人口、工业企业、农牧渔副产业、能耗、等等信息数据的各种分析,确保决策的正确性。1、查询。利用属性查询、空间查询、复杂查询等工具,检索到相关信息和数据;2、统计。运用重要经济指标、综合效益指数、自由组合统计等等统计方式进行各种统计并生成统计表、统计图,直接支持日常工作;3、综合分析决策。利用不同的属性对诸如人口状况、经济结构、行业结构进行动态分析。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利用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工具,获取综合分析的数据和信息,实行决策支持。有的也可以通过快速浏览各种图层,放缩图形,按属性、比例显示等进行对比分析,为领导及工作人员了解相关信息、决策分析提供直观、形象的手段。
(三)基层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建设及查询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等建立的农村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以集镇为核心,纵向连接上到市、县政府,下到各村和集镇下属单位;横向到相邻各集镇的信息网络。在综合数据库和GIS的支持下,以鲜明简洁的图表、文字、图形、影像等方式为各级各方面与相关单位提供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及工、农、副、商产业相关信息查询服务。信息表现可以做到通俗易懂、形象直观、清晰简洁、图文并茂,对不同用户还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还可以搭建相关管理系统,各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传递,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系统的应用价值,为农村各单位个人提供良好而广泛的信息服务。同时也为各级政府的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提供基础信息的直接快捷支持。
(四)资源设施监控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实现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用电、防虫、值保等信息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资源共享,使相关人员方便快捷地获取最新最及时的信息。在GIS、MIS支持下通过信息和影像对天气形势和汛情、旱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进行智能预警、监控;并对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应用,提高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灾情险情预估等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及时性,并提供现代化的防灾抗灾决策手段,全面提升防灾减灾的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同时通 过对各种信息的受理分析,支持有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用电、用水、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维护方面,通过系统实现设施运转情况及突发事件的监视、调控,以便管理机构及时维护修复。
(五)对内对外宣传协作系统。这里主要是综合运用计算机数字化手段(GIS、WIS、OA、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集镇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数字采集和处理,使其形成具有集镇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强大功能,并用于效果预演和对未来发展预测的技术系统。同时运用GIS达到快速浏览区划图、专题图、地形图、影像图等各种图表,结合文字说明,为本、外地的访问者直观地了解集镇的各个方面提供相关信息。在对外宣传中,还可将转成MultiGen内部格式的地形数据DED,输入MultiGen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建立起三维地表模型。将集镇区域的正射影像图作为地表纹理,以Geo-specific纹理映射的方式映射到地形表面,形成集镇区域的真实的三维地貌景观。这种仿真作用,可使千里之外的访问者顷刻之间享受到如同走在现实的街道上或乘坐直升机观察集镇每一个角落那样的效果。在宣传之余还可以运用网络系统开辟网上论坛、开展远程学习、交流、讨论、大量反馈吸收意见、建议,实现远程协作指导。
(六)镇村多级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政务是提高信息化服务内容之一,也是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运用OA实行电子政务县级以上单位已普遍应用,绍兴的一些县(区)在村级财务民主化过程中已推行村级财务核算网络化,它不仅能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进一步加大了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力度,顺应了广大村民的民主自治意识。电子政务在信息资源共享、远程操作、无纸办公、文档管理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单位办公成本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同时对于促进镇村内部事务管理规范化、增强办公和管理时效性、提高镇村经济协作互助、营造镇村工作新环境将会带来无穷魅力。
数字集镇的需求和开发技术探讨资源整合实现数字集镇大致需要建好三个平台:
1)高效的协同管理工作平台。要能够将各种业务、事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及活动产生的信息在组织、部门、个人之间进行及时高效、有序可控、全程共享的沟通和处理。
2)有效的知识资产管理平台。在过去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重视人、财、物这些有形的物质资产管理,忽视了知识资产的管理,需要借助知识管理工具对方方面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获取、沉淀、共享、应用和创新,从而提高人们的数字化意识和技能。
3)集中的信息整合呈现平台。要实现GIS、MIS、O A系统的无缝链接,通过整合的系统实时、直观地了解到各组织的运营状况,同时有效地解决各组织内“信息孤岛”问题。
由此看来数字集镇的实现,主要是靠集镇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由各个部门对各类审批内容进行标准化格式,并对格式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尽量做到最大程度上保证集镇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系统兼容,使各个层次、类型的城市系统的数据资源做到充分利用。
面对数字集镇的需求,整个解决方案要基于面向基层服务的应用设计理念,遵循J2EE标准,以门户为应用框架,融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于一体,支持分布式协同计算、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
1.要基于SOA,遵循J2EE标准,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可用性、可集成性和可伸缩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需求;
2.要充分利用R D B擅长结构化数据处理、Domino擅长非结构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组织内部外部显性知识(文档、表格等)的有效获取、沉淀、共享、学习、应用与创新,同时将组织中存在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集成,实现信息知识化;
3.要借助Domino强大的协同工具,实现组织的隐性知识(专家经验)显性化,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整合,打破固有的责权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时域的协作,并帮助构建新型的虚拟团队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和谐化;
4.要通过Portal技术,构建统一的知识门户,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定制适宜于他们的工作平台,同时要以合适的知识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传递给合适的人们,以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
结语
一方面上述实现“数字集镇”的六个系统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已在不同的领域中零星地开始偿试并体现了一定的效能。但联系三农实际,有的尚有许多潜能有待开发,有的虽有实际需求,且尚无数字化的含量。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先进的压缩技术也将使在网络上移动海量数字图象数据成为可能。高速的远程通讯网络将允许我们从远程空间数据交换中心调用非常大的数据文件进行地理分析和图象显示。可以说在未来的几年里,数字化将在许多领域开拓它的广度和深度。在新农村建设中,集镇数字化很有必要,也大有作为,它的开发定将在农村政治经济生活中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单位:绍兴县建设局建设规划管理处)
“数字集镇”如何建设,笔者认为主要有GIS、MIS、OA三大技术来构架。GIS是将描述“在什么地方”的信息与描述“这是什么”的信息链接在一起的制图软件。一个GIS地图关联许多不同的层信息。一个层一个层构成了一个地区所有的道路、房屋、农田、山地、水域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区域的布局。同时应用GIS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好处就是提高管理地域、企业和资源的能力,GIS能够通过一些基于位置的数据(如地址等)将数据集关联在一起,帮助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和分部共享数据,还可以为决策过程提供查询、分析和地图数据支持等。还因为GIs有快速生成结果的功能,因此有时也可以运用GIS对一些方案进行评估;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技术。它通过计算机对来源分散,数量庞大的信息轻而易举的实行管理。MIS的横向综合结构和纵向综合结构,为对多种形式结构的管理提供了方便,人们通过MIS可以实现信息增值,实现各种核算、监控、分析。还可以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数据,实现辅助决策;OA是人们和管理者使用频率最高的,面向组织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的应用技术。当前OA内涵与外延已有了很大的拓展,知识管理、实时协同、业务流程及信息集成、个性化门户等等已大大地丰富与完善OA的应用,也为农村基层OA应用提供了更大的适用途径。如果我们将以上所述优势应用于实际工作,可以想象镇村级行政办公和事务管理一定会带来无穷魅力。
当然在解决方案中要兼顾农村实际,三大技术的运用可各取所需,但也要适当趋同,以便上下衔接。这里笔者例举以下方面加以探讨:
(一)上下交互建设规划系统。集镇设置建设规划系统虽然有点小题大做,但也确有其实际价值。其作用在于:1、有利于不断加强着集镇规划的刚性、延续性和统筹兼顾。因为GIS的直观性,人们对方案的取舍直截了当地在GIS中生成结果,迫使人们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同时也因为GIS的信息量大、涵盖范围广,使人们的思路更新更广,也要求人们不断趋向统筹兼顾。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可以运用GIS了解所在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和居民生活等区域的基本概况,从而使新农村建设规划有了瞻前性的可靠数据。为村庄的定位、改造、发展,为人居环境的改善,找到可靠依据。2、有利于建设项目的快速分析决策。GIS用于建筑物的选址有极强的实用性,由于GIS层信息的作用,在选择建筑物最佳地段时,GIS能同时满足多种选择的一系列要求,它可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用地图的形式简洁而清晰地显示出来,或者出现在相关的报告中,使得决策的制定者不必浪费更多的精力而获得直观决策支持。3、有利于业务部门的自身建设。在系统中运用城镇建模、空间分析、三维编辑浏览、空间运算、空间查询、统计等功能将大大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其它系统相连接建设规划系统还支持业务审批、带图作业和远程办公。它完善的图档、也为业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捷。4、有利于上下各级加强农村用地控制。
(二)农村农业分析决策系统。在GIS、MIS无缝链接支持下,该系统以农村基础信息采集为基础,以统计分析为手段,通过对人口、工业企业、农牧渔副产业、能耗、等等信息数据的各种分析,确保决策的正确性。1、查询。利用属性查询、空间查询、复杂查询等工具,检索到相关信息和数据;2、统计。运用重要经济指标、综合效益指数、自由组合统计等等统计方式进行各种统计并生成统计表、统计图,直接支持日常工作;3、综合分析决策。利用不同的属性对诸如人口状况、经济结构、行业结构进行动态分析。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利用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工具,获取综合分析的数据和信息,实行决策支持。有的也可以通过快速浏览各种图层,放缩图形,按属性、比例显示等进行对比分析,为领导及工作人员了解相关信息、决策分析提供直观、形象的手段。
(三)基层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建设及查询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等建立的农村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以集镇为核心,纵向连接上到市、县政府,下到各村和集镇下属单位;横向到相邻各集镇的信息网络。在综合数据库和GIS的支持下,以鲜明简洁的图表、文字、图形、影像等方式为各级各方面与相关单位提供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及工、农、副、商产业相关信息查询服务。信息表现可以做到通俗易懂、形象直观、清晰简洁、图文并茂,对不同用户还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还可以搭建相关管理系统,各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传递,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系统的应用价值,为农村各单位个人提供良好而广泛的信息服务。同时也为各级政府的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提供基础信息的直接快捷支持。
(四)资源设施监控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实现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用电、防虫、值保等信息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资源共享,使相关人员方便快捷地获取最新最及时的信息。在GIS、MIS支持下通过信息和影像对天气形势和汛情、旱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进行智能预警、监控;并对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应用,提高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灾情险情预估等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及时性,并提供现代化的防灾抗灾决策手段,全面提升防灾减灾的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同时通 过对各种信息的受理分析,支持有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用电、用水、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维护方面,通过系统实现设施运转情况及突发事件的监视、调控,以便管理机构及时维护修复。
(五)对内对外宣传协作系统。这里主要是综合运用计算机数字化手段(GIS、WIS、OA、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集镇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数字采集和处理,使其形成具有集镇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强大功能,并用于效果预演和对未来发展预测的技术系统。同时运用GIS达到快速浏览区划图、专题图、地形图、影像图等各种图表,结合文字说明,为本、外地的访问者直观地了解集镇的各个方面提供相关信息。在对外宣传中,还可将转成MultiGen内部格式的地形数据DED,输入MultiGen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建立起三维地表模型。将集镇区域的正射影像图作为地表纹理,以Geo-specific纹理映射的方式映射到地形表面,形成集镇区域的真实的三维地貌景观。这种仿真作用,可使千里之外的访问者顷刻之间享受到如同走在现实的街道上或乘坐直升机观察集镇每一个角落那样的效果。在宣传之余还可以运用网络系统开辟网上论坛、开展远程学习、交流、讨论、大量反馈吸收意见、建议,实现远程协作指导。
(六)镇村多级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政务是提高信息化服务内容之一,也是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运用OA实行电子政务县级以上单位已普遍应用,绍兴的一些县(区)在村级财务民主化过程中已推行村级财务核算网络化,它不仅能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进一步加大了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力度,顺应了广大村民的民主自治意识。电子政务在信息资源共享、远程操作、无纸办公、文档管理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单位办公成本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同时对于促进镇村内部事务管理规范化、增强办公和管理时效性、提高镇村经济协作互助、营造镇村工作新环境将会带来无穷魅力。
数字集镇的需求和开发技术探讨资源整合实现数字集镇大致需要建好三个平台:
1)高效的协同管理工作平台。要能够将各种业务、事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及活动产生的信息在组织、部门、个人之间进行及时高效、有序可控、全程共享的沟通和处理。
2)有效的知识资产管理平台。在过去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重视人、财、物这些有形的物质资产管理,忽视了知识资产的管理,需要借助知识管理工具对方方面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获取、沉淀、共享、应用和创新,从而提高人们的数字化意识和技能。
3)集中的信息整合呈现平台。要实现GIS、MIS、O A系统的无缝链接,通过整合的系统实时、直观地了解到各组织的运营状况,同时有效地解决各组织内“信息孤岛”问题。
由此看来数字集镇的实现,主要是靠集镇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由各个部门对各类审批内容进行标准化格式,并对格式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尽量做到最大程度上保证集镇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系统兼容,使各个层次、类型的城市系统的数据资源做到充分利用。
面对数字集镇的需求,整个解决方案要基于面向基层服务的应用设计理念,遵循J2EE标准,以门户为应用框架,融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于一体,支持分布式协同计算、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
1.要基于SOA,遵循J2EE标准,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可用性、可集成性和可伸缩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需求;
2.要充分利用R D B擅长结构化数据处理、Domino擅长非结构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组织内部外部显性知识(文档、表格等)的有效获取、沉淀、共享、学习、应用与创新,同时将组织中存在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集成,实现信息知识化;
3.要借助Domino强大的协同工具,实现组织的隐性知识(专家经验)显性化,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整合,打破固有的责权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时域的协作,并帮助构建新型的虚拟团队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和谐化;
4.要通过Portal技术,构建统一的知识门户,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定制适宜于他们的工作平台,同时要以合适的知识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传递给合适的人们,以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
结语
一方面上述实现“数字集镇”的六个系统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已在不同的领域中零星地开始偿试并体现了一定的效能。但联系三农实际,有的尚有许多潜能有待开发,有的虽有实际需求,且尚无数字化的含量。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先进的压缩技术也将使在网络上移动海量数字图象数据成为可能。高速的远程通讯网络将允许我们从远程空间数据交换中心调用非常大的数据文件进行地理分析和图象显示。可以说在未来的几年里,数字化将在许多领域开拓它的广度和深度。在新农村建设中,集镇数字化很有必要,也大有作为,它的开发定将在农村政治经济生活中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单位:绍兴县建设局建设规划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