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与评价的案例评析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a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深圳市南山区是首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2004年首批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下面以深圳市育才中学的课堂教学案例和开放性试题谈谈高中新课程生物教学与评价的若干思考。
  
  1 教学案例一:教学中如何利用表格
  
  1.1 背景
  时间:2004年9月1日;班级: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高一(3)班;内容:苏教版高中生物第一章:“身边的生物科学”。
  
  1.2主题
  课堂上应该如何讲授表格?例如,对江苏教材第一章的“2002年10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有关表格(表1),是让学生自己随便看看呢,还是教师做讲解?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师采用“讨论法”开展教学,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引导他们在积极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开展讨论,有利于使他们充分联系生活实际,相互启发,以提高思维水平,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风。
  
  当然,除了改革教学方式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2 教学案例二:开放性试题
  
  2.1科技小论文
  结合所学内容,列举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要求:①字数约300字;
  ②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生活实际;
  ③层次清晰,语言流畅。
  
  2.2 学生答卷中科技小论文的样卷及评分
  科技小论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的空间,但解答时要求他们结合教材和生活实例展开。江苏版教材关于健康的内容主要在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因为学生未学遗传内容,对遗传因素以及涉及到遗传机理的知识评卷时不做要求。
  2.2.1答卷样本
  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有射线和创伤。许多有害射线会造成人体细胞癌变,如血癌、皮肤癌等。创伤是人体局部组织坏死。
  化学因素,主要是一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引发人体疾病,甚至死亡。如,一氧化碳进入肺部,会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以致体细胞不能正常呼吸,造成死亡;亚硝酸根离子进入人体会致癌,腌制的、烘烤的、油炸的以及生有黄曲霉菌的食物都含有亚硝酸根离子,我们一定要少吃、不吃;还有,如碘离子摄入过少,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所以应提倡在食盐中加碘。
  生物因素更是非常多,如感冒病毒会引起感冒,HIV病毒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起艾滋病;还有肺结核、痢疾等是由细菌引起的;蛔虫在腹中引起腹痛等。
  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保护环境,有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2.2答卷简要评价
  答卷评价既联系了生活实际,也联系了教材实例,既讲到各因素,也分析了其原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中提到的“烘烤的、油炸的以及生有黄曲霉菌的食物都含有亚硝酸根离子”提法欠准确。本文得7分。
  
  3 教学评价思考
  
  纸笔测验仍然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评价方式之一。在提倡多元化评价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传统的纸笔测验。
  (1)教师应突出核心内容基础知识考查,不宜追求太大的区分度,应定位于达标测试。重点考查教材涉及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应切实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平时认真按要求去做的学生都能考出较好的成绩。
  (2)教师应重视能力考查。试题要注重探究性和开放性。对于教材用较大篇幅介绍的相关知识,并且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内容,可设计成开放性试题,以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及知识面进行检测,并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应兼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纸笔试题可对学生的答题作卷面的要求,对书写不规范或者不认真的扣去一定的分数。试题也要尽可能地联系实验和实际,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关注社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平时的教学活动。
其他文献
榕树是桑科榕属全部树种的总称,全世界有750多种,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热带植物区系有花植物中最大的木本属。榕树的花序为隐头花序,花生于肉质球形或梨形的花序托内壁,通常称之为榕果,由一种或几种在其隐头花序的瘿花子房内产卵繁衍后代的榕小蜂为其传粉。榕树和它们的传粉小蜂在形态上和生理生态上均表现出了高度适应,二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目前已知的最完美的传粉互惠体系,成为生物学家研究比较生物学、协同
“取唾液,切馒头”也有技巧    淀粉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是初中生物教材的一个重要实验。由于这个实验的材料用具太多、唾液难取、实验时间有限等因素,学生往往难以成功地看到正常实验现象。今年的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前,笔者辅导学生做此实验过程中,发现几处值得同行注意的操作技巧。    1 实验前吃点水果    操作前半小时除喝足水外适当食用一点生津止渴且便于携带的水果:梨、黄瓜、苹果、山楂等,以保证唾液的来源
摘要:《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写于19世纪30年代,正值存在主义和实证主义盛行的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对于欧洲所处的日常生活进行深刻的分析。胡塞尔本人对于“理性”的理解,即理性是一种普遍理性,其中应包含形而上学的维度,同时也应包含自然科学本身。书中提出日常生活给欧洲科学带来了危机,并提出理性的发展对于欧洲科学危机的意义,最终让科学回归到人的日常生活,回归理性消除科学危机。  关键词:日常生活
注: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2小题,每小题1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摘要:《老残游记》作为一部社会谴责小说,述吏治之腐败,揭“清官”之丑恶,虽“残局已破,吾人将老”,然作者作此书无不含针砭救亡之意。本文将对书中的小金子、小银子、鬼娼、翠环、翠花、逸云这几位女性进行分析,她们有着相似的起点,但最终各归异处,她们是社会的镜子,亦是“作者信仰”的代言人。  关键词:女性形象 命运自由 太谷学派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个正式术语,其产生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他认为能够促使从业者(包括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并非是外来的研究性理论,而是从业者对自己的实践行为以及内隐于其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的结果回馈于行动之中,使之得以改善。下面结合具体生物课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探索反思性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与母本性状一致的现象都是细胞质遗传吗    细胞质遗传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母系遗传即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因此,许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表现出与母本性状一致的现象一定是细胞质遗传。果真如此吗?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加以分析,    1豌豆豆荚颜色的表现  豌豆豆英的颜色有绿色和黄色之分,将绿色豆英豌豆的花粉授给黄色豆英的豌豆,该植株所结出的豌豆豆英的颜色均表现为黄色
2001年美国纽约发生“9.11”事件,接着10月15日又发生了“炭疽热信”事件,于是生物武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恐慌。生物武器以其致病力强、死亡率高、污染范围广、作用时间长而危害巨大,但与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的生产、储存和使用都便宜得多,被喻为“穷人的原子弹”。目前,被用做生物武器的微生物主要有以下5种。    1 炭疽杆菌    1.1 病原体  炭疽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nthrakis
1 调查研究背景    “科学素质”与“科学素养”,均译自英文Science Literacy,目前学术界对两者使用并没有明确的区别。那么,科学素养是指什么呢?  对此,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教授认为,科学素养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②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③对科学的社会影响的基本了解。米勒教授对科学素养的这一界定
1 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对传统的农作物育种、生产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不同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的步骤大体相似,但具体要求各不相同,如同种材料诱导分化根、芽等不同部位,所用诱导因子不同。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已是相当成熟的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在农、林业科研和生产等许多领域,它的诸多成果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植物组织培养是本节的重点。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