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消夏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日气温飙升,唯囿室内,于丹青翰墨中觅得一方阴凉。遴取数册,置之床头,拥帖而读,如偃卧松林,清凉沁脾。
  《兰亭集序》从容娴和,气盛神凝,乃东晋王羲之四十七岁时所书,述其与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盛游之事。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无丝毫造作痕迹,诚资质超群,功力深厚之作,谓之书中神品,实当之无愧。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擫”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书技包蕴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深具“中和之美”。《十七帖》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之气象。南宋朱熹曰:“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用筆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初月帖》流美与古质得兼,而犹能了无凑泊,泯却痕迹。《寒切帖》体古貌今,神情萧散,字字独立而意脉相连,实羲之流畅章草旧体,堪称草书新制者。书至羲之,已造神圣,心慕手追,亦其宜哉。
  读东汉《夏承碑》,悟结体之妙。《夏承碑》又称《夏仲兖碑》,融篆隶入隶书,颇显奇丽,但后人学之不慎则易堕入恶道。原碑十四行,行二十七字。原碑久毁。宋赵明诚《金石录》跋云:“碑在洺州,元祐间,因治河堤得于土壤中。”费声骞《古代碑帖鉴赏》谓:“东汉建宁三年(170年)立于河北永年。原石久佚,明时翻刻。此碑结字一反汉隶常态,结构多呈长方形,并参入篆书结体,别为一格。碑字逢点皆出锋为之,平横的起笔亦时取侧锋,临写时要防止‘楷法入隶’。后段佚文由清翁方纲补书,墨迹可资临习时的参考,但波画起笔处不可侧露锋芒,否则易于流入唐隶的庸俗风气。”或曰此碑乃蔡邕所书,然以现存明代拓本之野蛮书风观之,蔡邕所书应胜于此。此帖后跋曰“伯喈此书,谓之芝英体,乃八分之奇品也”。写行草书而夹杂以篆隶笔意,启功称之为“掉书袋”,譬如为文动辄引典,诚非良习。然章草书是例外。章草直接由篆隶演化而成,故写章草常借篆隶笔意。王蘧常所书章草,尤其是大字,全以篆隶笔法出之,有些结字,确是出自此碑。
  西晋索靖章草书《月仪帖》,是流传至今最早之书仪。书仪,即书牍文范。唐人亦有草书《月仪帖》,内容相似,唯字异之。《月仪帖》为友朋书信,按一年十二个月顺序编排,结合季节时令特征,每月皆有书信范例。在《礼记》、《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中,此类描写月令知识之文多矣。《月仪帖》之书札语言,多用骈体,辞藻华丽,音韵和谐,如“山川悠远,限以成隔;自我不见,俯仰数年”,诚乃情景交融。读此样文字,怎不佩服古人能把客套话说得如此雅致呢?我尤爱索靖之字,临写数张,恍若与古人相接益近。遂不禁对书怅然,徒增远想,如帖中所谓“翘首延思,远莫致之”矣。
  唐代怀素《小草千字文》,最耐回味咀嚼。右军草书刻帖唯留体格,不见笔墨;张旭狂草徒传虚名,未见真迹;怀素自叙,心手两得,云集水散却不可捉摸。怀素晚年,作小草千字文,气息平淡,温润古雅,仿若不食人间烟火者。读是帖也,初似漫不经心,而动由规矩。且用笔尤为精到,心慕手追,此帖而已。
  启功论述中,曾称怀素小草千字文“笔意略形颓懒”,余窃以为“颓懒”二字谬矣,启老实未见出怀素平淡中自有勃勃风致焉。
其他文献
疙瘩火,烧在冬天的山里,烧在农家的堂屋里,那是一冬都不熄灭的火。  疙瘩火,把温馨柔软地浓缩起来,一家人坐在一炉暖融融的火边,舒心一个季节。  在山里还没到冬天,勤快人家,早就在自家树朳里去挖树疙瘩了,树疙瘩大多是砍了树而枯死了的树蔸蔸,或是树根下长的大根瘤,挖回来堆在房后屋檐下,再砍一些柴火放在一起,备一冬烤火取暖之用。  冬天烧一炉疙瘩火,是山里农家的太阳,弥漫着家的温情和欢乐。一家老少围着火
道观早毁,听说一段时候夜间现其身,拂晓收去。  一书生到此,忽有山雨飘来,大喜道:“原来,那个跌跌撞撞跑過来喊爱的人,就是你。”  一个叫云坞的村庄  来看它,硬风素竹,软光敲花窗。  近之,香不寻。一对恋人手指粗大的树,喃喃有词,听不到,作罢。树能听见否?怀疑。自忖:这,便是祈福的姿态了。  云一出手,就把一个叫云坞的村庄抱住,透过不气来。一首歌说:“悄悄蒙上我的眼,让我猜猜你。”这忒小儿科,忒
窑洞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坐南朝北,俗称“南窑”,也叫“土窑”。它虽不是在土崖上就地挖出来的洞窟,却是用特制工具把黄土夯为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土砖,晾干后建起来的。  这样的窑洞像火车皮一样,一孔孔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孔或三孔为一户,以墙分隔,一排就有六七户。我家的老窑洞就在这列火车皮的第二家,它看起来高大魁梧,窑脸红砖砌墙,朱门大窗。其实,这只是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父亲请人把土墙脸拆
一只叫西溪的眼  如果西湖是杭州善睐的明眸,西溪则是她另一只没有化过妆的眼睛。  醉梦    人有时不用喝一滴酒,吃饭也能吃醉。国外科学家研究过,很多人都有这种自酿的特异功能。  一日午饭后,浑身发软,只好躺着翻翻书,翻到了这些文字:  “松木场入古荡,溪流浅窄,不容巨舟,自古荡以西,并称西溪。”  “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  “明清时期,居民大量培育梅花,以梅为业……本极大而
一  踩着雪,走在一条小路上。雪带着静谧,就这么来了。  那是可以听见的静谧。  头上,雪窸窸窣窣地飘落,柔柔地抚触脸庞。脚下,雪咯吱咯吱地响,让脚步不至于感觉孤单。  天地,在雪的声音里显现出来。旷远、邈远、悠远,浩大无垠。  那是静谧的幕布所映射。  正被时光抚摩。  这时的阳光透着一丝暖意,远远地、淡淡地,像一个远方的牵念,有点暖,有点甜,有点冷,有点隔着什么,痒痒地勾着人心。  这时的鸟鸣
一  阉猪高手陈庆的铃铛在村里一响,整个村子就缩紧了身子,孩子们不敢放肆哭喊,姑娘家马上关好门窗,青年小伙也会皱紧眉头,感觉浑身不自在,只有那些养了一大窝待阉割的猪崽的大妈,听到这夺魂的铃声,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儿,争前恐后地赶到他的跟前。    谁都知道这个摇铃人的秘密:他的老婆失踪了。但是,在他面前,没有人敢表露出知道他的秘密。最不会掩饰的是孩子,有时躲在大人的屁股后偷偷看他,眼里全是惊恐。他很注
对于石榴,大家并不陌生吧?乍一眼看去,它们身上斑斑点点,好像长了许多雀斑。要说它们比较好看的地方,也就那黄皮肤里还透了点儿红,但因为有点点“色斑”,即使头上饰以褐色“皇冠”,外表也不尽如人意。  但是,石榴也“不可貌相”。  轻轻把石榴剥开,汁水便调皮地四处飞溅,石榴里的籽也露了脸。每一颗籽与石榴饱经风霜的外表迥然不同,颗颗那样饱满,像清晨的露珠,又似粉里透白的珍珠,更像粉紅的玛瑙。这么多颗“玛瑙
令我久久仰视周村的,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商业重地,更因为它是一个文学高地!蒲松龄的文学巨著《聊斋志异》就诞生在这里。这便有“蒲学圣地,聊斋渊源”之谓。    在中国文学史上,《聊斋志异》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它既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的明珠。因此,蒲松龄与莫泊桑、契科夫同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聊斋志异》的中外影响是巨大的。如今,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戏曲剧本
今天是星期天,为了让妈妈好好休息一下,我这个老“采购员”又自告奋勇要出去买菜。妈妈给了我50块钱,叮嘱我一番,我就出发了。  我揣着这50块钱,穿过几条马路,来到了大润发超市。大润发的食品可真多啊,我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得眼花缭乱。因为经常来这里买菜,所以我很快就挑好了五花肉、鸡肉和节瓜,然后来到了收银台。售货员姐姐收了我的钱,还帮我把东西装到购物袋里面。我数了数她找回来的钱,15块9毛,一
1  从录音棚里出来,安然浑身湿漉漉的。  这已经不是安然第一次过来录音,可还是不适应,那些令人身心躁动的语句,让她感到某种强烈的饥渴。黝黑的走廊尽头有一间很小的主控室,每次安然经过那里,门都会很及时地打开,一个面目模糊的矮壮男人探头出来,喊一声“安然老师”,然后把一个信封递给她,里面是已经准备好的现金。  走进阳光里,安然的头有些晕。她想着先回家休息一下,因为电台节目调整,白天她有太多的空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