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汉英翻译的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称,是一个旅游景点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景点名称是集“识别、指向、诱导”三个功能于一身的一种特殊地名。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景点名称的翻译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西安市“大雁塔”名称翻译的实例,通过分析景点名称的特殊性以及翻译理论上的不同观点,分析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的名称翻译。希望本文能为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点名称;文化;翻译
  一、 引言
  “人文景点是指古今一切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长效性、传承性、观赏性价值的人类有意识的创造物,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现。人文景点作为人类有意识的建造物,包含着浓郁的人性因素,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景点的名称,就像一部电影的名字,它不仅需要表达出一个景点的特色,更要起到宣传景点、吸引游客的作用。景点名称是集“识别、指向、诱导”三个功能于一身的一种特殊地名。历史文化景点名称的翻译,是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种途径。翻译的过程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转换的过程。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的翻译,不仅需要遵循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更要注重景点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较短,旅游翻译系统还不够成熟,译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现今文化景点名称的翻译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中式英语”“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文化误解”“一景多名”等,其中“一景多名”是最为严重的。在大雁塔的塔下,“大雁塔”被译为“Great Wild Goose Pagoda”;在塔的背面的一处标识牌上,“大雁塔休闲文化景区”里的“大雁塔”被译为“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在园内一处标志牌上“大雁塔”被译为“Dayanta Pagoda”;而在北广场上,“大雁塔”的英译则是“DAYANTA”;此外,在西安的一些旅游宣传册上,还出现了“Greater Wild Goose Pagoda”这样的翻译;在一家国外的旅游网站(www.lonelyplanet.com)上,大雁塔的译名为“Big Goose Pagoda”……由此,我们足以看出景点名称翻译问题的严重性。
  本文将从翻译文化观、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文化景点名称汉英翻译的现状,以“大雁塔”的名称翻译为例,探究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的名称翻译。
  二、 翻译观
  (一) 文化观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是语言转换、文化转换的过程。对于同一种的语言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翻译的其中一个任务就在于,将一种语言文化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化,让目标语言文化下的人们能够产生与源语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同样的情感、联想意义。
  文化翻译学派的领军人物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认为,翻译中不同的功能对等只是翻译的手段,而文化对等才是翻译的目的。苏珊的文化观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翻译即是满足文化的需要,是把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是文化的对等和转换。翻译过程中必须将隐藏于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将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联系起来,实现文化的协调和对接;第二,对等(equivalence)并不等于“同一”(sameness),而是不同层次下的“翻译等值”,例如功能对等、词汇对等、语法对等,但最重要的依然是文化对等;第三,翻译不是停留在语篇之上,不只是一个译码重组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进行文化转换,才能使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发挥与其在源语文化中发挥的功能相同。苏珊和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也曾指出,翻译的产生和接收均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这个语境,一是歷史,二是文化。
  因此,对于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都应该以文化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源语的文化为取向,以目标语文化为重点,最终达到文化对等的目的。这条原则的指导,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翻译得更准确,也能够使中华文化为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外国友人所了解和接受,使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西安市的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位于大慈恩寺之中。大慈恩寺是玄奘法师专门译经、藏经的地方。玄奘法师从天竺归来后,在慈恩寺主持事物,为了妥善保存从天竺带回来的经卷和佛像才建造了这座四方楼阁式砖塔,并取名“雁塔”。它之所以后来被称作“大雁塔”,这和“小雁塔”有关。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名为“荐福寺塔”。在唐、宋朝时期,此佛塔一直叫“荐福寺塔”。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被称为“小雁塔”,而大慈恩寺里的雁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至于“雁塔”的出处,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卷九里记载了印度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所以,此“雁”是指佛经所指的三净食(雁、鹿、犊肉)的“雁”。因此,将“雁”译为“goose”或“wild goose”的说法并不符合其中的历史文化,此“雁”绝非“鹅”,更不是“野鹅”。将“大雁塔”译为“Great Wild Goose Pagoda”“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Greater Wild Goose Pagoda”或“Big Goose Pagoda”,均是不妥当的。
  (二) 目的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继承和发展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功能派理论思想,进而提出了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以原文本为基础的、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弗米尔认为,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这里的“目的”含有三种意义:一是指译者的目的;二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三是指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目的是决定因素,从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到对原文本形式和内容的取舍,再到译文的形成,都要以目的为参照。目的论认为,翻译应遵循三个法则,分别是目的性法则(skopos rule)、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以上三个法则之间是彼此关联的、层级下降的关系,其中目的性法则是第一位,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均从属于它;而忠实性法则又从属于连贯性法则。目的论是从源语中跳脱出来,以目标语的角度来衡量翻译的效果,从而检验翻译是否达到了最初计划的目的。因此,目的论对于旅游景点方面的翻译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旅游景点名称的作用在于传递信息和吸引大众,它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让游客读懂并且喜欢上它,从而想要进一步获得与景点相关的具体的文化信息。因此,对于景点名称的翻译,就要求其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同时具有吸引力。明确此类翻译的目的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加专业地进行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的翻译了。
  对于“大雁塔”现有的几种译名,“Great Wild Goose Pagoda”“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Greater Wild Goose Pagoda”基本遵守了目的性原则,使来自国外的游客对大雁塔有一个浅层的了解。但是,它们却违背了忠实性原则,容易使人们以为大雁塔是与野鹅有关的地方,不符合它自身的文化背景;而且“Great”“Greater”也不符合“大”的实际意义,“大”只是相对于小雁塔的“小”而言的。
  三、 景点名称翻译原则的分析
  景点的名称,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名,翻译时需要参考地名的翻译原则。
  1967年,联合国就地名标准提出“单一罗马化”。对于非罗马字母文字国家,要提供一种具有官方地位的本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方案。1978年,中国政府规定,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1979年,美国地名委员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地名常设委员会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在“单一罗马化”中,中国地名拼写时要分词连写。根据中国地名委员会和有关部门在1984年制订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规定:除自然村镇名称外,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要分写。例如:黑龙江作为河流的名字时,拼写为Heilong Jiang,作为省份的名字时,拼写为Heilongjiang Sheng;周口店拼写为Zhoukoudian,而不是Zhou Kou Dian。因此,姑且不从深层角度上讨论将“大雁塔”译为“DAYANTA”的对错问题,仅从书写形式上论,它就是不合适的,它更应该写为“Dayan Ta”。
  2011年,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陕西省《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地方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据“标准”的第一起草人杨红英女士称,该标准参考了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相关标准,同时引用和参考了国家相关标准,如GB 17733-2008地名标准,GB/T 17775-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等。该标准的“旅游”部分中有这样几项:
  1. 旅游景区(点)的英文译写在尊重目标地文化内涵的情况下宜采用意译法或音译 意译法。
  2. 旅游景区(点)名称强调其文化内涵和性质的,宜采用意译法。如:玉女峰The Jade Lady Peak,彬县大佛寺Binxian Giant Buddha Temple。
  3. 旅游景区(点)名称的冠名、属性名或专名已失去其所指称的意象或性质,冠名、属性名或专名用汉语拼音译出,通名采用意译法。如:小雁塔Xiaoyan Pagoda,周公庙Zhougong Temple,杜公祠Dugong Memorial Temple。
  4. 旅游景区(点)通名为常用名称的,通名不需要重复音译,宜采用意译法。如:兴教寺Xingjiao Temple,大雁塔Dayan Pagoda,大明宫Daming Palace。
  5. 旅游景区(点)名称的翻译应考虑受众的可接受性,遵循适当增加或删减的原则。如:法门寺文化景区Famen Temple Buddhist Culture Scenic Area,英文译名中增加Buddhist用来说明此景区的性质。只用于修饰作用而不包含具体实质的表述词语可删去不译。如:大唐西市Tang West Market,大兴善寺Xingshan Temple,其中的“大”不用译出。
  6. 旅游景区(点)中文名称较长时,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只需译出其核心词,遵循简洁的原则。如: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Yanta Music Fountains。
  7. 旅游景区(点)名称的翻译应遵循灵活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同一汉语名称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英文翻译。如:红石峡在用于地名时可译为Hongshi Xia,在用于命名风景区如红石峡生态公园时译为Hongshixia Gorge Eco-Park,在专指一处旅游吸引物时红石峡应意译为Red Stone Gorge。
  在以上内容里,有多处需要探究的地方。首先,“标准”没有正确区分音译、直译、意译以及译音和译意。例如:2. 里为意译法列的例子是将“玉女峰”译为“The Jade Lady Peak”,其实这是直译法,而且“玉”也不是“Jade”,而是和人名有关;其他将意译法和直译法弄错的例子还有4.1.3.4和4.1.3.6等。此外,“标准”里对部分专名的翻译沒有考虑到其历史文化背景。例如:4.1.3.12中将大兴善寺的“大”删去不译,认为它是“只用于修饰作用而不包含具体实质的表述词语”,但是历史事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该寺占城内靖善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大”是有实质意义的,不能破坏了它的完整性;另外,“标准”里把大明宫和大雁塔的“大”保留下来,没有删去,而大明宫的“大”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另一方面,“标准”里4.1.3.14认为“同一汉语名称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英文翻译”,可是,这样的“灵活性”在实际生活中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同一个景点如果有多个译名,可能会让外国游客认为这样不同的译名会是不同的景点,以至于造成记忆混乱,这样既不利于景点的宣传,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大雁塔“一景多名”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我们不仅要使译名“独一无二化”,同时要保证这唯一一个译名是准确恰当的。根据以上提到的文化翻译观、翻译目的论的三个原则、专名和通名的翻译、译音和译意的处理,笔者认为,“大雁塔”应采用“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方法,将其译为“Dayanta Pagoda”。这种译法,保留了它作为景点名称而有的识别、指向、诱导的功能。它不仅表明了佛塔的性质,而且具有异域风情,可以有效吸引外国游客;同时,它可以彰显文化特色,保留景点名称的文化价值,有利于诱导游客进一步了解景点的文化意义。此外,“全名译音、通名译意”也能够有效避免机械直译、误解文化背景、“一景多名”等造成的误译,十分具有优越性。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不断发展,我国景点的国际知名度必将逐渐上升,有朝一日,“Dayanta Pagoda”就会直接音译为“Dayan Ta”,并丝毫不会减弱其识别功能。   四、 结语
  旅游景点的名称可以反映出景点背后的丰富信息,蕴含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一个景点的名字,就像一本书的名字。书名起得好的话,自会吸引很多人想要翻开读一读,而且,一个真正完美的书名,也定不会让翻开书的读者心生失望。景点名称翻译的作用,并不比最初命名的作用小,它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来说,它的名称翻译尤为重要。在翻译时,我们不仅要从翻译理论的角度认真处理,同时也要从历史文化角度严格把关,力求做出最恰当、最完美的名称翻译。希望本文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翻译的分析对名称翻译的研究有所帮助,愿历史文化景点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流淌、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巴斯内特,勒菲弗尔.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6.
  [2]周潇涵.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思想简述[J].北方文學,2004(1):112-113.
  [3]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九[M].扬州:广陵书社,2001.
  [4]刘锋.文化视域下人文景点名称的翻译——以大雁塔的名称翻译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3(2):68-72.
  [5]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0.
  [6]杨红英.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化研究——陕西省地方标准《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旅游》的编写启示[J].中国翻译,2011(4):64-68.
  [7]牛新生.关于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文化反思——兼论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翻译,2013(3):99-104.
  [8]乌永志.文化遗传类旅游景点名称汉英翻译规范研究[J].外语教学,2012(3):93-97.
  [9]DB 61/T 510.3-2011.陕西省公共场所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旅游[S].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
  [10]百度百科.大兴善寺[EB/OL].http://baike. baidu. com.2017-05-07.
  [11]百度百科.小雁塔[EB/OL].http://baike. baidu. com.2017-05-07.
  [12]国外旅行网站.Lonely Planet[EB/OL].http:// www. Lonelyplanet. com.2017-05-07.
其他文献
摘 要:收集百分数易,典型认识难,教学中善于取舍,挖掘其教学价值;学生对“意义的叙述”易,本质理解难,教学中教师有效设问,围绕比较量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水到渠成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区别,本质认识百分数。  关键词:关系探讨;本质教学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许多老师也基本选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认知什么叫百分数,但在课后调研时,一旦要学生谈谈对“百分数”的理解时,学生就只能照本宣科或说“百分数是
文化校本课程注:本文为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十三五”重点课题《徐州汉墓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为:B-b/02/16。  摘要:汉文化是中国的主体文化。探索汉文化历史离不开汉墓文化。由于汉墓文化与墓地有关,因而它几乎成为中学教育中的“禁区”和盲区,相关的考古和丧葬校本课程也随之缺失。因此,应当利用当地汉墓资源优势,创建汉墓文化与各科相融合的校本课程,可以实现墓葬
摘要: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顾名思义,我们的教育应该以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活为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内容,在平时生活中贯穿教育思想,在教育中不断融入生活实际。实现教育的知行统一,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关键词:生活教育课堂实践社会生活  一、 当代中国教育现状  中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进步,尤其是大学教育。虽然与许多世
摘要:地方课程是按照当地特定的经济文化发展阶段和对特殊人才的社会需求,最大程度上依靠地方课程资源设计出来的课程。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要充分结合国家课程建设需要,依靠完备的教师资源为基础,推进教育工作者深度挖掘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际完美融合,不断迎合当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方式。  关键词:地方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优化配置  一、 地方课程特点与教育价值  学校课程教育发展阶段,课程知识的传授是学生获得资
摘 要: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教育逐渐改革,高校的课程设置也日趋完善。我国的各大高校都纷纷开设了舞蹈专业,由于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处于起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高校舞蹈教学暴露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高校的领导部门寻求有效的策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就此本文结合实际,分析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问题
摘 要:数学课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灌输课,也是现实中的探究课和操作课;不仅仅是技能技法的演示,更是孩子们个体生命的真实律动。引领孩子们到“学以致用”的场域中,发现数学的多重风貌,让孩子们的思维力、现象力、扩展力等与空间旋转等相关的思维因子一一登场,正是高效数学课堂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动手实践;拓展延伸;理想境界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的确,当学生真正
摘要:该文根据当前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对当前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现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  一、 前言  在现代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成为一种新型而又备受关注的学习方式,它是现代中国学习论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对当前中国教育教学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220名回族居民为样本,分析了回族民族认同的基本状况、个人背景差异以及回族民族认同与教育策略的相关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回族教育策略各维度对回族民族认同的影响路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回族教育策略,提高回族民族认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回族;民族认同;教育策略  一、 引言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民族认同成为全世界学者关注的概念。民族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健康状况对其一生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的体质状况、身心健康是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富强的大问题。目前,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并不乐观,其中骤增的近视率实在令人担忧。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生视力情况,笔者对西城区某小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根据调研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力图为小学生的近视防控工作做点贡献。  关键词:小学生;视力;原因分析  小学
摘要:英语作为中学教学的重要学科,对中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而课堂提问作为英语教学课堂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的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对英语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课堂提问作为英语教师的必备技能,其直接关系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中,笔者以有效提问打开学生思维大门——关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思考为主题进行探讨,旨在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