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信息时代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革命的触角四处蔓延,媒介所担当的角色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种挑战意味着要将麦粒从糠壳中分离出来。从本质上说,就是将事实从宣传中分离出来。对于普通人来讲,这不是一桩可以轻松胜任的工作。
  因为,这项工作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是权力。那些掌控着政治和经济权力的人,同时也控制着信息。换而言之,他们操纵着知识和意识形态的杠杆。掌握信息的人对于不知情者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尽管今天我们仿佛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悠闲巡游,但是我们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问题的结症不在于公众不知道什么而在于信息拥有者不让他们知道什么。从这个至关重要的意义上讲,有读写能力的人和文盲之间的差距是非常之小的。俚语"受过教育的文盲"包含了某种政治真理。它代表了庸俗之作对庄严之作的胜利。
  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有一种观点认为并非万物皆可知。这种观点在我们这个时代更具真理性,在较为世俗的尺度上尤其如此。事实上,就连可知的那部分也日益为大众所无法把握。
  这或许和日常经验恰恰相反。比如,当我们看到O.J.桑普森审讯案的直播和北约对波西米亚郊区空袭的直播时,或者当我们读到正在发生事件的迅速准确报道时,我们一定会对此信以为真:我们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世界的信息在我们指尖按动遥控器按钮或者翻动报纸的轻盈动作之间,尽为我们所知悉。
  然而事实上,我们所知的并不充分。有人说,人类头脑能容纳的信息是有限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确实需要媒体所灌输给我们的那部分信息吗?或者,比方说,是否电视发明之前的人类比我们愚蠢很多?是否他们的生活缺乏责任感和目的性?再换而言之,信息爆炸是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是否能让自由和争议中的终极价值最终实现?是否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如果确实如此,可供我们把握的信息和知识系统能帮我们达到这些目的吗?因为事实上,我们经常通过电视画面惊骇于饱受战争蹂躏的阿富汗儿童的悲惨处境,或者通过新闻纸的报道惊骇于卢旺达残忍的大屠杀。但是,我们马上就又回到我们的小生活圈子里,回到我们的超级市场,回到我们的野营帐篷和我们的聚会中。这不构成事实判断,但这确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大量喷薄而出的可以为我们所了解的信息和画面并不能让我们在对发生在我们周围或发生在千里之外人类苦难有所触动之外,再多做点什么。当然,有人争论说,媒介的作用是告知而不是动员,更不要说鼓动受众来一次愚勇的十字军东征。
  事实上,这是一个持久的反讽:媒介将大屠杀的场面和我们的起居室链接起来的前提是两者并无必要联系;在屠杀发生之地和对屠杀的报道之地之间亦无任何人性或道德的联系。换言之,我们对廉价劳动力的猎求最终贬低了同类的生命是无关大局的小事一桩;社会某些部门的惟利是图并不会引起其他社会群体的饥饿;一个国家对核武器的贪求并不会威胁千里之外的人们的生命;在世界某一个角落贪吃汉堡的饕餮并不会给世界其他角落的人们带来毁灭性的贫穷。
  古希腊人曾经自负地宣称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在短视的人类看来,作为尺度似乎可以获利不少。但人类却因此被简化成那个昼夜复制自己的巨大的人性系统里微不足道的齿轮。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琐碎但意义巨大的方式,以被制定好的身份,参与着使不公正和不平等永世不休的运作。
  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对于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并无清楚的意识。所有可供我们接触的信息和知识从根本上模糊了我们的意识。无法阻遏的媒介信息流灌输给我们太多的信息但绝少给我们清醒的意识。印度记者P.赛纳斯曾经在印度时报的资助下,于1993年对印度的贫困州进行巡游报道。他在接受一家杂志的访问时说,我们在媒介上看到或读到的新闻报道只是发生在特定时刻的事件,这些事件背后有很多历史,许多过程导致了事件的发生。而媒体对这些历史和过程是绝少报道的。
  我们所得到的"信息胶囊"(The capsules of information)常常是与它们的语境和意义系统相剥离的,对它们进行包装的目的是使它们容易消费。譬如,在我们被告知一场骚乱的真正原因之前,又一场骚乱或者瘟疫或者飞机坠毁的惨剧扑面而来。
  行政管理、政策制定和政治权力的运作过程本身并不神秘,但它们却被故意神秘化。当权者不希望普通人了解导致他们贫困、他们无权或者他们对自己生活完全无法把握的原因;不希望他们明白他们的集体意志和不懈努力有使社会发生转变的威力。
  这意味着私人的决定以公共政策的形式获得合法性。无论政府做什么都仿佛是依照人的意愿而行事的结果。西方人经常所鼓吹在他们的民主社会人人享有言论自由。但事实上,哪里有言论自由哪里就有思想控制。主流媒体在思想控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各式各样的权威、专家说了很多也写了很多,但却丝毫没有触动基本问题。媒体报道事实但对事实的解释却非常少见。一些明显的结论很少明确指出,甚至绝少暗示。
  在保持现存信仰的"虚假"信息循环中,学校和大学也有份。他们筛选出适合现存体系的千篇一律的信息,将它们兜售给大众,而这反过来又增强了现有的体系。事实上,遵循既定准则的压力就始自学校。毫无疑问,秩序是学校伦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孩子们的年级越来越高,他们把"努力工作、遵守纪律,之后就可以成功"的价值观内化。当他们离开大学的时候,他们就将服务于既存体系并成为其一部分。在理想世界里,努力工作和遵纪守法必然带来成功。但在现实世界,"努力工作"只不过是驾驭人的一种心理战术。
  很少有学生能够逃脱这种极权主义的虚构。具有反讽意义的是,很少有家长容许孩子这么做。作为家长,他们很自然地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顺利,能够成功。于是遵循"努力工作,遵纪守法,之后就可获得成功"这套游戏规则的人受到尊重,并被鼓励继续这么做。在民主社会,这种"美德"以一种微妙的形式被管理着,在非民主社会,高压政治是必须的手段。
  作家兼历史学家麦克尔·伍德(Michael Wood)在他的BBC系列节目《遗产》中谈到埃及时,提到了"文明的习惯"。在两千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我们对各种权力的俯首帖耳称做"习惯服从"。在给定的思想和行为的许可范围之内,我们可以自由地作出选择,并对"选择的自由"大唱赞歌。
  但如果我们的选择超越了既定模式,那么我们就成了越轨人物。如果我们的观点和主流相左或者我们对不公正的统治工具做了太过激烈的批评,那我们就成了丧失理智的家伙、成了共产主义者甚至成了恐怖分子。
  不管社会多么"进步",主流媒体和主流意识形态对"越轨者"的容忍程度都是有限的。许多媒体自造客观公正的偶像,但是那些在媒体中工作的人清楚地知道这种"客观公正"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毫无客观公正可言的各种社团和政治利益的耳提面命。
  因此不容否认的结论是,我们生活在信息大崩溃和知情的虚幻中并且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在一个我们为消费而存在的社会里,信息只不过是另一种消费品罢了。一种被鲜亮地、惹人注目地包装起来以使我们和事实绝缘的商品。
  再想一想,或者大谈"将事实从宣传中分离开来"多少是种自命不凡的举动。更令人欣快且皆大欢喜的选择是加入到这场谈论许多而实际上什么都没说的盛大的卡拉OK中来。而这正是主流媒体的角色。
其他文献
叩开被采访者的房门,只不过迈出了采访的第一步。他在心理上能很快地接受你继而敞开他的心扉吗?这不仅取决于你的气质和风度,还取决于你能否成功地切入……  不管再过多少年代,不论历史怎样变幻,陈伯达都会是一个人物。作为当年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中国“第四号人物”,作为中共的“理论家”、“舆论总管”和“一枝笔”,陈伯达与中国许多著名人物、著名事件、著名文件紧紧联系在一起。研究中共党史,书写中国历史,
期刊
农民增收工作一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各级党报经济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近几年由于国内农产品供过于求,农民收入增幅逐年降低,农民增收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难以破解的难题。各级党报要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帮助政府破解农民增收这道难题。  舆论释惑:客观辩证地看待农民增收的
期刊
为了分析记者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编辑把关时注意力的焦点,本文从两个角度——写作中各种错误的形式和错误的原因——对619篇新闻稿的改写实例进行了研究。经过分类和比较,笔者发现,新闻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错别字、多字、少字和事实不准确,而导致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则是粗心大意和对待事实缺乏严谨的态度。虽然这些错误是可以通过记者提高自己的责任心来避免的,可很多记者却把它们直接推向编辑。这无疑是为编辑设置了“议
期刊
1996年8月,为迎接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河南日报副总编辑王天林约我合作文章,我才有机会比较集中地采访了穆青。  8月24日我到了北京,当时女儿王日方正在中央电视台实习,按约穆青给了我们三个上午的时间,从他少年时代谈起,我们算“奢侈”了一番,边笔记边录音。  远离北京,我们的采访有很大困难,但我们又有不少优势。穆老的《十个共产党员》中,6个典型是河南的。他以河南为采访和调研基地
期刊
如果用温婉漂亮的电台总监这样的话语作为开头,会显得太深沉太庸俗太矫情太没有卖点;如果用千练刚强的女强人这样的话语来修饰封面,会显得太假,太程式化、太离奇、太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封面上这位秀美丽人。正是这样一个女子颠覆了我们心目当中对女强人形象的传统定位,也正是这样一个温婉漂亮、刚柔并济、智慧聪颖的女人让河南交通广播电台只用了10年的时间就成为从郑州上空密密麻麻的声音中脱颖而出的一枝独
期刊
地球妈妈的头发——森林已经很少了,许多动物已经濒临灭绝。“黑色”的“恶魔”已经缠绕着地球。  人们把用来洗衣服的水变成了脏水倒掉,医院、工厂等地方排出的废水严重污染了河流。还有到处可见的塑料膜、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白色污染,易拉罐,汽车排放出的尾气,全世界每年产生各种废弃物约100亿吨,具有放射性等危险的废料约4亿吨,向江河湖海排放的各类污水约4260亿吨。  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垃圾包围着—— 
期刊
我爸爸李金铭1947年参加革命,在1949年渡江作战中光荣入党,他当过战斗员、工作员和宣传员。战争年代舍生忘死。和平时期忘我劳动。酷爱写作,心系报道。爸爸干啥写啥,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写报道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在部队服役时,写战斗、生产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等,文章多在军、地报刊和新华社播发,曾受解放军报社和地方报社的表扬鼓励。  爸爸于1978年由军队转业,在平顶山市矿务局从事教育工作,他到
期刊
2002年上半年,有两条关于研究院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条是1月24日,联想、微软、春兰、方正、IBM、Intel等知名企业研究院的院长们,在北京参加由联想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的第一届企业研究院高峰论坛;一条是5月28日,国内首家网络媒体企业研究院--千龙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千龙研究院是千龙新闻网的企业研究院,以提供战略规划、研究核心技术、开发优势产品、培养优秀人才为宗旨。    研究院
期刊
手机媒体带来新媒介产业    一、手机正在成为新媒体  大家知道,手机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一项调查表明,2003年春节期间采用手机短信息拜年的占被调查者的35.1%,而选择电话拜年和当面拜年的分别只占31.2%和28.4%,而书信和贺卡拜年已经逐渐降到非常次要的地位。另据报道:拥有2亿用户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仅在春节期间全国的短信业务量突破70亿条,创税1500万元,平均每个用户发
期刊
风景秀美的重庆市辖有一个巫山县。巫山县城虽然不大,恶性大案却出了不少。1998年,县公安局一个巡警队员枪杀县长,惊动了国家公安部。事隔一年,县公安局两名警察在执行押解犯罪嫌疑人的任务时,竟邀请当地有名的"痞子",也是被押解嫌犯的"仇敌"李某同行,任由李某安排食宿。结果造成了嫌犯落江、生死不明的严重后果,再一次地惊动了国家公安部。在这两个警察受审时,《重庆商报》主任记者方春光和另一名记者前去采访。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