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特色的学校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uggid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山市儒林第二小学座落在美丽的西江之畔。该校2002年6月被评为南海区一级学校,2005年10月被评为佛山市绿色学校,2008年1月评为佛山市优质学校,先后获得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广东省巾帼文明岗、佛山市德育示范学校、佛山市安全文明校园、佛山市体育传统项目(篮球)网点学校、南海区首届优秀文学社、南海区乡村小作家培训基地等荣誉。是一所有着鲜明教育特色的学校。
  研究课题中立校
  9月19日,《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该校。校长岑妹虹说,学校刚制定《2014-2016年儒林二小特色建设3年发展规划》,设立了特色建设规划团队,落实骨干教师奖励、教师个性化考评机制、绩效考核奖励等激励机制,保障特色建设和校本培训再上新台阶。近年来,学校重建教学综合大楼,加大学校设施建设,优化了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设施设备得到不断完善,实现了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的网络基础框架,校园信息覆盖学校教学及综合大楼。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教室安装多媒体电教平台,并建有学校电视广播站、综合电教室、电子阅览室、软件制作室及网管中心等。
  学校历经艰苦创业,从研究课题中立校,积淀了一定的底蕴。近3年,学校教师在各级教学研讨活动中绽放异彩,先后有130多人次撰写论文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奖;教师钟瑞莹、伍根成为南海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先后有5人被评为镇名师。学校实施教师校本培训,推行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断提升,师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奖,获奖人数、等级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近年来,学校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编写《课外阅读》校本教材获优秀校本教材奖。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在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学校参加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实验研究已结题;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研究”已结题。由教师朱文勇、伍根负责的省电化教育馆“十一五”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于网络视像的远程合作学习模式研究》结题;参与全国教育科研规划“班主任专业化”重点课题获多项研究成果奖、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小学生情商培养有效手段的实践研究》针对性强且有实效。学校结合科研课题为载体,鼓励教师勤学习、善钻研、敢创新。开展“静心做教育,成为智慧健康型的教师”系列活动,对“名师”“优师”“青师”队伍分层培训,全员提升师德与师能。
  开发篮球教学课程
  记者从采访中得知,学校的特色项目,与具有地区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教育理念共融,形成独特的校园风貌,是学校发展的得力杠杆。学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佛山十大文明古村落之一的“烟南”村及“鹭鸟天堂——璜矶”就在学校辖区范围内,将“田园风光、淳朴民风、古村风貌”呈现在教育的视野,其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满足师生回归自然的需求,给师生输送现代教育养分,使师生置身于丰厚的文化氛围里。
  学校近临的西江有着享誉全球的“九江龙”龙舟文化,每年龙舟比赛的影响力已波及世界。当地人喜欢龙舟竞技,也热衷篮球运动。社区村落都设有标准灯光篮球场,搭建风雨棚,常年举办赛事,体育锻炼不受时间与天气限制,形成了独特的体育文化。学校利用家长在体育活动中的拼搏、顽强、刻苦精神去影响孩子,同时也为学校提升体育水平起到了直接作用。学校开创以篮球为中心的体育教研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建立班制篮球队伍,加强学校篮球梯队建设,提高特长生的竞技水平。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开展篮球特色教育的科研实践活动。在申办佛山市体育网点学校的同时,走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篮球教育新路,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张坤华主任认为,富有魅力的篮球,不仅能让孩子强身健体,锻炼意志,而且能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与创造能力。为了让篮球运动绽放魅力,学校加强篮球运动的管理和扶持力度,与“九江篮协”紧密联系,成立富有学校特色的篮球俱乐部,邀请省级网点学校或专业体校队员来校进行对抗赛,现场表演运球过人、传接球等技术,让篮球运动热火朝天地在学校开展起来。
  学校利用地域优势,与周边村镇共享本土资源,对“篮球运动”这一传统特色进行深入挖掘。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篮球,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班主任做好分组、辅导和组织活动。四年级至六年级成立男女篮球队,利用体育活动课、晨间活动进行篮球基础教学。学校将阳光体育活动重新进行编排,四、五、六年级各班组织训练,开展常规篮球比赛;一、二、三年级则采用专项技术赛形式进行。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比赛机会,学生篮球赛采用联赛形式,突显学校篮球教育活动,展示学校篮球教育成果。每学期确立一个星期为“篮球特色周”,内容可以安排会标设计、篮球漫画、篮球摄影、篮球电脑小报、班级篮球黑板报、篮球征文、篮球宝贝啦啦队及篮球知识讲座、嘉宾来校指导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篮球的热爱以及对篮球文化的理解。学校成立篮球兴趣小组,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5课时,从中及时发现培养人才。拓宽体育活动,完善孩子强身健体之梦,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与生“互长”,教与学“互长”,由此带来的必是智慧与健康的“互长”。学校通过开设家长学校,组织讲座、咨询、亲临观摩、发放学习材料等途径,让家长了解体育活动(重点篮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赢得学生家长大力支持,同时争取社区、企业的配合与资助。
  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结合体育活动实际,设置学校篮球教学课程,规划学校体学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学生运动智能的开发。基础课程设置为,介绍篮球基本常识,以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和对篮球兴趣培训为重点。拓展课程设置为,优化拓展课程内容,同时开设《篮球发展史》《篮球精神》《篮球与文化》等课程,从特色兴趣班向课堂教学班转变。
  从“智体共亿”理念出发
  儒林第二小学树立“智体共亿”理念,挖掘资源优势,开发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通过教学实践,关注学生普遍发展的同时,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更好提升。校长岑妹虹说,“共亿” 语出《左传》。毛泽东早在 1917年 《体育之研究》中就曾说:“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体育和智育,是一个人美好品质形成的两面。“智体共亿”就是学校教育把“智育和体育”相统一。当前教育实践中,这方面很欠缺,学生的创造力被严重扼杀,学生的阅读面窄,阅读能力不尽如人意,因此体质在下滑。为什么会这样?正是因为许多学校没有很好地认识到“智体”对人的成长的奠基作用。许多学校因为智育忽视体育,或者因为体育忽视智育。教育者没有静下心来研究“智体”的具体内涵,忽视了“智体”的有机结合。   为发掘辖区历史文化底蕴,学校文学社定期组织学生出校采风。学校是一所乡村小学,调查统计:家长的学历,大多数家长是初中高中毕业,有些家长甚至是小学毕业,他们靠自己的体力和一些简单技能,走上谋生之路。由于家长视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利用传承文化,发展学生潜能,为每位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成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学校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通过阅读,发展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校认为,智育就是以培养学生智能、智力、智慧为主。在一般教学中,应开展以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主的教育。学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强化、拓展相关的“智育”。具体来讲,强化,就是主张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和地域特点,教会学生核心知识,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拓展,就是学校营造“书香氛围”,拓宽学生“间接经验”的学习渠道。因此,学校利用校园每一棵树、每一堵墙、每一块黑板、每一间教室,倡导亲子阅读,营造与实现“自我乐读”氛围,将“智体共亿”融入到学校的具体教学中,发挥育人功能。
  学校以“课堂高效”为基础, “爱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学校重视学习与传承当地优秀文化,倡导“个性化阅读”,师生视阅读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认为,书香校园包含的几个要素:书籍,泛指种种健康的图书;书香,指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类智慧;校园,指学校提供的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教师潘叙培说,班级围绕“我读书我快乐” “书香伴我行” “与好书相伴” “书海泛舟”等,展示了各班级的读书风采。色彩斑斓的读书海报,内容丰富的文摘卡, 充满童真的作文,无不显示出孩子们的读书热情,营造了悠悠书香,不仅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教师吴志英说,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5月4日,儒林二小举行了全校学生集体朗读比赛。本次比赛主题为:“博览伴我同行,群书助我成长。”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比赛过程中,同学们表演精彩,形式丰富。既有深情的对诵,也有整齐的群诵,并配乐烘托,让视觉和听觉完美结合,淋漓尽致地表现诗文的意境。台上是美妙的诵读,台下是深深的陶醉。评委老师则从学生入场、站姿、语速、感情以及普通话水准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细致的评价。以此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朗诵中追求形美和神美的和谐。教师谭秀考说,学校每周轮流安排各班到图书室阅读或借出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通过读书,不仅能使他们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同学们通过阅读,从各种课外书籍中获取知识,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知识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教师苏富枝说,开展读书沙龙,意在激发教师的读书兴趣,开阔教师的视野。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者,不能停下脚步“吃老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库。通过 “讲故事,悟人生”读书沙龙活动,坚定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热情,享受读书的乐趣,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区少芳说,一个人阅读的广度、深度、高度,决定了他人生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前不久,学校举行语文课外阅读知识擂台赛。本次擂台赛组织51名学生参与,以班为单位,分级进行。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了每级的“小擂主”。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及多彩的世界文学加深了解,也使他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读书的重要。希望通过这样的擂台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勉励参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感染他们身边的同学,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让更多的同学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受到启迪。
  学校在不断扩大书香校园影响力的同时,以“江畔儒韵”文学社团为切入点,大幅度提高学生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加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成立“南海作家协会乡村小作家培训基地”,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目前,学校文学社已成为市、区有影响的优秀文学社。
  给师生插上思想的翅膀
  通过充分调研,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未来3年发展规划,绘制3年特色项目发展蓝图。以“智慧健康”的学校文化为引领,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弘扬优秀师德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学校通过教师大会、级部会议、科组学习、“说故事·悟人生”专题会等途径,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让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引导教师树立“一人做事,众人支撑”的教育价值观,形成互助共荣的内驱力,打造智慧型教师团队。
  校长岑妹虹说,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必须成为读书人。教师阅读行为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才有可能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学生!教师钟瑞莹说,为了让同学们学会共享图书,同享知识,更为了让家里的书不会闲着,更好地利用图书资源,学校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图书漂流换着看”活动。书摊上的书都是班里同学从家里带回来的,作文书、数学题库、科普知识应有尽有。活动一开始,同学们就兴奋地穿梭于各个书摊之间,目光在五颜六色的图书中跳跃,搜寻自己喜爱的图书。他们或三五成群地围拢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读着一本本好书,或独自欣赏,或不时与身旁的同学交流。这样的活动,同学们不仅省下了买书的钱,也有了更多选择好书的机会;既能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也培训了交往能力,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学校的“读书茶话”活动已成为校园的一道别样风景。所谓“读书茶话”就是同办公室老师围坐在一起,针对本次的阅读主题,各自畅谈读书体会与收获,也可以介绍新近读到的好书、好文章,气氛随意轻松。其乐融融的“读书茶话”融洽了教师间关系,是一道别有韵味的“午茶”。 近年来,学校开展“用‘博客’讲故事”活动,通过开设“儒林百家讲坛”,邀请名家作讲座,使教师享受到丰盛的精神大餐。一次次经典文化的熏陶,使读书活动很有内涵。学校“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和一日常规、课程表等内容;班训、班规园地则由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自我设计完成,规范而有个性,彰显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教室后黑板设置“绿草角”,张贴学生 “名言”及文学作品,风格活泼的班级文化增添了学校文化气息。教师扶少姬说, 黑板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近日,学校各班紧扣“读书”主题进行了墙报的更新,体现了“我读书,我快乐”的阅读内涵。走进教室,会发现各班黑板报焕然一新,多姿多彩,营造出个性飞扬、积极向上、充满魅力的班级读书文化氛围。
  副校长潘雁冰说,良好的学校文化使人明智,令人明理。良好的学校文化不仅能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弘扬自信、博学、创新的“儒林精神”,构建有特色的校园书香文化,学校每年举行形式多样的读书会、读书月、读书节活动。“营造书香校园行动计划”,提倡“让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观点,让师生找到提升智慧的策略。学校班级建立“班级图书交流中心”,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每班还设立图书柜,让学生随时可以拿到书阅读。为了有效发挥各书库的作用,在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读书给师生插上了思想的翅膀。教师通过建立博客,与大家分享教学心得、读书感悟,在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书籍漂流”活动,老师们半月阅读一本书,边读边思,边思边写。良好的“读书体验”为提升学校综合品味打下了牢固基础。
其他文献
当前,互联网世界已进入了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作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及社会化媒体的重要类型,微博已成为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这些网络媒体之后,发展最迅捷、传播最广泛的网络舆论新载体。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作为科技、文化传承引领之地的高校,积极主动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建设、利用好高校官方微博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高校官方微博的处境  目前很多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体现了高校主动服务、主动融
“我们教什么”对于大学来说是一个问题吗?一般认为,大学就是教文学、史学、哲学,就是教微积分、相对论、量子论的。然而,所教的内容仅限于此吗?实际上,人们对于究竟应当教些什么,不只是停留在对于具体学科的理解上的。许多教育家有过一般性的思考,更深入的思考。并且,在这些更基本的问题上,教育家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笔者一方面综述这些看法,同时也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不同的观点  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②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③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
徐可为,西安文理学院院长,工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三五人才”和“优秀回国人员”入选者、中共陕西省委第十二届党代会代表、陕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曾任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任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徐可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先后主持完成国家
当前私立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研究热潮,其中性别平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就像社会阶级和种族问题,性别问题是当今世界主流社会热切关注的问题,日本也关注这种潮流。据最新研究显示,日本私立大学数占日本高校总数的比例为86%,招生数为77%;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在学术水平提升方面紧跟公立大学。然而,要理解诸如性别那样的问题,不仅需要从私立和公立的维度来挖掘,还需要从私立高等教育各种类型间的巨大差异来研究。  
革新理念、完善监管,高校基金会才能广泛吸纳资金
他说,连长会好好活下去,中国也会好好活下去。是啊,他们都好好活下来了,就像2021年除夕夜的烟花,绽放在群星间,释放着独属于自己的光芒。  一  “盐啊,盐啊。”病床上的老人手中死死地抓着一小包盐,嘴里不住地轻轻呢喃着。老人的孙子说,这半个月以来,老人多半时间都处于重度昏迷中,即使醒着,嘴也只是不停地重复着两个字——“盐啊”。  “老爷子多半是要走了。”围在病床前的人都是这样想的,连医生也不例外。
《专业标准》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主持人提示:在当下,外界因素正积极倡导着学校教育的整体变革,并通过完善管理体制、教育政策与法规、管理方式等方面,对学校内部整体变革提供着各种支持。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德星小学校长霍熔坪:《专业标准》是对义务教育学校合格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对于明确义务教育学校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是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光闪烁的方向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这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朱燕芬喜欢的一首小诗,也是她有“座右铭”。朱燕芬用20年的执著与坚守,从一名默默无闻的老师蜕变为“武进名师”。她说,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幸福是需要设计的,尤其是做一名优
通过国家特岗教师参加考试、成为特岗教师的青年教师们,在服务期满后都可以在工作岗位上获得编制留任。对于来自本地的特岗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安排,但外乡孤身来到特岗的,服务3年后,一些人选择离开,他们或返回家乡或另寻机遇。不论他们的选择是什么,3年特岗教师的经历,都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回忆。  安徽省安庆市小学教师刘翠芬是安庆本地人,2012年9月1日从淮北的特岗教师岗位上离开,回到家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