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35岁,因"发现外阴肿物7个月加速生长2个月,停经23周"于2010年1月21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发现外阴肿物,3个月前曾行活组织检查(活检)术,病理检查示:(外阴)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样增生,棘层内见挖空细胞,符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考虑外阴尖锐湿疣.患者既往外阴硬化性苔藓5年,间断外用鱼睾乳膏.否认有不洁性生活史.入院后检查:腹部膨隆如孕5个多月,脐耻间可触及胎体,胎心126次;妇科
【机 构】
:
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35岁,因"发现外阴肿物7个月加速生长2个月,停经23周"于2010年1月21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发现外阴肿物,3个月前曾行活组织检查(活检)术,病理检查示:(外阴)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样增生,棘层内见挖空细胞,符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考虑外阴尖锐湿疣.患者既往外阴硬化性苔藓5年,间断外用鱼睾乳膏.否认有不洁性生活史.入院后检查:腹部膨隆如孕5个多月,脐耻间可触及胎体,胎心126次;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右侧阴蒂上段至小阴唇有-6.0 cm×5.0 cm ×5.0 cm菜花样肿物,粉红色、表面粗糙,右侧基底部可见1.5 cm×1.0 cm溃疡,并有出血。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官颈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的手术范围,改进其手术技巧,以降低术后泌尿道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方法 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196例Ⅰ b期及Ⅱ a期宫颈癌患者,按改良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为研究组;1994年6月至1999年5月,176例Ⅰ b期及Ⅱ a期宫颈癌患者,按常规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为对照组.手术范围及手术
患者32岁,因结婚后同居4年未避孕未孕,双侧输卵管梗阻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14岁初潮,月经周期33~34 d,经期4 d,量中等,无痛经.B超监测排卵正常.2004年8月开始行不孕检查,2005年外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枸橼酸氯米芬(CC)、尿促性素(hMG)促排卵治疗两个周期,未孕.2007年1月,在当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者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占糖尿病孕妇的80%~90%,其发病率逐年升高.GDM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是GDM发病的重要因素.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FABP4与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密切[1],但与GDM孕妇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报道较少.本研究对GDM孕妇血清及皮下
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于2009年修订了几种妇科恶性肿瘤的分期,国内也有了此方面的报道文章,但是仍有许多观点值得研讨和商榷.为此,<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了一次"专家论坛",针对FIGO妇科肿瘤2009年分期的临床意义,全国10多位妇科肿瘤专家进行了解读和研讨。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妇女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发现,人类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普遍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中,包括生殖、泌尿、消化、免疫系统,具有调节肿瘤细胞生长、分化、应激反应及侵袭转移的作用.NDRG1基因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脑肿瘤、黑色素瘤等[
患者32岁,孕2产0.因停经40周+2,多普革彩色超声(彩超)提示羊水过少于2009年3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20/90mm Hg(1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温性罗音。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于2010年9月24—2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郎景和教授首先报告了中国妇产科学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雁飞为大会做了简短而精彩的致辞,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对我国妇产科工作取得的成绩做了细致的概括和充分的肯定。
目的 探讨负载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小鼠抗同种宫颈癌U14细胞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相关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整合素αV的表达,并制备bEnd.3细胞的冻融抗原,用抗原负载DC(即bEnd.3-DC).采用bEnd.3-DC免疫小鼠(bEnd.3-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和健康.因卵巢癌发病比较隐蔽,诊断时多已有转移,导致患者生存率较低.因此,从分子水平寻找预测卵巢癌转移的生物学标志物,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选择新的治疗靶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PRL)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可通过酪氨酸的去磷酸化和磷酸化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内异症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细胞色素芳香酶P450(aromatase P450,P450arom)是雌激素合成过程中最关键的限速酶.芳香酶抑制剂作为一种治疗内异症的新方法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有研究表明,芳香酶抑制剂对绝经后内异症有明显疗效[1],但绝大部分内异症为绝经前的患者,芳香酶抑制剂对绝经前内异症的治疗效果及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