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32岁,因结婚后同居4年未避孕未孕,双侧输卵管梗阻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14岁初潮,月经周期33~34 d,经期4 d,量中等,无痛经.B超监测排卵正常.2004年8月开始行不孕检查,2005年外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枸橼酸氯米芬(CC)、尿促性素(hMG)促排卵治疗两个周期,未孕.2007年1月,在当
【机 构】
:
330006,南昌,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330006,南昌,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330006,南昌,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330006,南昌,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32岁,因结婚后同居4年未避孕未孕,双侧输卵管梗阻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14岁初潮,月经周期33~34 d,经期4 d,量中等,无痛经.B超监测排卵正常.2004年8月开始行不孕检查,2005年外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枸橼酸氯米芬(CC)、尿促性素(hMG)促排卵治疗两个周期,未孕.2007年1月,在当地医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示宫腔形状、大小正常,双侧输卵管梗阻,于2007年4月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腹腔镜见子宫后壁与肠管、网膜粘连,双侧输卵管扭曲、粘连,卵巢外观正常,行盆腔粘连松解术加双侧输卵管伞端造口术.术中经阴道行亚甲蓝通液术,双侧输卵管均见有蓝色液体流出,但欠通畅.宫腔镜下见宫腔形态正常。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脂氧素对脂多糖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脐带,分离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后进行传代培养并分组:(1)对照组.(2)脂多糖组:加入10 mg/L脂多糖培养24 h.(3)脂多糖+脂氧素A4组:加入100 nmol/L脂氧素A4和10 mg/L脂多糖共同培养24 h.(4)脂多糖+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而血行转移较少见;远处转移中以肺转移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较多见,骨转移少见;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脊柱,其次为骨盆骨,四肢长骨罕见[1-2].骨转移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宫颈鳞癌胫骨转移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HMGA1蛋白是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HMG)家族成员,HMG是细胞核内非组蛋白中的一组比较丰富而不均一的富含电荷的蛋白,在正常成人组织中无或仅有微量表达.由于HMGA1基因位于许多肿瘤细胞染色体断裂点的簇集区,它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关系已日益引起关注。
卵巢癌细胞异常表达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可能与患者预后差和无进展生存期较短有关,也可能是紫杉醇化疗抵抗的机制之一.有研究证实,紫杉醇和脂多糖具有一个共同的结合位点TLR4 [1-4].紫杉醇作为TLR4的配体可模拟脂多糖结合TLR4,活化TLR4/MyD88信号通路,上调卵巢癌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抵抗紫杉醇的
几十年来,不断有关于子痫前期病理生理改变的新发现,从最初的病理生理基础--全身小动脉痉挛,到之后的全身性过度炎症反应、内皮细胞激活、氧化应激等环节,以及近年来的胎盘缺血原因的研究--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似乎逐渐清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子痫前期是一个多脏器、多系统参与的复杂过程,各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如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内皮细胞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生成失衡,导致血管痉挛,血管
由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学系、《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内地、香港妇产科学热点学术交流会(FOCUS 2nd)”将于2011年6月11—12日在香港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近50位妇产科知名专家就妇产科学焦点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生殖医学、产科、妇科肿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外异位种植、生长的一种疾病,是生育期女性的常见病[1].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内异症是包含子宫腺肌病的一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和不孕等,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
水泡状胎块(hydatidiform mole)也称葡萄胎,是指绒毛水肿及不同程度的滋养叶细胞增生的异常胎盘,是最常见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我国水泡状胎块的发病率为1∶1290次妊娠[1].按遗传物质来源可将水泡状胎块分为遗传物质来自父方和来自双亲两类,即:完全性水泡状胎块(C水泡状胎块)和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水泡状胎块).两者在形态学上鉴别存在困难,但两者恶变率不同,预后存在明显差异.p57基因是
患者23岁,未婚,脑瘫患者.于2个月前排便时发现有组织自阴道内脱出,后于当地医院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提示:盆腔占位性病变;肿瘤标志物检查:CA125:2.16 kU/L,CA19-9:0.67 kU/L,甲胎蛋白(AFP):2.69μg/L;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盆腔实性占位性病变;宫颈赘生物活组织检查:宫颈慢性炎症,伴腺体鳞化,宫颈腺体增生活跃,符合宫颈管息肉。
目的 探索官颈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的手术范围,改进其手术技巧,以降低术后泌尿道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方法 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196例Ⅰ b期及Ⅱ a期宫颈癌患者,按改良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为研究组;1994年6月至1999年5月,176例Ⅰ b期及Ⅱ a期宫颈癌患者,按常规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为对照组.手术范围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