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至今,雄鹰都是工艺美术作品中的重要题材。艺术家把英雄的气势和鹰的威猛相融汇,以多种表现形式和造型手段,把鹰的形象绘制得气势活脱,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陶瓷艺术雄鹰
在工艺美术发展史中,人类与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始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这也是艺术作品中,动物、植物题材占有很大比例的重要原因。在远古时期,人们对凶禽猛兽有敬畏心理,这种敬畏感逐渐成为“图腾崇拜”,把凶猛动物当作神灵来崇拜,动物崇拜是工艺美术作品中动物形象的起源。
中国古代民间艺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多种动物的特征集中在一种动物身上,创造出龙、凤等神物,并赋予它们呼风唤雨、驱邪降福的神通,以寄托人们向往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就是人们常见的动物,民间艺术家也用变形夸张的手法造型,把它们雕刻在梁柱上,描绘在日用器物上,成为人们的吉祥物,居家的保护神,翱翔在天宇的雄鹰,就是图腾崇拜中的一种猛禽。人们既敬畏它的威猛,又被它的顽强拼搏精神所感动。不仅在工艺美术作品中,而且在舞蹈、绘画、音乐中,都有鹰的雄姿神韵。
在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动物题材多有吉祥寓意。鹰是镇宅辟邪的神鸟,是建筑雕刻、陶瓷造型、装饰、剪纸中的常见纹饰。
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存中,就曾出土过一件距今约五千年的陶鹰鼎,民间艺人在造型设计时,不是以动物的原型来模拟复制,而是根据动物在心目中的意象来加以概括、取舍,表现出物象的质朴形态和天然情趣。这件陶器的特点是仿生造型,把一只苍鹰形体,制造成鹰鼎。苍鹰双目圆睁,嘴部尖利,全身肌肉发达,双腿粗壮有力。形状为注视前方的猎物,随时准备搏击的姿式。造型手法简洁,既表现了鹰的特征,又考虑到鼎的实用功能,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件陶艺杰作。强烈的动态、粗犷的形体,显示出远古彩陶艺术的特色。这件作品,反映出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观念,与人们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两晋时期的青瓷鹰形盘口壶,是瓷器中最早出现鹰的形象的器物。在造型上,把具象和抽象手法相结合。鹰首为具象,神态生动。而它的利爪、短尾、双翅,则以概括抽象的手法雕刻,造型精巧,釉色淡雅莹润,显示出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形象。
景德镇陶瓷装饰,从宋代开始,经过元、明、清、近代至今,各个时期都有不少动物题材,雄鹰题材是历代陶瓷艺术作品中的重要题材,瓷雕、瓷画、瓷器中的苍鹰雄姿,陈列在上自皇宫大院,下至农村小屋,与民居建筑中的人物、花鸟、山水雕刻绘画相映成趣。
宋代涩胎捏雕“鹰”,材质粗糙,雕刻手法粗犷,形象威猛。尤其是在眼的表现上,用刻线凸起的眼睛,神态生动。清时期的青花瓷画上,有不少雄鹰形象。千姿百态的鹰,在绘制手法上,或简洁明快、或夸张变形。以独鹰为主的“英雄独立”,既有白天的雄姿,也有夜鹰,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昂首屹立。蹲伏在岩石上,翱翔在蓝天里,栖息在松枝上的鹰,显示出蓬勃生机。在表现形式上,或线条粗犷,形象质朴,或精细勾线,神态威严。民间青花瓷画上的鹰,既有仙鹤的翅翼,也有凤凰的高贵,又有雄鹰的风采,多以苍松、山石为衬托,有的画面,以山峰、海浪作为背景,在鹰的神态上,有着明显野性,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现代艺术瓷中,雄鹰的姿态、画面,有不少新的造型。陶瓷艺术家不仅善于从前人留下来的雄鹰画面得到启示,而且在前人的基础上,吸收国画、油画、雕塑中鹰的表现技巧,创造出新的鹰姿。
鹰的威猛雄健,体现在它善于袭击猎物,奋翅于苍穹,飞翔于云天之间,驻足于山峰之巅,身处一隅而神往天宇,休息片刻而随即搏击千里。不论是在草原、高山、大海、江河,它都能敏捷地捕获食物,并且能在险恶的环境中艰难顽强的生活。陶瓷艺术家创作的瓷雕鹰,形态逼真,呼之欲出。瓷画中的鹰,把雕、鹰、鹏的形态神韵相结合,显示出其生活习性。与鹰的原型相比,我们就会发现,艺术瓷中的雄鹰,已经不是自然中的形态,而具有深刻内涵。
陶瓷艺术作品中雄鹰的美感,就在于艺术家抓住了鹰的形态特征,掌握了它们的瞬间神态表情,用灵巧的手法、特定的材质、料色、釉色来绘制,使观赏者产生美的感受。我在绘制雄鹰系列作品时,以古代画家和当代名家的鹰为借鉴,以指画和料笔描绘过一批姿态各异的雄鹰,得到艺术评论家的高度赞誉。
我创作的鹰,是坚毅顽强的象征。它们既是大自然生灵的写照,也是人们拼搏精神的反映,给人以不畏艰难险阻,自强不息的鼓励。我经常到郊区、山野,观察鹰的飞翔姿态,注意观赏电视片《动物世界》里的“鹰”专题片,画过鹰的速写稿。通过深入生活,不懈探索,掌握了鹰的生活习惯和动态特征,积累了创作素材,为雄鹰系列作品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现手法。在继承传统艺术手法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表现技法,在表现鹰的形、神上,有了自己的创作经验。
形体:鹰的轮廓线呈三角形,棱角分明,锋芒毕露。色泽有苍灰、黑、褐、白诸色,品种有隼、雕、鹫等。鹰的翅翼发达,善于飞翔。嘴勾曲坚硬,爪锐利尖劲,眼有神威。鹰的形体主要分为三个部位:头、翅翼、爪。在画鹰时,以浓料重彩勾眼圈,突出眼睛的亮点。用铁线描画嘴、爪,用笔有金石味。它的飞羽是力度的体现,丰满厚实。在作写意画时,常把鹰的身姿画成山峰的形状,山、鹰一体,象征鹰的刚劲雄姿。
神态:动物的神态,在眼睛中显示出来。鹰的目光敏捷锐利,通过翅膀的伸展,嘴的张开和爪的伸缩,衬托出鹰的威风。海浪、岩石、山峰、松枝这些背景,是烘托鹰的神态的主要景物,既是鹰的生活环境,也是体现鹰的搏击风浪的精神反映。
技艺:在表现技艺上,采用指画的特技和料笔绘画两种技法。运用手指的天然纹理,在料盘上蘸上颜料后,在瓷胎上划出鹰的翅翼,有无比的肌理感。在用手指画的翅膀上,用指甲刮出飞羽,立体感很强,能产生出用毛笔难以达到的质感效果。在瓷器上的指画特技,被誉为“瓷艺一绝”。用料笔作画,是传统技法。然而,把毛笔与铁笔、竹签等工具相结合使用,亦能从传统技法中产生新颖的表现效果。在描绘鹰的眼、嘴、爪时,中锋用笔,线条刚劲有力。在绘制鹰的身姿时,用侧锋散笔,用浓料画好鹰的双翅后,再用笔肚擦出鹰的肩、尾,能恰到好处地表现羽毛的质感。采用工笔和意笔相结合的技法绘制,使鹰的神态逼真动人。
意蕴: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不仅以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满足人们的审美爱好,大自然中的万千景象,在艺术家的笔下,往往是人世间的阳刚美,而且寄托了画家对人在逆境中发奋拼搏的精神反映。雄鹰生活在大自然里,风暴雨雪,烈日酷暑,都改变不了它的坚强性格。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挫折苦难,在逆境中,应该从鹰的拼搏精神中得到启发和力量。我在“志存高远”这件作品中的题款,既是雄鹰的写照,也含有对逆境中不懈奋斗的人的鼓励之意。
把生活感受和雄鹰的神态相融汇,把动物的瞬间动感定格,成为人们可以仔细品味的艺术作品,就能使鹰的艺术形象产生出深刻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陶瓷艺术雄鹰
在工艺美术发展史中,人类与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始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这也是艺术作品中,动物、植物题材占有很大比例的重要原因。在远古时期,人们对凶禽猛兽有敬畏心理,这种敬畏感逐渐成为“图腾崇拜”,把凶猛动物当作神灵来崇拜,动物崇拜是工艺美术作品中动物形象的起源。
中国古代民间艺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多种动物的特征集中在一种动物身上,创造出龙、凤等神物,并赋予它们呼风唤雨、驱邪降福的神通,以寄托人们向往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就是人们常见的动物,民间艺术家也用变形夸张的手法造型,把它们雕刻在梁柱上,描绘在日用器物上,成为人们的吉祥物,居家的保护神,翱翔在天宇的雄鹰,就是图腾崇拜中的一种猛禽。人们既敬畏它的威猛,又被它的顽强拼搏精神所感动。不仅在工艺美术作品中,而且在舞蹈、绘画、音乐中,都有鹰的雄姿神韵。
在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动物题材多有吉祥寓意。鹰是镇宅辟邪的神鸟,是建筑雕刻、陶瓷造型、装饰、剪纸中的常见纹饰。
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存中,就曾出土过一件距今约五千年的陶鹰鼎,民间艺人在造型设计时,不是以动物的原型来模拟复制,而是根据动物在心目中的意象来加以概括、取舍,表现出物象的质朴形态和天然情趣。这件陶器的特点是仿生造型,把一只苍鹰形体,制造成鹰鼎。苍鹰双目圆睁,嘴部尖利,全身肌肉发达,双腿粗壮有力。形状为注视前方的猎物,随时准备搏击的姿式。造型手法简洁,既表现了鹰的特征,又考虑到鼎的实用功能,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件陶艺杰作。强烈的动态、粗犷的形体,显示出远古彩陶艺术的特色。这件作品,反映出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观念,与人们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两晋时期的青瓷鹰形盘口壶,是瓷器中最早出现鹰的形象的器物。在造型上,把具象和抽象手法相结合。鹰首为具象,神态生动。而它的利爪、短尾、双翅,则以概括抽象的手法雕刻,造型精巧,釉色淡雅莹润,显示出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形象。
景德镇陶瓷装饰,从宋代开始,经过元、明、清、近代至今,各个时期都有不少动物题材,雄鹰题材是历代陶瓷艺术作品中的重要题材,瓷雕、瓷画、瓷器中的苍鹰雄姿,陈列在上自皇宫大院,下至农村小屋,与民居建筑中的人物、花鸟、山水雕刻绘画相映成趣。
宋代涩胎捏雕“鹰”,材质粗糙,雕刻手法粗犷,形象威猛。尤其是在眼的表现上,用刻线凸起的眼睛,神态生动。清时期的青花瓷画上,有不少雄鹰形象。千姿百态的鹰,在绘制手法上,或简洁明快、或夸张变形。以独鹰为主的“英雄独立”,既有白天的雄姿,也有夜鹰,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昂首屹立。蹲伏在岩石上,翱翔在蓝天里,栖息在松枝上的鹰,显示出蓬勃生机。在表现形式上,或线条粗犷,形象质朴,或精细勾线,神态威严。民间青花瓷画上的鹰,既有仙鹤的翅翼,也有凤凰的高贵,又有雄鹰的风采,多以苍松、山石为衬托,有的画面,以山峰、海浪作为背景,在鹰的神态上,有着明显野性,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现代艺术瓷中,雄鹰的姿态、画面,有不少新的造型。陶瓷艺术家不仅善于从前人留下来的雄鹰画面得到启示,而且在前人的基础上,吸收国画、油画、雕塑中鹰的表现技巧,创造出新的鹰姿。
鹰的威猛雄健,体现在它善于袭击猎物,奋翅于苍穹,飞翔于云天之间,驻足于山峰之巅,身处一隅而神往天宇,休息片刻而随即搏击千里。不论是在草原、高山、大海、江河,它都能敏捷地捕获食物,并且能在险恶的环境中艰难顽强的生活。陶瓷艺术家创作的瓷雕鹰,形态逼真,呼之欲出。瓷画中的鹰,把雕、鹰、鹏的形态神韵相结合,显示出其生活习性。与鹰的原型相比,我们就会发现,艺术瓷中的雄鹰,已经不是自然中的形态,而具有深刻内涵。
陶瓷艺术作品中雄鹰的美感,就在于艺术家抓住了鹰的形态特征,掌握了它们的瞬间神态表情,用灵巧的手法、特定的材质、料色、釉色来绘制,使观赏者产生美的感受。我在绘制雄鹰系列作品时,以古代画家和当代名家的鹰为借鉴,以指画和料笔描绘过一批姿态各异的雄鹰,得到艺术评论家的高度赞誉。
我创作的鹰,是坚毅顽强的象征。它们既是大自然生灵的写照,也是人们拼搏精神的反映,给人以不畏艰难险阻,自强不息的鼓励。我经常到郊区、山野,观察鹰的飞翔姿态,注意观赏电视片《动物世界》里的“鹰”专题片,画过鹰的速写稿。通过深入生活,不懈探索,掌握了鹰的生活习惯和动态特征,积累了创作素材,为雄鹰系列作品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现手法。在继承传统艺术手法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表现技法,在表现鹰的形、神上,有了自己的创作经验。
形体:鹰的轮廓线呈三角形,棱角分明,锋芒毕露。色泽有苍灰、黑、褐、白诸色,品种有隼、雕、鹫等。鹰的翅翼发达,善于飞翔。嘴勾曲坚硬,爪锐利尖劲,眼有神威。鹰的形体主要分为三个部位:头、翅翼、爪。在画鹰时,以浓料重彩勾眼圈,突出眼睛的亮点。用铁线描画嘴、爪,用笔有金石味。它的飞羽是力度的体现,丰满厚实。在作写意画时,常把鹰的身姿画成山峰的形状,山、鹰一体,象征鹰的刚劲雄姿。
神态:动物的神态,在眼睛中显示出来。鹰的目光敏捷锐利,通过翅膀的伸展,嘴的张开和爪的伸缩,衬托出鹰的威风。海浪、岩石、山峰、松枝这些背景,是烘托鹰的神态的主要景物,既是鹰的生活环境,也是体现鹰的搏击风浪的精神反映。
技艺:在表现技艺上,采用指画的特技和料笔绘画两种技法。运用手指的天然纹理,在料盘上蘸上颜料后,在瓷胎上划出鹰的翅翼,有无比的肌理感。在用手指画的翅膀上,用指甲刮出飞羽,立体感很强,能产生出用毛笔难以达到的质感效果。在瓷器上的指画特技,被誉为“瓷艺一绝”。用料笔作画,是传统技法。然而,把毛笔与铁笔、竹签等工具相结合使用,亦能从传统技法中产生新颖的表现效果。在描绘鹰的眼、嘴、爪时,中锋用笔,线条刚劲有力。在绘制鹰的身姿时,用侧锋散笔,用浓料画好鹰的双翅后,再用笔肚擦出鹰的肩、尾,能恰到好处地表现羽毛的质感。采用工笔和意笔相结合的技法绘制,使鹰的神态逼真动人。
意蕴: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不仅以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满足人们的审美爱好,大自然中的万千景象,在艺术家的笔下,往往是人世间的阳刚美,而且寄托了画家对人在逆境中发奋拼搏的精神反映。雄鹰生活在大自然里,风暴雨雪,烈日酷暑,都改变不了它的坚强性格。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挫折苦难,在逆境中,应该从鹰的拼搏精神中得到启发和力量。我在“志存高远”这件作品中的题款,既是雄鹰的写照,也含有对逆境中不懈奋斗的人的鼓励之意。
把生活感受和雄鹰的神态相融汇,把动物的瞬间动感定格,成为人们可以仔细品味的艺术作品,就能使鹰的艺术形象产生出深刻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