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马胜利是一个极具符号意义的标志性人物,因承包石家庄造纸厂而成为“承包国有企业第一人”,而迅速扭亏而四处承包,因“一包就灵”而被誉为“马承包”。虽然后来因承包过多过滥而经营失败,但在国有企业经营模式探索道路上,马胜利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标杆。
第一大失误:搞集团
那时候太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且是跨地区、跨省,鞭长莫及,管理失控,不仅未搞成集团,还累及大本营。当时只想着承包潜力很大,前景很好,那时候让我停下来,不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个失误:个人英雄主义
我当时太突出了个人,没有突出企业产品。从1984年到现在,14年了,马胜利这个名字许多人还记得,而石家庄造纸厂有什么产品可能就鲜为人知了。
第三个失误:忙于应酬 疏于管理
我因为出名,到外面作报告应酬太多,企业为此而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遇。我先后做了一千多场报告,牵扯了我很大的精力。在产品方面,譬如卫生巾产品,我们那时也搞了,而且是中国第一家。但我们没有好好地把握这一机遇,结果让其它企业抢占了这一巨大市场。
第四个失误:用人有误
那时提倡干部年轻化,我头脑一发热,把老的全换下来,从而使科级中层年轻人达到95%以上,而事实上年轻人有闯劲,却经验不足,合理的领导结构应该是老中青相结合。
第五个失误:花钱不够细
在职期间,虽然我没有用职权谋私利,在经济上清清白白,这一点,在我退后的审计结果可表明。但我比较一下后来当私企经理的经验,办什么事情都是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相比之下,做厂长时在花钱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当时审批时,十万、八万批得轻松,因为不是花自己的钱。
第六个失误:上项目头脑发热
上项目有时不太慎重。我是由一个工人成长起来的经理,在办事上,爱凭经验和直觉,有时不太注重科学决策,而一些项目上了后不仅未产生效益反而成了负担。
第七个失误:骄傲自满
任厂长初期,利润一年一个台阶,而且上台阶幅度较大,荣誉也很多,新闻单位一片叫好,使我开始骄傲自满,有时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太骄傲自满了,就会相信过去的经验可以解决未来的问题。有时候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过去的经验拿到现在就是过时的。
第八个失误:债务处理不当。
在处理集团解散的债务承担上,过于被动。有些是完全可以不赔的,结果被动赔了300多万元。
第九个失误:承包本身有失误。
那时搞集团,100多家企业归于一体,由于地域不同,我对这些厂子实行层层承包,结果权力看起来大,却失控了,出现了承包中的短期行为。
第十个失误:大集团管理经验缺乏
管理小厂子,我们经验丰富,但集团做大之后,对大集团管理就出现问题。当时有100多家跨省、市企业组成集团,为了管理好集团,我当时想还得从大本营派人去,于是从1000多人的“大本营”里一下子派出了100多人下到各企业去当厂长、经理,这些人大都是“大本营”里的班组长,下到各企业去后,有的可以任用,有的还不如原领导,工作开展不起来,弄得焦头烂额。
第一大失误:搞集团
那时候太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且是跨地区、跨省,鞭长莫及,管理失控,不仅未搞成集团,还累及大本营。当时只想着承包潜力很大,前景很好,那时候让我停下来,不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个失误:个人英雄主义
我当时太突出了个人,没有突出企业产品。从1984年到现在,14年了,马胜利这个名字许多人还记得,而石家庄造纸厂有什么产品可能就鲜为人知了。
第三个失误:忙于应酬 疏于管理
我因为出名,到外面作报告应酬太多,企业为此而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遇。我先后做了一千多场报告,牵扯了我很大的精力。在产品方面,譬如卫生巾产品,我们那时也搞了,而且是中国第一家。但我们没有好好地把握这一机遇,结果让其它企业抢占了这一巨大市场。
第四个失误:用人有误
那时提倡干部年轻化,我头脑一发热,把老的全换下来,从而使科级中层年轻人达到95%以上,而事实上年轻人有闯劲,却经验不足,合理的领导结构应该是老中青相结合。
第五个失误:花钱不够细
在职期间,虽然我没有用职权谋私利,在经济上清清白白,这一点,在我退后的审计结果可表明。但我比较一下后来当私企经理的经验,办什么事情都是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相比之下,做厂长时在花钱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当时审批时,十万、八万批得轻松,因为不是花自己的钱。
第六个失误:上项目头脑发热
上项目有时不太慎重。我是由一个工人成长起来的经理,在办事上,爱凭经验和直觉,有时不太注重科学决策,而一些项目上了后不仅未产生效益反而成了负担。
第七个失误:骄傲自满
任厂长初期,利润一年一个台阶,而且上台阶幅度较大,荣誉也很多,新闻单位一片叫好,使我开始骄傲自满,有时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太骄傲自满了,就会相信过去的经验可以解决未来的问题。有时候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过去的经验拿到现在就是过时的。
第八个失误:债务处理不当。
在处理集团解散的债务承担上,过于被动。有些是完全可以不赔的,结果被动赔了300多万元。
第九个失误:承包本身有失误。
那时搞集团,100多家企业归于一体,由于地域不同,我对这些厂子实行层层承包,结果权力看起来大,却失控了,出现了承包中的短期行为。
第十个失误:大集团管理经验缺乏
管理小厂子,我们经验丰富,但集团做大之后,对大集团管理就出现问题。当时有100多家跨省、市企业组成集团,为了管理好集团,我当时想还得从大本营派人去,于是从1000多人的“大本营”里一下子派出了100多人下到各企业去当厂长、经理,这些人大都是“大本营”里的班组长,下到各企业去后,有的可以任用,有的还不如原领导,工作开展不起来,弄得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