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0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红七军北上江西。同年11月初,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红七军集中河池整编,改纵队为师,全军编为19、20、21三个师。原第三纵队编为红七军21师,师长韦拔群,师政委由右江特委书记陈洪涛兼任。当时前委决定,留下21师继续坚持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原第三纵队身强力壮的指战员和较好的武器,全部拨给北上两个师,21师的兵员再从右江各县赤卫军抽调组建。韦拔群、陈洪涛以党的利益为重,坚决执行前委的决定,高举“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21师”军旗,带领21师剩下的70多名病弱的指战员和30多支旧枪,回到右江,投入红军重建工作,保卫革命根据地。
就在这时,广西桂系军阀乘红七军主力北上之机,调动大批军队和各地民团,攻占右江沿岸各县,东兰、凤山危在旦夕。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红21师分片防守,韦拔群、陈洪涛带领师部特务营进驻西山(东兰县境,今属巴马县)作总指挥。为了保存实力,师部决定不与敌主力硬打硬拼,以小分队开展阻击战和游击队,利用地形地物,牵强攻弱,相机行事,声东击西,各个击破。此时,中共右江特委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也转移西山,领导反“围剿”斗争。
1931年春至1932年夏,桂军一直以西山为“围剿”重点,反复进攻,多次搜捕,但始终找不到红军主力,找不到韦拔群、陈洪涛下落。1932年5月,国民党东兰县长兼东凤“剿匪”司令李瑞熊挖空心思,悬赏一万元光洋缉拿韦拔群,悬赏七千元光洋缉拿陈洪涛,悬赏布告到处张贴,悬赏叫喊日夜不停。韦拔群、陈洪涛两人商议,决定将计就计,揭露敌人阴谋。他俩指派警卫战士韦华扮演“叛徒”,星夜下山到武篆团局诈报,说红军卫士队在西山岩洞谋反,捉住了韦拔群,陈洪涛已逃走了。武篆民团局长梁旭秋半信半疑,即派两胞弟梁五、梁六及陈守先(原红军连长,后叛变)三人,跟随韦华上西山去看看是真是假。
事前,韦拔群早已料到敌人要上西山来,他站在岩口探望,当看到韦华招手示意时,他就钻进岩洞躺到床上盖上棉被,用红泥水涂脸,手套麻绳,嘴巴呼呀呼呀地叫喊:“痛死人了,痛死人了……”走到近前,韦华指着韦拔群问来人道:“他是不是韦拔群?”来人异口同声回答:“正是正是,正是韦拔群。”就在这时,两位扮装叛徒的卫士伸手过来,要他们交出悬赏钱。来人没带钱,答应回去送钱来。他们急忙向后转,赶去武篆见梁旭秋。当梁获悉属实报告后,欢喜若狂,打着火把连夜赶往县城,飞报县长李瑞熊。李也信以为真,急忙筹集2000元光洋,交给梁旭秋,并对梁说:“悬赏一万元是骗人的花红钱,不要吐露,你带这2000元去交换韦拔群,快去快办,日后给你升官。”
西山猴子坳古木参天,山高坳险,这里是敌我双方事先约定的交换地点。韦拔群、陈洪涛早已埋伏武装力量,架设石头,等待敌人。交换那天,梁旭秋带领民团来到坳下,叫喊韦华交出韦拔群,下山来要钱。突然,草木山中枪声响,石头滚落满山,梁旭秋翻滚地上,丢下光洋,受伤逃命;陈守先被韦拔群击毙,落下深谷,梁五梁六被石头打断手脚,惨叫连天;民团伤亡不少,不敢抵抗,逃散下山。
将计就计这一仗,陈洪涛夺得2000元光洋,韦拔群开枪惩办了叛徒,卫士班追击民团下山,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李瑞熊中计上当,后悔当初,急令下属官员奔跑四方,撕毁悬赏布告。东兰县城街民看见李瑞熊的狼狈相,大家就欢唱山歌:
“多才多谋韦拔群,将计就计破瑞熊。
最蠢最笨李县长,送钱上山给红军。
撕毁布告已晚了,何不拿刀割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