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封隔体控水工艺技术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来源 :钻采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quan_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评估连续封隔体控水技术在海上砂岩油藏及裂缝性油藏的控水效果,开展连续封隔体控水技术机理及试验研究.利用连续封隔体充填至井筒与完井管柱的环空及地层裂缝,取代封隔器轴向封隔,裂缝阻流,控流过滤器能根据不同流体黏度变化径向限流,实现油井精细化分段、流量控制的技术优势,均衡油井各段产能贡献,油水界面均匀推进,达到了油井控水目的.结合油藏性质及连续封隔体控水技术特点,海上油田累计开展了12井次的连续封隔体技术现场应用.通过连续封隔体技术实施前后的生产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连续封隔体控水工艺技术实施成功率100%,增油和降水成功率高于90%,累计增油10×104 m3以上,降水超10×106 m3,投入产出比高达1:10以上,总体控水增油效果好.项目研究成果及现场应用效果,对后续连续封隔体控水技术在海上油田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目前优选钻头的理论方法很多,优选方法各有特点,然而利用工程地质一体化数据库,进行优选钻头的方法国内却鲜有介绍,目前,国内随着中油油服钻井智能信息系统(EISS)在中石油的全面推广,该系统围绕井筒工程产生了大量与地层和钻头相关的数据,文章突破了传统钻头选型手段,建立了基于井筒工程大数据的一种全新的钻头优选方法,通过在GS-MX区块实践运用,有效提高了钻井效率,对其它工程参数的优选具有借鉴意义。
长宁页岩气部分井区地表地形复杂,地下水资源丰富,表层裂缝、溶洞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表层井漏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区页岩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目前该区主要采用气体钻井和清水强钻技术解决表层钻井井漏问题,但这两种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双壁钻杆气举反循环钻井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低压、负压钻井技术,已成熟应用于水井、地热井等钻井领域,但该技术需要专门配套气水龙头、双壁钻杆、气水混合器等工具,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在双壁钻杆气举反循环钻井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常规钻具充气反循环钻井新工艺,进行了现场试验,用以解决长宁页岩气表层钻
新疆七中区块克下组油藏四周被断裂带切割,中部油藏泥岩隔夹层发育,区域地应力分布复杂,分层压裂实施难度较大。为了明确区域地应力分布,首先建立岩性图版,针对不同岩性地层建立不同的动静态岩石力学参数转换模型,采用现场小型压裂测试和岩心力学实验计算构造应力系数,分析了151口单井地应力剖面;然后通过测井、分层资料和地震数据开展地层精细划分和三维地质体建模,最终采用克里金插值获取该区域的三维地应力场。分析结果与现场微地震监测和交叉偶极子声波测井数据对比良好。三维地应力场主应力得出克下组油藏大多层位压裂时主要呈现水平
弯螺杆钻具组合在水平井钻进中会形成螺旋状井眼,井壁上微台阶、微狗腿现象突出,导致实际井径比预期井眼小,易造成起下钻困难,划眼、电测和下套管时间长。在调研国内外随钻微扩眼器相关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适用于215.9 mm水平井的偏心式随钻微扩眼器,采用上、下两组螺旋刀翼清除井壁上微台阶、修整井壁改善井身质量,同时对岩屑床具有扰动破坏作用。现场应用表明,随钻微扩眼器微扩井眼效果好,应用井段的井径扩大最高9.53%;有助于减少划眼作业时间,提高起下钻时效,应用井段电测、下套管期间无遇阻现象。
气井开采过程中,水泥石封隔失效后产生井口带压等问题,严重影响气井安全生产。针对塔里木油田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封隔问题,结合室内研发的遇气自愈合材料机理,对水泥石造缝和自愈合评价方式进行设计,探索出适用于天然气井封隔的自愈合材料与评价方法,其主要手段在于借助微观扫描技术,更直观观察微裂缝愈合和内部自愈合材料的膨胀效果。气体的自愈合材料在岩心产生微裂缝之后,具有良好的封隔效果,微裂缝渗透率从初始时刻1.9985 mD下降为0.01480 mD,下降幅度99.26%以上;岩心端面和内部显微图显示自愈合材料颗粒
莺琼盆地呈现高温高压地层特征,传统地层压力监测方法在该区块内适应性较差,建立一套针对该盆地的新型地层压力监测方法对于盆地内优快钻井具有显著意义。文章建立了基于机械比能—钻井效率(MSE-DE)的地层压力监测方法,该方法可通过随钻过程中获得的机械比能及钻井效率数据,对地层压力实现实时监测。利用文章建立的监测方法对莺琼盆地东方区块7口井的地层压力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机械比能—钻井效率的地层压力监测方法在自源型及他源型高压中均具备良好的适应性,且该方法误差较声波时差法及dc指数法更低,在多种岩性地层均
南海西部莺琼盆地超高温高压目的层安全压力窗口窄,超高温高压钻井取心作业井控风险高,且取心工具抗温要求高;地层泥砂岩交替多变,井底易沉砂造成堵心;同时采用半潜式平台进行取心作业,平台升沉导致取心参数控制困难。通过取心前充分调整高密度钻井液性能,保证井筒稳定;改造取心工具及优化取心钻具组合,增强取心工具防漏、防卡等能力;半潜式平台取心作业过程中严格控制取心钻进参数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一套适用于半潜式平台超高温高压钻井取心技术。该技术在莺琼盆地2口超高温高压井得到应用,首次实现了井底温度高达203℃、钻井液密度达
针对西南油气田飞仙关、长兴组、茅口组等异常超高压含硫气藏,现有的抗硫井下节流器节流压差均小于70 MPa,不能满足超高压井的节流稳产需求。为此,研制了一种节流压差达到105 MPa的新型抗硫固定式节流器。节流器研制过程中进行了抗硫材料的优选,并开展了室内高温密封承压实验,确保了工具的密封性能及承压性能。节流器的节流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进行设计和验证,计算得到了井下节流器的流场压力分布、密度分布、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并根据工具冲蚀磨损情况进行了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工具节流效果满足现场需求,能够有效降低
近年来砂砾岩油气藏在新探明储量中占比逐年上升,砂砾岩油气藏的开发也逐渐受到重视。砂砾岩具有渗透率低、导流能力差的特性,在开发砂砾岩油藏时需要进行大规模水力压裂形成缝网,但是由于砾石阻碍复杂缝网的形成,导致砂砾岩压裂增产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砂砾岩的结构特征,根据断裂力学理论,以砂砾岩地层中水力裂缝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砂砾岩地层压裂时砾石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力裂缝与砾石产生相互作用后,水力裂缝的扩展以绕砾石扩展为主,少数情况下会穿过砾石;砾石的形状对水力裂缝的绕砾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水力
页岩气测试流程及装备主要来源于传统的“高温高压高含硫”井地面流程,兼顾了常规及非常规天然气井的作业需求,存在流程占地广、设备处理能力过剩、不能掌握单井实时数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优化井口并联分流模块,开发复式降压分流管汇,提高了测试设备一体化和集成化程度,简化了工艺流程;将不分离气液两相计量技术引入页岩气地面计量,取消部分计量用分离器、计量管线以及管汇,形成了适用于页岩气多井组平台的“单井单独计量、平台集中分离”工艺。通过上述技术措施,页岩气地面测试工艺流程得到进一步完善和简化,又能够实现一个平台的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