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表达”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节好课,只有通过有效表达,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投入、乐于学习、不惧挑战,同时在技术动作上有所收获,在情感、意志品质上变得更加丰富与强大。体育教学中,从基本功的“站位”开始,由浅入深,攻克成长瓶颈的“定位”,直至达到教学艺术的“空位”,通过“三位”凸显有效表达;通过精练的语言、接力式互动、立体的示范等技巧的使用成就有效表达。
  关键词:有效表达;小学体育;“三位”;互动;示范
  一节好课,只有通过有效表达,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投入、乐于学习、不惧挑战,同时在技术动作上有所收获,在情感、意志品质上变得更加丰富与强大。小学体育教学中,应通过“三位”凸显有效表达,使用技巧成就有效表达。
  一、“三位”凸显有效表达
  课堂“三位”即站位、定位、空位,从基本功的“站位”开始,由浅入深,攻克成长瓶颈的“定位”,直至达到教学艺术的“空位”。
  (一)“站位”合理
  远观见貌,近看观相。教学站位是一个既平常又专业的技术。课课都有,时时变化。远近之间转变,尽显教学艺术的魅力。远则放为主,放以自由,展以自信,让学生有最大的自主学习、合作玩乐的空间;近则收为主,探讨为上,旁征博引,贵在及时,鼓其勇气,引其方向,如雪中送炭,需知要知。想要关注学生整体,就必须后退一步。如示范时的站位,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你,教师的气场就能“镇”得住;若是要关注个体或局部,必须走近一步。巡视就是两者的辩证统一,是近距离的移动扫描,讲究学生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这也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主要体现。
  有一个陪读的家长,他跟着教师的教学安排一对一教他的孩子单脚跳,这个孩子学得很认真,身上的问题似乎也减少了很多。这说明,近距离的关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在边上教学的教师,紧挨着第一排学生,离教师不远的学生却在窃窃私语。为什么会这样呢?仔细观察一下,发现原来是站位的问题。因为教师较长时间 “定在”了一个地方,所以很多学生的关注度大幅减少。这就是站位和巡视的重要性所在。
  (二)重难点“定位”准确
  教学的重点是指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应的是技术动作;而难点是技术动作中难教或难学的部分,对应的是教学细节。
  首先,研读教材、细判学生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研读细判”就是将教学内容按照动作结构和学生水平段的要求进行分解和选择。如跳远,水平一以立定跳远为主,重点为双脚起跳、落地缓冲;水平二为跑跳,主要学习起跳动作以及跑几步后的起跳;水平三学习助跑、腾空和完整的技术动作。
  其次,根据重点定位难点。难点很多时候是对主要重点动作再分解找到的决定动作效果的点。如,跳远中起跳动作如何做才能起跳充分?投掷中出手发力如何投得远?跑步中如何更快地完成起跑动作?把重点技术分解动作进行再分解,才能找到难点,即通常所说的分解难点、逐个解决。如:跳远的水平二跑跳,学习巩固跑几步做起跳动作是重点,难点就是两腿蹬、摆腿有力。
  最后,准确定位重难点了,就可以精准施策。传统的经典可以效仿,这是夯实教学能力的必经途径;创新则是永久的追求,创设更多实效与艺术并存的教学手段,诸如情境体验式教学、比赛游戏式教学、挑战式教学等。如跳高的水平二第二课时“起跳摸高”,采用主题式情境教学《东山的橘子红了……》:教学伊始,通过“橘园小跑”活动,让学生开展热身活动;接着,布置“眺望找橘”任务,让学生锻炼原地双脚起跳,找橘子;基本部分设计了“跳过围栏”活动,让学生复习“跑几步起跳”;“摘橘子”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踏跳板,进行高矮橘子的采摘动作训练;最后,“满载而归”收场。
  (三)适当留白“空位”
  教师设置一个空位,学生成功补位,是教与学的有效互动,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侧重于讲解的示范结束后,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练。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修正的过程,保证必要的时间是基础,有效的引导是关键。应允许学生出错,给予其鼓励,坚定其信心,留给学生可以“补位”的“空位”,静待花开,才能成就自然芬芳。
  二、技巧成就有效表达
  (一)精练的语言
  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它快慢有度、节奏鲜明,声音共振而悦耳,更适合感觉肌肉记忆。教学语言也是如此,应该快慢有度、节奏为重,形成有效表达。
  浓缩的语言能让教学快进快出,实现环节快速转换。利用“化身成为”“变成”“做一回”等词语快速进入教学环节,语言简洁可操作,活动组织更便捷,如:“让我们化身为小兔子,开启快乐的一天”。环节转换时,语言不能啰嗦,应字少意明。如“老师利用第一到第五个弯道设置了五条航线,大家以慢跑的形式按指令进行航线飞行,加油!”将场地布置、练习内容、练习要求、加油鼓励用一句话进行了归纳,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操作性。
  動作技术口令化。口令的特点是简短而押韵、易记易学。“两脚开立前后站,上步蹬地快摆腿,起跳舒展身如燕,落地屈膝需缓冲。”“双手持球头后引,屈膝弯腰成反弓,蹬地收腹快摆臂,出手角度前上方。” 这些都是对动作技术要求的精准概括。好记易背容易懂、操作性强的口令,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
  (二)接力式互动
  在体育课上,活动规则常见且重要。可通过接力式互动,促进师生开展情感默契的交流,达成有效表达。通常采用教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的接力模式。如,教师说“说停就——”,学生接“停”。诸如此类还有“向右看——齐,向前——看,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并并拢”等互动词句。这样,有效避免了学生随意说话,他们的注意力也得到有效集中,活动规则得以理解并被贯彻,师生的交流更显默契,课堂的情感更富张力。
  (三)立体的示范
  技术动作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语言的表达是抽象的,动作的表达是具体的。两者结合,最终达到掌握正确动作的目的。这里的“正确”即“有效”。三维立体示范讲究示范多面、多节奏、多次:通过多面(正面、反面、侧面等)示范,让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立体的初级表象;通过多节奏示范,让学生明确动作结构,知道发力要求;通过多次示范,让学生细细品味,巩固理解。
  如“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教学,教师借用抡起锄头挖宝藏的动作进行示范:两脚前后屈膝开立(膝盖屈的同时伴有做好准备的表情),双手紧握锄头后慢慢至头后,弯腰蓄力成反弓(伴有缓慢负重的紧张表情),蹬地收腹用力刨(伴有屏息凝视、势如破竹的表情)。连续做三遍,速度由慢至快,正、反、侧三面结合。立体的充满真情实感的示范,动作逼真到位,能有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动作要领。
  此外,动作要领的“显性化”也是有效表达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运用更多的物理表达形式进行示范,通过高度、远度、响度、弧度以及阻力等的表现将抽象的动作效果显性化。如教学投掷沙包的动作要领时,在沙包的一角系上一根五颜六色的丝带,沙包就能在半空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有效标示出了沙包的投掷角度和运动轨迹。
其他文献
摘要:深度学习的课堂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历程——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思维深度卷入并达到对学科精神价值的高度认可。我们可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运用问题串教学,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实现高品质的学习历程。  关键词:学习历程;高品质;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课堂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历程——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
数字化时代,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办学植根数字浙江,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整体目标,制订智能时代的办学思想规划,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认知,特别是以数字化教学案为载体,推进学校“轻负高质”的教学改革,并建设数字化智能平台赋能个性化教育,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打造教育现代化重要窗口学校。
《慈母情深》字里行间蕴藏着无私的母爱.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基于文本特点,教师设计了用“镜头”去捕捉让作者“鼻子一酸”场景的任务.教学中,以“电影
摘要:迈向核心素养时代,高品质的全学科阅读成为学生素养生长的基石。调查发现,数学阅读的推进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如远景与现实的矛盾、方向与视角的偏狭、方法与困难的挑战、选材与框架的局限。数学阅读的推进需要课内外协同发力:得法于课内,分阶段阅读数学课本,让学生会读;得益于课外,全方位补充数学读物,让学生爱读。  关键词:数学阅读;全学科阅读;素养生长  一、数学阅读,一种不应忽视的阅读  阅读,一
摘要:思辨性阅读是将语言学习置于质疑批判、比较觅源、思辨验证、思维拓展等多维坐标系中,增强学生对文本深层内容的质疑和匡正,提升他们对问题的判断力与选择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外化表达,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形式。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离不开批判思辨性阅读,可以选取的进阶之道有:精心预设“问题链”,精准整合“散话题”,精确设置“矛盾点”,捕捉思辨基点;深度对比,拓展链接,追寻思辨技巧;聚焦差异化,彰显个性化
摘要:教师“精心”设计的、“顺利”推进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被有意无意地替代。教师要处理好“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的关系,允许学生“试错”,允许学生“独创”,让学生思维自然流淌,莫让“思维替代”充盈课堂。  关键词:思维替代;教师思维;学生思维;个体思维;群体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节奏,师生互动、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教学理念也体现得淋
摘要:劳动意识、劳动精神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须通过劳动教育进行改善。更新“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在劳动中实践创新,在劳动中合作分享,培养劳动品格。开发与实施“新田园”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品格,关键路径有:打造物型环境,铺设劳动品格底色;依托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细化劳动品格培养方式;优化评价方式,完善劳动品格。  关键词:“新田园”劳动课程;劳动教育;劳动品
项目式学评是非纸笔测评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一种表现性评价形式,有利于解决已往在“游园乐考”活动中出现的测评信度和效度低的问题。具体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开发了iPRT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各项目式学评活动,保证培养目标、项目内容、测评实施、分析反馈的一致性。项目式学评活动现已取得多种成效,并持续扩大辐射影响力。
摘 要:高考数学真题对新高三数学复习备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高考数学真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进行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高考数学真题归类解读,挖掘其深层次的命题背景,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思维深度,将学生从题海当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高考数学;定点问题;最值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4-0011-05  解析几何
摘 要: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并分析学生深度学习行为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结合学生深度学习行为特征,教师设计提炼本质的学习内容、创设自主体验的学习活动、提升学习工具的使用意识、培养建立关联的思维习惯和强化同伴引领的榜样作用,有助于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英语;深度学习;行为特征  深度学习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