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 创建生动课堂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i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2号团队是一个跨校组合的团队,他们通力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三位教师在个人设计的基础上共同研讨、共同合作,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同时也吸纳了同伴团队的评价,在不断磨合中形成了团队教学设计方案。该方案目标明确具体,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理顺了各知识点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师把课题称为网页“手拉手”,富有生命力,充满情感,整个教学设计以“提出问题——研究探索——展示交流——反馈评价”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几方面亮点。
  ● 创建虚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超级链接的内容比较枯燥,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建了虚拟情境,设计了“和蚕宝宝一起成长”综合实践研究性网站,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网站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拉近了技术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完成具体的情境任务中学会了信息技术,养成了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习惯,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 搭建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充分搭建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为学习E-mail链接的制作,教师制作了学生学习的学件,通过学生的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制作方法,从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这一部分倡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能在交流中自主建构E-mail链接制作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积极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能力的过程。通过活动,学生的潜能、创造力得以开发。人际交往能力得以巩固、熟练。较之平常的学习方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不仅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研究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发现,反思存在的不足,寻找改进的方法;通过展示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学习较之常规教学,更增加了学生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对探索研究产生了兴趣和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多元智能中的自我反省智力。
  ● 搭建知识脚手架,启发学生思维
  教学设计中提供了“和蚕宝宝一起成长”链接完善前和链接完善后的两个网站课件,通过两个课件的观察对比,引出一一对应和制作外部网站链接这个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设计了分层学习内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探究,学生汇报交流探究结果,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给学生一种探究的需要,形成一种多想多问的习惯,真正把信息技术和实际的生活学习需要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在课的小节部分,教师进行内容拓展,展示带有导航的网站、其他可制作链接的方法说明,鼓励学生课后自行制作综合实践研究性网站。课堂时间的结束,不代表课的结束,给学生在课后留有探讨研究的空间,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主动参与。关注学生间的交往活动,积极建立群体间的合作学习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当然本教学设计也有待完善的地方,如没有充分体现出课堂的过程性评价。虽然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很多环节,学生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等,但对这些活动过程没有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规。教师要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即学生是怎么学的,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及时地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给出评价。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作更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
其他文献
一、学习指南  ● 1.课题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枣核》。  ● 2.达成目标:  (1)通过网络搜索,了解萧乾及写作本文的背景资料。  (2)通过朗读课文,能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完成文章结构图。  (3)通过观看微视频,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并在对文本的诵读品味中,深入感受“旧时同窗”的思乡情怀、海外游子对故土的依恋。(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4)通过专题学习
摘要: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设计应遵循4个原则,即生本原则、科学原则、实效原则和创新原则。本文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对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下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科整合;原则;地理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必将会对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必将会成为未来学校的主流教学形态。在本文中,我们特别关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设计和应用
我的学生我的班    小浩住在小山村里,家境贫寒。拥有一台计算机,是他不敢想的奢侈事。村小学里有几年前配置的十几台计算机,静静地“留守”在计算机教室里,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只因为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到了初中,小浩才真正接触了计算机,接触了信息技术课。但是,因为计算机数量有限,小浩只能与其他两位同学合用一台不能上网的计算机。因为自己的操作水平超低,小浩的信心严重不足,常常摸不到键盘。到初中毕业时,
让小学生理解、抽象和解决数量之间的关系问题,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面对一大群不到八岁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给他们讲数的“和倍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打个比方,还没来得及说清楚比方与主题的关系,他们却陷进比方里出不来;不打比方吧,他们面对陌生的数学主题,怎么也抽象不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三(2)班教学时就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一道习题:“一套衣服共456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2
最近的生物圈发生了一件让人拍案称奇的事。2021年4月,原本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若干亚洲象,经普洱,到玉溪,总体上朝着北方移动,到6月初,它们已经到了昆明。6月底,象群开始在云南易门县和峨山县来回移动。  西双版纳的大象为何一路往北走?这个问题真是让“吃瓜群众”既惊奇又迷惑,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而在历史上,大象卻在中国大地上真实地演绎了一场壮观的“南迁”大戏,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历史时期
为了解决网络游戏带来的社会问题,许多教育专家提出了“在线教育游戏”的概念。所谓在线教育游戏就是指以教育为目的(非娱乐为目的而带有某种教学功能)的基于互联网的游戏。在线教育游戏具有声音、文字、图像、互动性相结合的立体式特点,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虚拟现实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参与的兴趣。本文就向大家推介一款在线教育游戏《真知探索》。免费下载地址为:http://game
2000年,新世纪开始的第一年。2000年,也是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程中最红火、最关键的一年。当年的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随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随着三份通知的下发,全国中小学掀起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大浪潮。十年,我们经历了从计算机课程向信息技术课程的艰苦蜕变。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校体育室内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技能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的改善,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分三部分,就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看法。  ●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  现今,大多数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场地在户外,这降低了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使它不能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体育课件的贫乏也使得多媒体的运用受
前情提要:  时间:2012年4月17日下午2点。地址:教育技术社区。   社区首页滚动的画面中,乔布斯和他金灿灿的“苹果”默默地呼唤着“创造”与“人文”,疯长的“今日发帖”数,留下了来客无声言论。办公室里,沉默的秒针随时间跳动,不发出一丝声响。当人们沉默时,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的小李与小江在各自的屏幕前正襟危坐,目光炯炯有神,十指规范地遮住了键盘上的一排字母,享受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老而新的永恒话题。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招?在校育人需要什么计?纵有千条妙计,可落实到实践中还需教师自己的努力探索与积累。本期和下期解码我们就从教师能力成长着手讨论,试图启发大家把眼光放远,持续地去自我修炼、自我培养、自我成长。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已经有不少人在研究、实践,但仍有很多人彷徨、迷惘着。究其原因,可能您还是新手教师,因为刚刚参加工作或者转到自己的专业时间不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