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 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3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科学合理的问题,精当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实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训练逻辑思维等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和效率。那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水平,即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理解其深刻内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简明扼要,针对性强,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问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的自问自答。
  苏教版第八册《祈黄羊》一课介绍了晋国大夫祈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家荐贤的故事。一位教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后,找出文中三处有关祈黄羊举荐时“想”的内容:(1)“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祈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2)“看来只有祈牛才能担当此任了。”祈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3)“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教者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前两次的“想”,体味人物内心世界。正当同学们热烈讨论时,一位同学的看法与众不同:祈黄羊什么也没有想(文中第三想)。教师虽颇感意外,但稍作思考之后,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问:“祈黄羊有没有思想斗争?”学生又围绕各自的观点研读文本,进行思辨。在不断争辩中,一个有血有肉的祈黄羊“诞生”了。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很重要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心读书、用脑读书、静心读书,从而把书读好、把书读懂、把书读透、进而具体感受语言形象,深刻理解语言意义,真切感悟语言情感。为此,设计问题必须有的放矢,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提问,使问题凸显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凸显学科的特点和本质;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提问,使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情感,并能做到难易适度。
  苏教版第六册《剪枝的学问》一文最后有这么一句话:“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这真是这么个道理!”联系课文内容,“减少”是指冬天剪去桃树上只吸取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增加”是指来年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可是仅仅让学生理解到这一点,行吗?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于是教师提问: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再深入思考一下,“减少”是为了“增加”,还有更广阔的含义吗?学生思考片刻,终于链接到了生活的例子。有的说:“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虽然我玩耍和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了,但是我的课外知识丰富起来了。这说明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有的说:“这学期,学校提倡减负,我们的作业少了,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这更能说明‘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有的说:“我原来长得很胖,后来每天早晨坚持跑步,虽然我身上的肉‘掉’了几斤,但我的身体强健多了,我觉得这也说明‘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真没想到,教师的一个巧妙的提问似“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学生“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这句话的意思已真正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了。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有创造性。
  创造性指关注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开发性的问题有多种答案。这样的问题常常带有假设性,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如《天鹅的故事》一文在写天鹅群结束破冰工作后,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教师问:“这里的‘克噜——克哩——克哩!’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说:“天鹅仿佛在说‘我们胜利啦!我们胜利啦!’”教师深情地说:“同学们,阳光总在风雨后,鱼虾就在冰面下。此时的天鹅是多么高兴呀!让我们也为天鹅的胜利欢呼吧!”接着,让学生读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学生们一个个张开似天鹅翅膀的双臂,欢呼雀跃,真可谓载歌载舞。“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这‘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还包含什么意思呢?”这一恰到好处的提问终于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天鹅群这时捕食着鱼虾,一定会深深感谢那只‘破冰勇士’——老天鹅的。我认为应该用感激的语气读。”说完,他便感激地读着:“克噜——克哩——克哩!”嘿,真是惟妙惟肖!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说:“我认为那只老天鹅也会谆谆教导小天鹅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勇敢地面对。”于是他就学着老天鹅“意味深长”地读“克噜——克哩——克哩”了。读罢,他还当起了翻译,把包含在其中的“谆谆教导”借助语言作了外化。嘿,那样子,俨然是只德高望重的老天鹅。
  四、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有适度性。
  适度,这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具体课文内容和提问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对象。提问语文基础知识内容时,可选择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选择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怎样的提问才算是适度呢?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适度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
  孙双金老师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曾巧妙设疑。他在第二课时,明确告诉学生,重点研究一下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并设计了一个填空:( )的林冲。要求学生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说说林冲是怎样的一个林冲,前面应加一个什么词语,并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的理由。循着这一填空,学生对林冲这个人物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谦虚—→机智—→心胸广阔—→善于思考—→镇定自若—→武艺高强。当学生自读感悟后,孙老师恰到好处地问学生:洪教头是什么人?把性格相对的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使双方的人物品格更加鲜明、突出。这样的课堂提问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过程具有实效性。
  语文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教师或者问而不答,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步步紧逼、层层追问,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或者于不经意间发出奇问,以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在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有效性。
  (作者邮编:542899;详细地址:广西区贺州市八步区西约社区安定巷1号八步实验小学;电话:13397742121;邮箱:hzydy9963@yeah.net)
其他文献
24萨德勒  迈克尔·萨德勒大体上可以而且应该被视为19世纪的教育旅行家之一。他生于1861年,大半生生活在19世纪,其职业生活也开始于19世纪。在20世纪开始前几年,他开始关注外国教育。1894至1895年间,他是布莱斯(Bryce)中等教育委员会成员。1895年,他在伦敦教育委员会的特别调查报告局工作,这个职位使他最终确立了对比较教育学科的喜好。最后,成为牛津大学学院领导人长达11年。由于他被
农村中学生是有别于城市中学生的另一个群体。虽然他们都同属于一个年龄层,但在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学习的方法途径上,二者相去甚远。就其作文方面来看,思维的开放性、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文章的文采等,都是两个档次。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能力长期以来始终处于一个低谷状态。  一、现状描述  某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1200名城乡高、初中各年级学生中,热爱写作文的仅占21%,有57%以上的学生害怕和讨厌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数学教师经历着新课程的洗礼,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重视“问题情境”就是其中的变化之一。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以情境为载体,以探索、交流和建构为手段,通过揭示事物间矛盾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认知结构平衡状态,从而理解和生成数学知识,掌握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然而,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不都能够符合这样的初衷,达到促进学生主
一家纳维人决定到地球去过周末。他们的孩子从来没有去过马戏团,所以爸爸妈妈就带着孩子们去看马戏表演。马戏表演就像他们期盼的一样精彩、有趣,一家人玩得特别高兴。当  演员们表演的时候,纳维爸爸用照相机照了10张照片。留住快乐的寻找题: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你知道纳维爸爸都照了马戏团的哪里吗?用笔在图中圈起来吧。
内容摘要:课堂是一个灵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突然出现的情况是导演老师难以预料的。如何更好地处理教学的突发情况,这要教师灵动的演绎,一堂精彩的课堂才能得以生成。本文主要通过教师教学后认真地反思,深刻地认识到这点,从而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和良好的教学机智,这样才能自如地恰当地处理课堂中生成资源、突发情况,课堂才能在老师灵动地演绎下变得精彩。  关键词:错误 预设 生成 精彩  
一个好的幼儿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与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创编的舞蹈能让孩子感兴趣,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说明你创编的舞蹈是成功的。那么如何创编出有兴趣的舞蹈呢?  一、确定幼儿舞蹈的主题。  幼兒舞蹈的选材应始终追寻幼儿思维的奇特性,从孩子们所喜闻乐见中,所想所爱所做中取材,同时必须追求主题
完形填空是介于单项填空和阅读理解之间的一种题型。可以说它是根据一篇文章所提供的情景进行的选择填空,也可以说它是在缺少个别单词情况下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既有对语法规则、习惯用法和词语搭配的考查,又有对文章内容的通篇理解。英语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考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很难收到较为完满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做完形填空题。  一、完形填空题要求填入的词主要有
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一个社会发展的新名词、一个时代赋予的新产物、一个家庭永恒的累赘、一个家长的挥之不去的伤痛,这就是留守儿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丢下锄头,走出农村,走进城市!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换成了一踏踏的钞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外出的他们却无法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只好丢在家里由祖父辈或亲戚看管照顾,这样就滋生了这一特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17个年头,我深深的感受到: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首先,课堂导入生活化。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
英语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中,英语是重要的人类沟通交流工具,在各种生产和流通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的教学就成了基础课中的难题。面对这种情况,结合我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几年的经历,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中职英语教学观:  1.用宽容的心对待差生  很多学生初中时英语基础就太薄弱,甚至大面积空白,以致现在听不懂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