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再探寻——基于教学习惯的视角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这需要教学创新予以支持.受传统文化、思维定势、教学权威、安逸的教学生活形成的教学习惯影响,当前教学中普遍缺乏创新.突破教学习惯的禁锢,实现教学创新,需要教学视野的开放、教学思维的变革、教学问题的诘问、教学理性的充盈、教学自主的萌生,克服教学习惯的束缚,实现教学创新.
其他文献
阅读策略单元以其独特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认知,成为统编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以“有目的地阅读”阅读策略单元为例,从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特点、阅读策略单元与普通单元的区别、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实践三方面阐述如何用好统编版教材,上好阅读策略单元,做到策略有法,教学有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在阅读实践中熟练运用阅读策略,真正内化形成能力,达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自由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追求,也是教育进步的理想目标.而处于现代性情境之中的学生却常常面临不自由、伪自由、逃避自由三重自由困境.依据弗洛姆对现代性的分析,当前学生的自由困境与现代性带来的社会异化和精神异化息息相关,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横行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自我身份认知,而对孤独的恐惧和意义感枯竭则使学生无力享有应有的自由.要帮助学生走出自由困境,就应当从两个方面实现教育实践的超越:通过人本主义教育目的的回归摆脱外界的束缚,通过重建审美的教育世界构筑通往终极自由的道路.
过年时,我来到姐姐家做客.姐姐热情地拿出水果和零食招待我们:什么苹果、香蕉、橘子啦,什么“三只松鼠”的干果、花花绿绿的新年糖啦,美味的酱牛肉啦……看到它们,我迅速打开了吃货模式.
期刊
“女儿,你要不要报名学校里的艺术节绘画比赛?”老妈的问话轻声细语,可这显然是笑里藏刀啊!rn“救命呀,老妈!今年太忙了不参加!”
期刊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机.然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一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就是如何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测量,如果不能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测量,则创新创业教育就失去了有效凭据.要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测量就必须首先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阐释,否则就难以突破.在遵循学术界关于创新创业能力基本共识的基础上,运用哲学透视方法,发现创新创业能力实质上是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展现,包括七个关键能力,反映了人才成长基本规律,可作为创新创业能力测量的理论依据.
[教材解读]rn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综合性学习单元,围绕“邀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编排,安排了“前言”和两个活动板块“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本单元有三项学习要求,分别是“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本课重点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进一步提升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形成结论的研究能力.同时,通过姓氏的研究,对汉字的文化有更丰富、更全面的认识.
期刊
教育领域作业的本质是学生的“经验对象化”.“题”作为作业的形式组成,其本质是促进经验对象化的综合性认知工具.为科学编创题型,需要确立“特色多元”的题型观.新构建的题型五要素包括变量、图景、文本、发问、法则.“超越”是题型构建的总标准,可被分为五个方面的具体标准,包括:结合思考和尝试、有选择地作为、平衡观看与书写、在享受中等待涌现、读懂后还要革新.题型构建与发展可基于“活力塔”理论模型开展:开展各学科“题型清理”研究,用结构画像的方法开展题型功能分析,着眼功能的题型编创,以及持续开展基于本土立场的深入研究.
[教材分析]rn《写读后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二的内容,本次习作,意在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想.教材的第一部分,结合学生的阅读积累,总结了读后感的大致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读后感.教材的第二部分,布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并提示了写读后感的方法.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成文后的要求:拟题的两种方法和自评、互评的注意点.本次“写读后感”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让学生在习作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期刊
复习课不能定位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练习,采用“走过场”“炒冷饭”“题海战”的方式进行.《小数四则运算(复习)》一课围绕一个“联”字展开,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具体做法是:主问题驱动,在联系中唤醒思维;大跨度梳理,在联系中整体建构;深挖掘算理,在联系中抵达本质.
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了过去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无论是从学理层面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还是从政策制定实施的过程去解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然路径,抑或是基于本土化的实践探索而展开的案例研究,都忽略了一个本源性问题:何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并依此建立起了蕴含教育价值与功能的、被称之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系列实践与反思?创新创业教育不在于功利主义视角下的个人成功或财富创造为目的 ,而是确立起以“唤醒、激发、培养个体以创新创业活动指引自身获得幸福的能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