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电视广播技术在不断进步,卫星接收技术在电视方面的应用也基本普及。卫星接收技术可以避免节目间产生干扰,同时也可以降低安装调试的难度,具有较好的传输效果。在微波电视联网中,可以利用卫星接收技术,进一步提升微波电视联网效果,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卫星接收技术;微波电视联网;运用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014
目前,我國已经设置了很多微波站,在微波中继通信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微波进行信号的直线传播。微波站采用比较特殊的传播方式,如果微波站和有线电台之间间隔距离并不是很远,在几十千米以内,可以采用大微波系统、小微波系统等多种传输方式。大微波系统的成本较高,大部分居民不会采用这种传输方式。传输线路要经过的地形较多,包括河道、山丘、盆地等等,如果使用光缆或电缆,会给施工增加很大的难度。从资金、地形等多个角度考虑,普遍采用小微波系统,其具有稳定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1. 微波电视联网
1.1信号系统配置
要对上节目微波站的信号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信号源的质量,在下节目微波站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对传输信号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此组成上下节目。信号源和传输信号都会直接影响电视节目,所以要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从宏观角度分析,上下节目中都需要设置备份设备,确保设备符合相应的使用规范和要求。要对应急人工跳线端口进行合理的配置。通常,既要确保信号切换设备的主线路告警功能比较良好,对自选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还要对本机数据接口进行利用,进而达到信息处理的目的,同时实现设备管理。
1.2 传输网络系统
通常,利用微波技术传输信号应用的传输电路为SDH,需要将保护波道设置在干线上。干线组网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传输电路,设置方式为环路方式,可以选择光缆或接点,对传输网进行连接,构成大范围的传输网络,同时满足备份需求。常用的组网方式比较多,包括星型组网、树型组网等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行更加稳定安全的信号传输。在设置电路波道的过程中,应该对波道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其与要求规范相符。微波传输备份系统中,可以采用无损伤切换开关,同时利用ATPC技术对传输网性能进行整体性的提升。在网络管理中心,对干线微波传输电路进行配备,备份网管系统,如果主业务出现变化,网管信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仅如此,微波总站需要设置应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可以利用公共通信网络连接电路,设置相应的通信设备,微波站中必须具备有路外线电话。
1.3 电源系统配置
通常,微波传输技术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微波站外需要连接2个或更多的电源,同时采用的路由不同。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供电系统设计可以确保电源系统可以运行正常。所以,要确保电源系统的配置、设计与要求相符,避免电源存在问题,确保系统运行安全。根据节目设计标准要求,信号后续应用需要预先设定关键环节,包括信号输入、信号接收等环节,以此为基础,对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微波设计形式会对信号整体应用造成影响,在配置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对监测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障微波信号设计系统符合要求,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在监测系统中,微波应用可以提升监测系统的功能性,使其同时具有查询、记录、自动报警的功能,想要确保后续设计与要求相符,需要以当前的干预基础为基础,分类管理基础形式,保障监测设计体系具有具体、完善的特点。
目前,微波传输技术在电视中应用十分广泛,技术集成化水平也在不断增强,系统功能水平逐步提升,可以确保信号输出安全稳定。与此同时,对节目信号传输质量进行优化,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完善的节目,确保观众的需求得到满足。
2. 卫星接收技术在微波电视联网中的应用优势
在微波电视联网中,为了提升电视播出的质量,可以采用卫星接收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障传输稳定性,促进电视媒体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该技术具有很多应用优势,具体如下:
第一,该技术具有便利性的特点,系统比较灵活,可以满足各种节目传输需求,同时也能增加节目套数,调整传送方向。小微波系统的构成比较简单,包括变频收信模块、自动发电量控制放大器、变频运输等等,通过这些模可以进行一定距离的信号传输,可以保障传输的稳定性。
第二,小微波传输具有成本低的特点,恶劣的自然条件也不会对传输造成直接影响,系统维护的难度较低,检修比较方便。在建设方面,由于结构比较简洁,所以建设的难度也不大,但可以保障良好的传输质量。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可以顺利接收信号,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第三,该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同样的载噪比条件下,调幅系统的信噪比更低,对比解调输出系统要低20%左右。可见,解调输出系统在性能方面更胜一筹,可以确保良好的传输质量。
第四,该技术可以确保微波信号的接受速度,系统中多个设备采用卫星接收技术,包括发信机、合路器、收发天线等等,不仅节约了成本,也保障了信号稳定、快速的传递,为电视节目的顺利、稳定的播放奠定了技术基础,有助于电视媒体行业发展。
3. 卫星接收技术在微波电视联网中的功能和设备构成
3.1 功能
卫星接收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电视媒体行业中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电视中心可以提供卫星电视节目源,在上行站距离电视中心较近的情况下,电视中心则将视频直接上传到上行站。如果距离较远,则采用微波、光缆的形式。上行站可以通过上行信道将传送的电视信号、附加信号传输到卫星中,以C波段的接收来说,地球站对光缆、微波信号进行解调,获取更多视频线路和音频号,通过视频、音频切换器选择可以送往分配器的优质信号。微波传输系统不需要对电视节目信号进行重复传送,所以主要功能就是进行加密节目的传送以及市电视台的节目。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小微波系统可以采用11GHz调频,参数和Ku波段卫星接收技术参数基本相同。所以,可以利用Ku波段卫星接收技术的设备代替使用,但发信机要采用专门的发信机。例如,收发天线采用偏馈天线,功分器、合路器则采用卫星接收中使用的设备进行替代。授信机可以采用C4机,其具有使用灵活、性能可靠、可调节副载频等特点,可以满足各种需求。 3.2 设备构成
系统主要由发信系统和授信系统两部分构成,发信系统中的组成部件包括微波发信机、功率合成器、馈线、功分器、发信模块、发信天线等等。通过伴音调制,伴音信号调制到副载频上,与视频信号混合放大,进而形成基带信号,其中视频信号经过预处理。基带信号送到直接调制振荡器之中,经过调制之后,再将其送到节目合路器中,然后利用电缆进行传输,最后进入发射塔,经过分路器划分成各路信号,進而传送到发信模块、天线之中。辐射方式为电磁波形式。收信系统的组成模块包括收信天线、收信模块、功分器、收线机等等。其工作原理和Ku波段卫星接收站一样。接受了多路微波之后,经过Ku高频头,变为中频信号,频率为1GHZ,采用功分器对其进行分路,然后利用收信机对音频信号进行调出,并且传输到电视前端。
4. 卫星接收技术在微波电视联网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4.1 信号损失
卫星接收系统对接大微波系统之后,采用视频和音频转接技术,实现2次以上调制,信号幅度难以控制,进而对信号质量影响较大,导致传输效果下降。为了确保传输质量,应该采用70MHz的大微波入口和出口,实现中频转接,中间各站不需要设置调整环节,避免出现信号损失的问题,保障传输质量。
4.2 传输方向
在单向传输的条件下,要解决多向传输问题,可以采用低衰耗电缆来替换原本的发信电缆,同时也要增加功分器数量,将信号分成多路,然后由不同方向的功放模块接收。例如,在微波首站向市有线电视台传送省台、市台节目的单方向有所增加。某地微波站中增加了4路信号功分器,分路区域也随之增加。
4.3 地理条件
在现场直播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当地地理环境,并进行全面的分析。采用小微波系统可以在各类环境中进行现场直播,即使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也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天线波速通常会受到天线焦距的变化影响,所以首发站适当调整了首站的发天线和收天线,在方向与目标所在地中间位置对准之后,缩短天线教具,利用接收机和首站进行连接,中控台负责接收信号,进而在复杂地形的区域也可以进行直播。地理环境往往会影响现场直播的效果,但如果采用小微波系统进行调整,可以提升操作效果,进而解决地形环境带来的影响问题。
4.4 干扰问题
卫星接收技术可以传输多套节目,且不会出现信号干扰的情况。但在实际传输的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在系统调试的过程中,各路信号要进行统一的电平调整,进而达到信号互相不干扰的效果。卫星接收技术中难免会存在信号收发干扰的情况,如果加大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通过水平垂直的方式进行信号的收发,则可以有效解决干扰问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微波电视联网技术中,卫星接收技术已经应用十分广泛,其可以促进信号传输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降低制造成本。很多有线电视台都已经应用该技术进行节目信号传输,卫星接收技术在小微波系统中应用,进而完成有线电视联网。
参考文献:
[1]谷明阳.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000(009):172.
[2]武晓东.数字微波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0,No.181(01):238-238.
[3]张旭明.5G网络对卫星广播电视的影响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v.26(S1):57-60.
【关键词】卫星接收技术;微波电视联网;运用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014
目前,我國已经设置了很多微波站,在微波中继通信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微波进行信号的直线传播。微波站采用比较特殊的传播方式,如果微波站和有线电台之间间隔距离并不是很远,在几十千米以内,可以采用大微波系统、小微波系统等多种传输方式。大微波系统的成本较高,大部分居民不会采用这种传输方式。传输线路要经过的地形较多,包括河道、山丘、盆地等等,如果使用光缆或电缆,会给施工增加很大的难度。从资金、地形等多个角度考虑,普遍采用小微波系统,其具有稳定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1. 微波电视联网
1.1信号系统配置
要对上节目微波站的信号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信号源的质量,在下节目微波站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对传输信号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此组成上下节目。信号源和传输信号都会直接影响电视节目,所以要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从宏观角度分析,上下节目中都需要设置备份设备,确保设备符合相应的使用规范和要求。要对应急人工跳线端口进行合理的配置。通常,既要确保信号切换设备的主线路告警功能比较良好,对自选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还要对本机数据接口进行利用,进而达到信息处理的目的,同时实现设备管理。
1.2 传输网络系统
通常,利用微波技术传输信号应用的传输电路为SDH,需要将保护波道设置在干线上。干线组网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传输电路,设置方式为环路方式,可以选择光缆或接点,对传输网进行连接,构成大范围的传输网络,同时满足备份需求。常用的组网方式比较多,包括星型组网、树型组网等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行更加稳定安全的信号传输。在设置电路波道的过程中,应该对波道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其与要求规范相符。微波传输备份系统中,可以采用无损伤切换开关,同时利用ATPC技术对传输网性能进行整体性的提升。在网络管理中心,对干线微波传输电路进行配备,备份网管系统,如果主业务出现变化,网管信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仅如此,微波总站需要设置应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可以利用公共通信网络连接电路,设置相应的通信设备,微波站中必须具备有路外线电话。
1.3 电源系统配置
通常,微波传输技术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微波站外需要连接2个或更多的电源,同时采用的路由不同。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供电系统设计可以确保电源系统可以运行正常。所以,要确保电源系统的配置、设计与要求相符,避免电源存在问题,确保系统运行安全。根据节目设计标准要求,信号后续应用需要预先设定关键环节,包括信号输入、信号接收等环节,以此为基础,对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微波设计形式会对信号整体应用造成影响,在配置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对监测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障微波信号设计系统符合要求,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在监测系统中,微波应用可以提升监测系统的功能性,使其同时具有查询、记录、自动报警的功能,想要确保后续设计与要求相符,需要以当前的干预基础为基础,分类管理基础形式,保障监测设计体系具有具体、完善的特点。
目前,微波传输技术在电视中应用十分广泛,技术集成化水平也在不断增强,系统功能水平逐步提升,可以确保信号输出安全稳定。与此同时,对节目信号传输质量进行优化,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完善的节目,确保观众的需求得到满足。
2. 卫星接收技术在微波电视联网中的应用优势
在微波电视联网中,为了提升电视播出的质量,可以采用卫星接收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障传输稳定性,促进电视媒体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该技术具有很多应用优势,具体如下:
第一,该技术具有便利性的特点,系统比较灵活,可以满足各种节目传输需求,同时也能增加节目套数,调整传送方向。小微波系统的构成比较简单,包括变频收信模块、自动发电量控制放大器、变频运输等等,通过这些模可以进行一定距离的信号传输,可以保障传输的稳定性。
第二,小微波传输具有成本低的特点,恶劣的自然条件也不会对传输造成直接影响,系统维护的难度较低,检修比较方便。在建设方面,由于结构比较简洁,所以建设的难度也不大,但可以保障良好的传输质量。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可以顺利接收信号,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第三,该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同样的载噪比条件下,调幅系统的信噪比更低,对比解调输出系统要低20%左右。可见,解调输出系统在性能方面更胜一筹,可以确保良好的传输质量。
第四,该技术可以确保微波信号的接受速度,系统中多个设备采用卫星接收技术,包括发信机、合路器、收发天线等等,不仅节约了成本,也保障了信号稳定、快速的传递,为电视节目的顺利、稳定的播放奠定了技术基础,有助于电视媒体行业发展。
3. 卫星接收技术在微波电视联网中的功能和设备构成
3.1 功能
卫星接收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电视媒体行业中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电视中心可以提供卫星电视节目源,在上行站距离电视中心较近的情况下,电视中心则将视频直接上传到上行站。如果距离较远,则采用微波、光缆的形式。上行站可以通过上行信道将传送的电视信号、附加信号传输到卫星中,以C波段的接收来说,地球站对光缆、微波信号进行解调,获取更多视频线路和音频号,通过视频、音频切换器选择可以送往分配器的优质信号。微波传输系统不需要对电视节目信号进行重复传送,所以主要功能就是进行加密节目的传送以及市电视台的节目。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小微波系统可以采用11GHz调频,参数和Ku波段卫星接收技术参数基本相同。所以,可以利用Ku波段卫星接收技术的设备代替使用,但发信机要采用专门的发信机。例如,收发天线采用偏馈天线,功分器、合路器则采用卫星接收中使用的设备进行替代。授信机可以采用C4机,其具有使用灵活、性能可靠、可调节副载频等特点,可以满足各种需求。 3.2 设备构成
系统主要由发信系统和授信系统两部分构成,发信系统中的组成部件包括微波发信机、功率合成器、馈线、功分器、发信模块、发信天线等等。通过伴音调制,伴音信号调制到副载频上,与视频信号混合放大,进而形成基带信号,其中视频信号经过预处理。基带信号送到直接调制振荡器之中,经过调制之后,再将其送到节目合路器中,然后利用电缆进行传输,最后进入发射塔,经过分路器划分成各路信号,進而传送到发信模块、天线之中。辐射方式为电磁波形式。收信系统的组成模块包括收信天线、收信模块、功分器、收线机等等。其工作原理和Ku波段卫星接收站一样。接受了多路微波之后,经过Ku高频头,变为中频信号,频率为1GHZ,采用功分器对其进行分路,然后利用收信机对音频信号进行调出,并且传输到电视前端。
4. 卫星接收技术在微波电视联网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4.1 信号损失
卫星接收系统对接大微波系统之后,采用视频和音频转接技术,实现2次以上调制,信号幅度难以控制,进而对信号质量影响较大,导致传输效果下降。为了确保传输质量,应该采用70MHz的大微波入口和出口,实现中频转接,中间各站不需要设置调整环节,避免出现信号损失的问题,保障传输质量。
4.2 传输方向
在单向传输的条件下,要解决多向传输问题,可以采用低衰耗电缆来替换原本的发信电缆,同时也要增加功分器数量,将信号分成多路,然后由不同方向的功放模块接收。例如,在微波首站向市有线电视台传送省台、市台节目的单方向有所增加。某地微波站中增加了4路信号功分器,分路区域也随之增加。
4.3 地理条件
在现场直播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当地地理环境,并进行全面的分析。采用小微波系统可以在各类环境中进行现场直播,即使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也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天线波速通常会受到天线焦距的变化影响,所以首发站适当调整了首站的发天线和收天线,在方向与目标所在地中间位置对准之后,缩短天线教具,利用接收机和首站进行连接,中控台负责接收信号,进而在复杂地形的区域也可以进行直播。地理环境往往会影响现场直播的效果,但如果采用小微波系统进行调整,可以提升操作效果,进而解决地形环境带来的影响问题。
4.4 干扰问题
卫星接收技术可以传输多套节目,且不会出现信号干扰的情况。但在实际传输的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在系统调试的过程中,各路信号要进行统一的电平调整,进而达到信号互相不干扰的效果。卫星接收技术中难免会存在信号收发干扰的情况,如果加大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通过水平垂直的方式进行信号的收发,则可以有效解决干扰问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微波电视联网技术中,卫星接收技术已经应用十分广泛,其可以促进信号传输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降低制造成本。很多有线电视台都已经应用该技术进行节目信号传输,卫星接收技术在小微波系统中应用,进而完成有线电视联网。
参考文献:
[1]谷明阳.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000(009):172.
[2]武晓东.数字微波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0,No.181(01):238-238.
[3]张旭明.5G网络对卫星广播电视的影响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v.26(S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