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以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正显示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和特点.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资源将得以更有效的利用,有利于创设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与高度互动、个性化的智能学习环境相适应,探索以自我教育为导向,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新的学习模式.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和帮助,但不应取代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好处. 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老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以及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也是传统教学中的财富. 而多媒体教学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具有直观和通俗易懂及鲜明等优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 每节课都利用多媒体教学,而放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因而. 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整合教学资源上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扩充课堂教学容量,创造以学生为主体最佳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是非常需要和必要的.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这促使我们必须拥有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 虽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满足不了我们这种对信息资源的日益渴求,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及时性和广泛性正好应对了我们的需要. 因此我们必须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
三、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措施
1. 在认识上要克服对多媒体教学片面崇拜,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劣势. 要明白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仍是教学的主角,应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2. 注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使两者优势互补. 传统教学的优势还是要发挥,该演算的还是要演算,该启发提问的还是要启发提问,教师上课的激情不能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能少. 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根据教学需要来确定,运用多媒体手段要坚持适时、适当和适度的原则.
3. 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的课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认识心理,要明白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好知识,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设计水平,而将课件设计得过于花哨.
4.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一劳永逸,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要不断整理、充实课件内容,使课件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 要对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 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虑,并对授课节奏进行演练,要站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立场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反复修改,对具体的授课过程进行统筹考虑.
四、现代教育对数学课堂的优化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个近似真实或虚拟仿真的思维环境,提供给他们充分进行交流的机会. 但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2. 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形象化策略,突出了教学重点,化解了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难点,我采用了几何画板程序作一个图形,然后将原来的图形进行折叠等动画动作,让学生反复观察和比较位置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同异之处. 然后再问学生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形状、大小的关系,从而达到既让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又了解和掌握了轴对称的性质,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景,激发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大部分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多媒体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激发情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多角度轻松舒畅地接受内容,并使其记忆长久.
特别在初中数学的“因式分解”教学中,老是进行式子运算,学生感觉比较厌倦. 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计算机的Flash设计一些互动类的题目,先让学生进行操作. 学生做对了,电脑会给出答案并显示一些鼓励的话;做错了,会提示是否重做或查看答案的选择. 然后,教师再使用电脑演示刚才的计算过程. 在演示过程中,着重闪烁其中的关键地方,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因式分解的变化过程. 同学们做了,看了,兴趣来了,提高了. 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 运用信息技术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5.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广阔的空间. 实行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放一段录像,教师讲解其主要含义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着进行表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创新意识随之得到提高.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可以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 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还能更好地为新的数学课程实施提供支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和帮助,但不应取代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好处. 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老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以及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也是传统教学中的财富. 而多媒体教学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具有直观和通俗易懂及鲜明等优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 每节课都利用多媒体教学,而放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因而. 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整合教学资源上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扩充课堂教学容量,创造以学生为主体最佳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是非常需要和必要的.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这促使我们必须拥有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 虽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满足不了我们这种对信息资源的日益渴求,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及时性和广泛性正好应对了我们的需要. 因此我们必须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
三、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措施
1. 在认识上要克服对多媒体教学片面崇拜,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劣势. 要明白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仍是教学的主角,应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2. 注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使两者优势互补. 传统教学的优势还是要发挥,该演算的还是要演算,该启发提问的还是要启发提问,教师上课的激情不能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能少. 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根据教学需要来确定,运用多媒体手段要坚持适时、适当和适度的原则.
3. 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的课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认识心理,要明白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好知识,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设计水平,而将课件设计得过于花哨.
4.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一劳永逸,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要不断整理、充实课件内容,使课件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 要对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 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虑,并对授课节奏进行演练,要站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立场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反复修改,对具体的授课过程进行统筹考虑.
四、现代教育对数学课堂的优化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个近似真实或虚拟仿真的思维环境,提供给他们充分进行交流的机会. 但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2. 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形象化策略,突出了教学重点,化解了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难点,我采用了几何画板程序作一个图形,然后将原来的图形进行折叠等动画动作,让学生反复观察和比较位置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同异之处. 然后再问学生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形状、大小的关系,从而达到既让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又了解和掌握了轴对称的性质,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景,激发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大部分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多媒体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激发情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多角度轻松舒畅地接受内容,并使其记忆长久.
特别在初中数学的“因式分解”教学中,老是进行式子运算,学生感觉比较厌倦. 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计算机的Flash设计一些互动类的题目,先让学生进行操作. 学生做对了,电脑会给出答案并显示一些鼓励的话;做错了,会提示是否重做或查看答案的选择. 然后,教师再使用电脑演示刚才的计算过程. 在演示过程中,着重闪烁其中的关键地方,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因式分解的变化过程. 同学们做了,看了,兴趣来了,提高了. 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 运用信息技术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5.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广阔的空间. 实行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放一段录像,教师讲解其主要含义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着进行表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创新意识随之得到提高.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可以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 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还能更好地为新的数学课程实施提供支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