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开掘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潜能,使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与教师、同伴、教材、自我的互动对话过程,是学生道德生命与智慧生命的成长过程。
近期,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我感触很深。
案例:
一位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得了68分。教师在他的数学考卷上批了“68~98”。
教师把这位学生找来,微笑着对他说:
“你看,这道题做错了,主要是你上课没有认真听,把概念搞错了。如果你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把概念搞清楚,凭你的聪明才智,这道题你完全可以做对,你可以得78分,是吗?”
学生信服地点点头。
“你再看这道题,我记得,同样类型的题,你有一次在作业中也错过,可是我记得,你后来改对了。怎么这次考试,你又错了呢?说明你平时改作业不认真,如果你能认真改,这道题你完全应该做对,你可以考88分,是吗?”
“你再看这道题,唉,我真为你可惜,你把题目要求审错了,你‘粗心’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掉呢?如果你能细心一点,这道题你完全应该做对,你就可以得98分!是吗?”
学生摸了摸自己的头,笑了,而且翘着小嘴,笑得很自信。他抬头看着老师说:
“我明白了,以后,我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改,再改掉‘粗心’的毛病,我就能考98分,不,是100分!”
……
这个案例给我的反思如下:
1.唤醒──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这里,师生敞开心扉,平等对话,真心交流,师生关系朋友情,感动的不只是同学,也不只是老师。师生在明理、聊天中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对方,进一步关心和帮助对方,感动和美好不期而遇,信心和力量触手可及。
2.激励──留一份自信给学生
小学生天性爱表扬,老师几句鼓励表扬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案例中,“如果你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把概念搞清楚,凭你的聪明才智,这道题你完全可以做对,你可以得78分,是吗?”如果你能认真改,这道题你完全应该做对,你可以考88分,是吗?”“如果你能细心一点,这道题你完全应该做对,你就可以得98分!是吗?”这样的评语如春风拂面,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使学生不仅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建议,而且对自己、对数学学习充满希望。看似平淡的话语,它所传递的信息却是丰富的:它传达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信任、肯定和支持,同时也传递着教师对学生所寄予的期望……是的,激励是简单的,它的力量却是神奇的。它有时甚至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抹微笑,然而,成功的激励产生的效力不只是智力方面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尊和自信,它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并化为奋发向上的力量。
3.历练──留一点智慧给学生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案例中的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学生着想,让学生充满自信,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对后续学习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我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
4.期待──留一点空间给学生
期待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只有在充满期待的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能和谐共处,产生满意、愉快的情感,实现精神的互动、心理的交融,获得教与学的双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如果平时老师限制了孩子的发言权力,采用一贯的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就不会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表现就不会盖过老师的“风头”。我们应驱动学生潜力区域的开掘,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妨再灵活一点、机智一点,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空间。
近期,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我感触很深。
案例:
一位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得了68分。教师在他的数学考卷上批了“68~98”。
教师把这位学生找来,微笑着对他说:
“你看,这道题做错了,主要是你上课没有认真听,把概念搞错了。如果你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把概念搞清楚,凭你的聪明才智,这道题你完全可以做对,你可以得78分,是吗?”
学生信服地点点头。
“你再看这道题,我记得,同样类型的题,你有一次在作业中也错过,可是我记得,你后来改对了。怎么这次考试,你又错了呢?说明你平时改作业不认真,如果你能认真改,这道题你完全应该做对,你可以考88分,是吗?”
“你再看这道题,唉,我真为你可惜,你把题目要求审错了,你‘粗心’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掉呢?如果你能细心一点,这道题你完全应该做对,你就可以得98分!是吗?”
学生摸了摸自己的头,笑了,而且翘着小嘴,笑得很自信。他抬头看着老师说:
“我明白了,以后,我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改,再改掉‘粗心’的毛病,我就能考98分,不,是100分!”
……
这个案例给我的反思如下:
1.唤醒──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这里,师生敞开心扉,平等对话,真心交流,师生关系朋友情,感动的不只是同学,也不只是老师。师生在明理、聊天中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对方,进一步关心和帮助对方,感动和美好不期而遇,信心和力量触手可及。
2.激励──留一份自信给学生
小学生天性爱表扬,老师几句鼓励表扬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案例中,“如果你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把概念搞清楚,凭你的聪明才智,这道题你完全可以做对,你可以得78分,是吗?”如果你能认真改,这道题你完全应该做对,你可以考88分,是吗?”“如果你能细心一点,这道题你完全应该做对,你就可以得98分!是吗?”这样的评语如春风拂面,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使学生不仅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建议,而且对自己、对数学学习充满希望。看似平淡的话语,它所传递的信息却是丰富的:它传达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信任、肯定和支持,同时也传递着教师对学生所寄予的期望……是的,激励是简单的,它的力量却是神奇的。它有时甚至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抹微笑,然而,成功的激励产生的效力不只是智力方面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尊和自信,它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并化为奋发向上的力量。
3.历练──留一点智慧给学生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案例中的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学生着想,让学生充满自信,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对后续学习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我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
4.期待──留一点空间给学生
期待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只有在充满期待的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能和谐共处,产生满意、愉快的情感,实现精神的互动、心理的交融,获得教与学的双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如果平时老师限制了孩子的发言权力,采用一贯的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就不会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表现就不会盖过老师的“风头”。我们应驱动学生潜力区域的开掘,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妨再灵活一点、机智一点,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