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严重胰腺损伤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loveyo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严重胰腺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33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1岁。16例手术后采用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纳入联合组,17例采用直接关腹及传统引流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体温、心率、腹内压、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后3 d腹内压分别为(11.7±2.6)mmHg(1 mmHg=0.133 kPa)、(11.1±3.2)mmHg、(10.2±3.7)mmHg,均低于对照组(18.1±5.3)mmHg、(15.6±6.2)mmHg、(15.0±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住院总时间(29.2±17.8)d、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7.1±3.2)d,均少于对照组(49.5±26.3)d、(11.8±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体温降低(-0.1±0.9)℃、心率降低(18.2±17.2)次/min,均高于对照组(-1.2±0.7)℃、(-5.9±17.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8%(3/16),低于对照组52.9%(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4,P=0.041)。

结论

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手术后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控制腹腔压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严重胰腺损伤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是滇南医学极具特色的中医流派之一,以重视阳气、推崇扶阳为核心思想,精研《伤寒杂病论》及郑钦安学说,善用、重用辛温之品为特色.历代传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附子应用理论指导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附子应用经验;归纳附子主要功效为祛邪解表、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回阳救逆四大类,以气味厚薄论指导其临床用量,以性味两用论指导其煎煮时间,为附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短期与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1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血生化指标等围手术期资料以及随访资料,评价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
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要点、适应证及疗效。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脾囊肿、2例脾血管瘤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病变4例位于上极,1例位于下极,病变最大径(5.4±2.7)cm。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3.0±48.0)min,出血量(70.0±27.4)ml,术后住院时间(7.6±2.5)d,均无术后
期刊
目的探讨圈套式胰管对黏膜吻合在直径小于3 mm的细小胰管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采用圈套式胰管对黏膜吻合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围手术期出血等以及胰肠吻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共纳入98例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24~73岁,平均62.3岁。胰肠吻合时间(10.2±3.1)mi
目的探讨预防性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对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报告为HCC合并MVI的1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7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32~79岁,中位年龄56岁。根据肝切除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手术组(n=62,无处理),TA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自发性破裂出血的CT影像特征,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PLC自发破裂的81例患者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肿瘤位于肝脏外周而未发生破裂的年龄、性别和巴塞罗那肿瘤分期匹配的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基础疾病、实验室检验指标以及瘤体位置、分布、大小、形态等CT影像特征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
目的分析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对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5例(72个病灶)肝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37~68岁,平均56岁。病灶长径21.3~45.6 mm,平均31.2 mm。所有病灶术前均采用SMI技术进行微血流分级(Adler法)和行增强CT检查。术后1个月以2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