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me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短期与中长期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11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血生化指标等围手术期资料以及随访资料,评价两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61.5±9.1)岁;开腹组患者78例,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61.2±8.3)岁。腹腔镜组肿瘤长径(4.4±1.8)cm小于开腹组(6.0±3.3)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有4例(10%)患者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切除≥3个肝段的患者比例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开腹组[200.0(100.0,261.8)ml比300.0(100.0,400.0)ml,5.0%(2/40)比26.9%(21/78),37.5%(15/40)比66.7%(52/78),(6.2±2.0)万元比(7.2±2.3)万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和术后第3天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开腹组[188.5(130.5,274.0)U/L比320.0(144.0,427.0)U/L,26.4(18.3,26.4)μmol/L比31.6(18.8,37.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年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在短期疗效上具有优势,在中长期疗效上两者效果相当。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领域取得突破进展,其通过恢复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能力实现肿瘤杀伤的机制符合中医“养正积自除”的理念.文章通过综述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策略、肿瘤微环境的中医本质、中医联合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探讨中医联合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意义和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但现代医学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文章试从朱丹溪“六郁”理论出发,探讨甲状腺结节与中医“六郁”理论的相关性,从“六郁”阐述该病的发病原因,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皆可致病,其中以气郁为先,诸郁相因,相兼相化,可在疏肝理气解郁的同时,辅以活血化瘀、清热散火、化痰祛湿、消食化积之法,以期为防治甲状腺结节提供理论依据.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是滇南医学极具特色的中医流派之一,以重视阳气、推崇扶阳为核心思想,精研《伤寒杂病论》及郑钦安学说,善用、重用辛温之品为特色.历代传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附子应用理论指导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附子应用经验;归纳附子主要功效为祛邪解表、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回阳救逆四大类,以气味厚薄论指导其临床用量,以性味两用论指导其煎煮时间,为附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