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与和平相爱》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现围绕“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这一问题,以该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思考。
  一、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
  把握、理解文本内容应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设计都应关注这一点,用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并且注重落实。
  应站在全文的制高点上引领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对文本的构思、内容及内容间的逻辑联系形成整体印象。
  二、教学设计应聚焦文本的教学价值
  文本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显著特色、阅读迁移的典范性、编者的编排意图。
  《生命与和平相爱》的显著特色:以小见大。要对这一文本的教学价值予以关注和落实。如未作深入探究,学生对这一手法感知不深,写作中就难以迁移、运用。可要求学生画出表现戴维优秀才能形成根源的语句,细细品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把“小”“大”及怎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落到实处。
  文本的另一教学价值: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筛选、分析归纳的能力。这是单元目标,编者的编排意图:重视“长文”在浏览这一阅读技能上的训练价值。因此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应指导学生圈点勾画:三词——关键词、关联词、高频词,三句——中心句、点题句、过渡句,捕捉信息、筛选、分析、归纳,抓住本文的过渡句,理清文章思路,以达到整体感知文本,扣住文题,初步理解文本内涵的实效。
  文本中的瑕疵也应是教学资源,可在这一方面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细读这篇文章,笔者发现此文有些瑕疵。
  如:“时代的愈加浮躁使有些青年已不再拥有这郑重的心境”“时代的愈加浮躁”应为“愈加浮躁的时代”。可以删去“的心境”。
  “使他们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重视知识、教育和文化”句中“文化”包括“知识”,应改为“使他们更加珍惜家庭和亲情,重视知识、教育和传统文化”。
  “当我到达戴维的家乡——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当我访问他的家庭时”句中(两个)“当我”重复,可删去后一个“当我”。
  “你知道,人类只有两个民族至今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这就是犹太人和中国人。”句中前面说“两个民族”后面用的是“犹太人”“中国人”,前后不一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发现文本中的瑕疵,并加以修正,可以达成文本的教学价值,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思辨能力。
  三、教学设计应紧扣文题挖掘文本的内涵
  《生命与和平相爱》这篇课文,给文题添加一个词——让,“让生命与和平相爱”,这一祈使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由此可探寻到文本的内涵:一方面,是作者从对犹太民族戴维成才原因的探究入手,介绍了犹太民族重视教育、重视文化熏陶的传统和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精神,突出他们热爱生命、祈祷和平、奋发图强的民族愿望。更深层次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可以说这也是全人类的愿望。人类所有生命追求和平,和平与人类相亲相爱,人间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四、教学设计应于细节处细细研读文本内涵
  阅读教学应以“言语活动”为核心。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将语言的赏析落实到能力训练上,确立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应引导学生在细节处细细品读语言,理解文本内涵,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可引导学生紧扣第11段的第1个长句,抓住关键词细细品读,从字里行间领悟犹太民族的民族精神——热爱生命,祈祷和平,也正是这一精神滋养了戴维。这一活动为探究“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之间的逻辑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对第14段倒数第2句进行读、议、品,突破关键词,领悟文本主题。这一活动扎实而有效。
  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在于找准切入角度、切入点,巧妙地切入文本,引领学生穿行于文本之中,涵泳文字,品读言语,走进作者心灵,深刻解读文本内涵,从而获得人生启迪,形成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长板。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文体自定,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例举]  放大闪光点  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上帝可能给了你美貌,但没有给你智慧;也可能给了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