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先写后教”模式,可以避免“讲解式”的写前人云亦云、无针对性的现象出现。在教学中,尝试先解放个性,让学生提起手中之笔,写自己看到的现象,心中想表达的愿望,让他们的思维在自由的天空中驰骋,真正达到“我笔表我心”的境界。在写作之后教师再进行指导。这既能解决学生写作技巧问题,又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
一、突出写作主体,注重个性发展
“先写后教”中的“先写”在什么氛围中实现,值得教师考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写作空间应该是广阔的,这样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写作。通过作文表达自我、体验社会人生,是学生认知水平、思想修养的表现。我们应注重从感性经验和生活视野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要求学生同中求“异”,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立意”,即鼓励学生开拓自己的视野,大胆突破框框,进行求异思维,发表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写出“人人身边有,他人笔下无”的内容。明确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作文教学策略。
二、自由写作,放胆为文
在“先写后教”的“先写”过程中,应倡导学生自由写作,放胆为文。这可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敢于、乐于写出自己的心声。这一观念的强调,目的是让学生从大胆作文开始,从心理上不畏惧写作。不拘形式地大胆为文,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可以使学生不害怕作文,慢慢喜欢作文。教师可以通过不使学生受到内容和形式上的束缚,引导学生向生活、自然开放。强调学生作文情感的真实,放出心声。对于写作的内容,可以是学校发生的事情,可以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甚至是梦到的。内容可以五花八门:小实验、小制作、看的电视、开的晚会、做的游戏等。让学生自由写作,放胆为文,强调教师不给学生出题限制范围,但这并不代表教师撒手不管,而是要合理引导写作的内容范围,然后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开始探索,再到社会寻找思路和兴趣点,这样的作文,题材开阔而又内容丰富,学生的思维活跃,写作也就能够顺利进行。
三、观察方法——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情,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孩子们对于社会和大自然,永远是充满好奇的。一片树叶、一只蚂蚁、一个动听的故事,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新鲜有趣,都能让他们充满疑问与遐想。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做观察记录,在观察之后师生交流、归纳和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1.全面细致观察法。要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物。如观察一株花,就要用眼睛仔细地看它的花、茎、叶,对各部分的颜色、形状、姿态做全面的了解。2.重点观察法。根据事物的存在状态,观察有两种基本顺序。一种是空间顺序,多适用于静态观察。另一种是时间顺序,多适用于动态观察。3.比较观察法。所谓特点是指事物的个性差异,与众不同之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分析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除此之外,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授之以渔”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境界,只要我们给了孩子们一把打开梦想之门的钥匙,我相信,他们追寻梦想的脚步一定会更加坚定,而执着。
四、合理讲评——激发写作热情的一剂良药
“先写后教”的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写作,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写作完成之后,要合理有效的对作品进行讲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应认真准备好讲评课,突出训练重点和目标要求,肯定学生的写作成绩,提出表扬,举出学生作文的范例,朗读其中的佳作,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努力方向,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讲评方法。
1. 重点式讲评方法。根据小学作文的写作要求,指出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抓住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把它提到写作规律上来认识。2. 集体式讲评方法。教师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之后,挑选具有代表性的2至3篇学生作文,经过充分的准备,然后发挥全班学生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讨论的重点,最后师生共同进行作文讲评。3. 对比式讲评方法。在这种讲评方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将班级里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进行比较,这样会严重挫伤那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借助优秀作文,与班级学生作文进行对比,还可将不同写法、不同风格的作文对比,将一篇作文的原稿和修改稿对比,以利于启发学生辨别优劣,使学生懂得作文应当怎样写和不应当怎样写。4. 观摩欣赏式讲评方法。选择学生中写得好的作文,通过朗读和分析,让同学们欣赏,也可请写得好的学生谈谈自己作文的体会。还可以采用在课外传阅、作文朗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五、修改——点亮写作之路的明灯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需要修改,改的目的在于深入揣摩,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习惯。修改是写作的一道重要工序,教给学生修改方法,不仅仅是个别词句的润饰,更是通篇文章的检查。修改作文可以在边读、边听和边想过程中进行,在诵读的过程中找出文章中要修改的地方。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先写后教”的“后教”应该注重修改策略。如可以采取四种方法:删:根据习作要求,经过分析思考,将习作中多余的字、词、句删去,力求准确,简洁、通顺。添:揣摩习作的意图,增添必要的字、词、段、标点,使作文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文字更形象生动。调:通过朗读体味,调整字、词、句、段的排列顺序,对顺序颠倒的部分进行尝试性调整,使作文通顺,合理。换:把词、句、段中搭配不妥或不准确的部分换掉。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必逐字逐句修改,改到无可再改的地步,而是侧重让学生养成修改的好习惯。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突出写作主体,注重个性发展
“先写后教”中的“先写”在什么氛围中实现,值得教师考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写作空间应该是广阔的,这样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写作。通过作文表达自我、体验社会人生,是学生认知水平、思想修养的表现。我们应注重从感性经验和生活视野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要求学生同中求“异”,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立意”,即鼓励学生开拓自己的视野,大胆突破框框,进行求异思维,发表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写出“人人身边有,他人笔下无”的内容。明确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作文教学策略。
二、自由写作,放胆为文
在“先写后教”的“先写”过程中,应倡导学生自由写作,放胆为文。这可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敢于、乐于写出自己的心声。这一观念的强调,目的是让学生从大胆作文开始,从心理上不畏惧写作。不拘形式地大胆为文,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可以使学生不害怕作文,慢慢喜欢作文。教师可以通过不使学生受到内容和形式上的束缚,引导学生向生活、自然开放。强调学生作文情感的真实,放出心声。对于写作的内容,可以是学校发生的事情,可以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甚至是梦到的。内容可以五花八门:小实验、小制作、看的电视、开的晚会、做的游戏等。让学生自由写作,放胆为文,强调教师不给学生出题限制范围,但这并不代表教师撒手不管,而是要合理引导写作的内容范围,然后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开始探索,再到社会寻找思路和兴趣点,这样的作文,题材开阔而又内容丰富,学生的思维活跃,写作也就能够顺利进行。
三、观察方法——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情,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孩子们对于社会和大自然,永远是充满好奇的。一片树叶、一只蚂蚁、一个动听的故事,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新鲜有趣,都能让他们充满疑问与遐想。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做观察记录,在观察之后师生交流、归纳和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1.全面细致观察法。要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物。如观察一株花,就要用眼睛仔细地看它的花、茎、叶,对各部分的颜色、形状、姿态做全面的了解。2.重点观察法。根据事物的存在状态,观察有两种基本顺序。一种是空间顺序,多适用于静态观察。另一种是时间顺序,多适用于动态观察。3.比较观察法。所谓特点是指事物的个性差异,与众不同之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分析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除此之外,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授之以渔”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境界,只要我们给了孩子们一把打开梦想之门的钥匙,我相信,他们追寻梦想的脚步一定会更加坚定,而执着。
四、合理讲评——激发写作热情的一剂良药
“先写后教”的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写作,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写作完成之后,要合理有效的对作品进行讲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应认真准备好讲评课,突出训练重点和目标要求,肯定学生的写作成绩,提出表扬,举出学生作文的范例,朗读其中的佳作,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努力方向,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讲评方法。
1. 重点式讲评方法。根据小学作文的写作要求,指出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抓住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把它提到写作规律上来认识。2. 集体式讲评方法。教师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之后,挑选具有代表性的2至3篇学生作文,经过充分的准备,然后发挥全班学生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讨论的重点,最后师生共同进行作文讲评。3. 对比式讲评方法。在这种讲评方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将班级里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进行比较,这样会严重挫伤那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借助优秀作文,与班级学生作文进行对比,还可将不同写法、不同风格的作文对比,将一篇作文的原稿和修改稿对比,以利于启发学生辨别优劣,使学生懂得作文应当怎样写和不应当怎样写。4. 观摩欣赏式讲评方法。选择学生中写得好的作文,通过朗读和分析,让同学们欣赏,也可请写得好的学生谈谈自己作文的体会。还可以采用在课外传阅、作文朗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五、修改——点亮写作之路的明灯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文需要修改,改的目的在于深入揣摩,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习惯。修改是写作的一道重要工序,教给学生修改方法,不仅仅是个别词句的润饰,更是通篇文章的检查。修改作文可以在边读、边听和边想过程中进行,在诵读的过程中找出文章中要修改的地方。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先写后教”的“后教”应该注重修改策略。如可以采取四种方法:删:根据习作要求,经过分析思考,将习作中多余的字、词、句删去,力求准确,简洁、通顺。添:揣摩习作的意图,增添必要的字、词、段、标点,使作文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文字更形象生动。调:通过朗读体味,调整字、词、句、段的排列顺序,对顺序颠倒的部分进行尝试性调整,使作文通顺,合理。换:把词、句、段中搭配不妥或不准确的部分换掉。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必逐字逐句修改,改到无可再改的地步,而是侧重让学生养成修改的好习惯。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