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史稿》12卷,约540万字,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为脉络,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创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代,90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推动20世纪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是最先进的新型革命政党。它的产生,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众所周知,从18世纪特别是19世纪以来,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大大地落后了,逐渐演变成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摆脱日益严重的民族压迫和黑暗统治,中国先进分子曾历尽千辛万苦、相继不断地向西方学习,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发展和富强的道路,但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国家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坏。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社会,笼罩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气氛。中国社会急需新的革命阶级的兴起,急需新的革命理论的指引,急需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社会发展孕育着新理论和新政党产生的客观条件。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当时世界革命运动的兴起,把正在寻找出路的中国先进分子,从艰难的探索中带到豁然开朗的新天地,使他们看到了世界文明的新曙光和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瞿秋白当年曾欣喜地说: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赤色革命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生出极大的变动,使全世界的思想都受到它的影响。而在中国这样黑暗的悲惨的社会里,人人都想在生活的现状里开辟一条新道路,听着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不动心。因此大家都要来讨论研究俄国。于是,“五四”前后,中国人开始接受并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思想上产生新的飞跃,从而形成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学习苏俄、传播理论、发起组织、深入工农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在上海组织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从此出现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究中国社会状况和阶级关系,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纲领。毛泽东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建党初期,党虽然认识到中国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受到威胁,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等基本国情,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是基本国情的核心,因而普遍认为中国革命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革命。直至1922年6月党的二大时,才深刻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经济状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区别并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以及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与策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回答了中国究竟“向何处去”的大问题。党的二大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高纲领,是全党的奋斗目标。宣言同时指出:现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对象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中国现阶段革命的基本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77—78页。这是党的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大宣言并向全国人民指出了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前途。
此后,经过大革命失败后的艰苦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并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探索中,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提出了通过人民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等思想。他认为,在封建生产关系的废墟上不可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必须经过人民民主主义这个中间转换的社会形式。这个社会的前身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近百年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后身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只有先经过民主主义革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解放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才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物质基础。中国革命的这两个阶段必须有机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此必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作为中间转换的形式。否则,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正是根据这些思考,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论述了联合政府的思想。1949年,毛泽东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代表全党提出了建立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并把中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步骤概括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救国图存”、中国究竟“向何处去”,成为当时许多仁人志士所探索的大问题;而究竟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又是近代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关于社会发展方向的所有争论的焦点。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十多年顽强不屈的斗争,但是没有一个阶级、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认清这场斗争的本质,提出明确的革命纲领。这恰恰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才能真正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推翻反动统治的任务,建设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诚如毛泽东所说:“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可见,中国人民只是在找到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才在精神上处于主动地位,中国革命才逐步走上胜利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寻找到的指导自己前进、改变自己命运的真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人找到了“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上述历史考察说明,任何社会制度的建立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新中国建立后才选定的,而是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时就已经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选择好了,而且这种选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过程中是一直坚持、从未动摇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对中国国情不断认识和深化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历史。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了通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开启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社会团结稳定。
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央人民政府,立即宣布废除各国侵略者强迫中国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攫取的种种特权,结束了长期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历史,真正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此后,中国共产党开创独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社会团结稳定,开启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
邓小平在谈到这一点时曾十分肯定地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9页。“中国今天的形象,不是晚清政府、不是北洋军阀、也不是蒋氏父子创造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形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0页。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的基本目标和历史使命。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各项建设,中国共产党在短时期内发展了生产,稳定了秩序,巩固了人民政权。此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开创了独特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迅速建立起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了各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就。随后,全党开始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虽然后来党和毛泽东过于重视阶级斗争而出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失误,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其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社会的政权性质和中国社会形态结构发生了根本更替。中华民国政权,是在推翻封建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其间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两个阶段,最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所取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对外依附美国,对内挑起内战,更加失去民心。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总结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历史教训,逐步成熟起来,不但提出了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政治纲领和路线,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而且逐步得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成为受到广泛欢迎的社会中坚力量。谁赢得人民,谁就赢得胜利。人心向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要取代国民党,担负起主导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历史使命。再次,随着政权的更替,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上,不仅完成了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向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渡,而且摒弃了独裁专制政体,真正开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在社会的经济结构上,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取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经济,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旧有的经济结构;在思想文化结构上,逐渐完成了传统儒家文化、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以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继成为社会主体意识形态的更替过程,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结构的如此变动,表明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形态已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独立、民主、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是中华民族由苦难走向新生的世纪。在这一百年里,中国社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千真万确地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历史结论。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既是20世纪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必然结果,又是中国共产党发挥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变迁历史作用的根本标志,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推动20世纪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是最先进的新型革命政党。它的产生,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众所周知,从18世纪特别是19世纪以来,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大大地落后了,逐渐演变成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摆脱日益严重的民族压迫和黑暗统治,中国先进分子曾历尽千辛万苦、相继不断地向西方学习,以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发展和富强的道路,但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国家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坏。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社会,笼罩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气氛。中国社会急需新的革命阶级的兴起,急需新的革命理论的指引,急需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社会发展孕育着新理论和新政党产生的客观条件。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当时世界革命运动的兴起,把正在寻找出路的中国先进分子,从艰难的探索中带到豁然开朗的新天地,使他们看到了世界文明的新曙光和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瞿秋白当年曾欣喜地说: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赤色革命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生出极大的变动,使全世界的思想都受到它的影响。而在中国这样黑暗的悲惨的社会里,人人都想在生活的现状里开辟一条新道路,听着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不动心。因此大家都要来讨论研究俄国。于是,“五四”前后,中国人开始接受并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思想上产生新的飞跃,从而形成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学习苏俄、传播理论、发起组织、深入工农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在上海组织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从此出现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究中国社会状况和阶级关系,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纲领。毛泽东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建党初期,党虽然认识到中国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受到威胁,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等基本国情,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是基本国情的核心,因而普遍认为中国革命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革命。直至1922年6月党的二大时,才深刻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经济状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区别并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以及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与策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回答了中国究竟“向何处去”的大问题。党的二大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高纲领,是全党的奋斗目标。宣言同时指出:现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对象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中国现阶段革命的基本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77—78页。这是党的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大宣言并向全国人民指出了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前途。
此后,经过大革命失败后的艰苦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并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探索中,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提出了通过人民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等思想。他认为,在封建生产关系的废墟上不可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必须经过人民民主主义这个中间转换的社会形式。这个社会的前身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近百年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后身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只有先经过民主主义革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解放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才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物质基础。中国革命的这两个阶段必须有机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此必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作为中间转换的形式。否则,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正是根据这些思考,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论述了联合政府的思想。1949年,毛泽东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代表全党提出了建立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并把中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步骤概括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救国图存”、中国究竟“向何处去”,成为当时许多仁人志士所探索的大问题;而究竟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又是近代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关于社会发展方向的所有争论的焦点。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十多年顽强不屈的斗争,但是没有一个阶级、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认清这场斗争的本质,提出明确的革命纲领。这恰恰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才能真正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推翻反动统治的任务,建设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诚如毛泽东所说:“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可见,中国人民只是在找到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才在精神上处于主动地位,中国革命才逐步走上胜利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寻找到的指导自己前进、改变自己命运的真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人找到了“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上述历史考察说明,任何社会制度的建立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新中国建立后才选定的,而是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时就已经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选择好了,而且这种选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过程中是一直坚持、从未动摇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对中国国情不断认识和深化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历史。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了通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开启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社会团结稳定。
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央人民政府,立即宣布废除各国侵略者强迫中国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攫取的种种特权,结束了长期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历史,真正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此后,中国共产党开创独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社会团结稳定,开启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
邓小平在谈到这一点时曾十分肯定地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9页。“中国今天的形象,不是晚清政府、不是北洋军阀、也不是蒋氏父子创造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形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0页。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的基本目标和历史使命。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各项建设,中国共产党在短时期内发展了生产,稳定了秩序,巩固了人民政权。此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开创了独特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迅速建立起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了各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就。随后,全党开始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虽然后来党和毛泽东过于重视阶级斗争而出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失误,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其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社会的政权性质和中国社会形态结构发生了根本更替。中华民国政权,是在推翻封建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其间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两个阶段,最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所取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对外依附美国,对内挑起内战,更加失去民心。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总结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历史教训,逐步成熟起来,不但提出了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政治纲领和路线,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而且逐步得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成为受到广泛欢迎的社会中坚力量。谁赢得人民,谁就赢得胜利。人心向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要取代国民党,担负起主导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历史使命。再次,随着政权的更替,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上,不仅完成了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向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渡,而且摒弃了独裁专制政体,真正开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在社会的经济结构上,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取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经济,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旧有的经济结构;在思想文化结构上,逐渐完成了传统儒家文化、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以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继成为社会主体意识形态的更替过程,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结构的如此变动,表明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形态已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独立、民主、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是中华民族由苦难走向新生的世纪。在这一百年里,中国社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千真万确地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历史结论。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既是20世纪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必然结果,又是中国共产党发挥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变迁历史作用的根本标志,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