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心理学在传播史上留下的印迹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enw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两天的电,省一天的钱。”是某某冰箱的广告语,而它的原型是“用两天的电,掏一天的钱。”修辞学老师以这一字之差为例来解释陈望道先生的“调整说”——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传意达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细想这种调整的依据和目的,可知是根据对消费者的认知、情感、需要、动机等因素的心理分析来调整传播的内容,以达到广告所理想的传播效果。
  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在十九世纪中叶因在对心理现象的研究中引入了实验方法,逐渐地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心理学在经历了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学派的纷争后拓宽了研究领域,出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传播)系统的运行规律的学科,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展至今慢慢地在边缘学科的地位中找到其独特之处,并建构了议程设置、使用与满足、沉默的螺旋等一系列的理论。
  单是这样看来,心理学的历史并不算长,但分支众多,因能对行为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而在各个领域都有用武之地,理论丰富且体系较完整;相比较而言,传播学历史短暂,由于是在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所以学科的界限不明确,研究范围不外乎是传播行为,处在不断地自我完善过程当中。貌似这两门学科在普通人眼里是陌生的,可诚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个不起眼的小广告,其中就蕴藏了心理学和传播学的原理。两者的区别显而易见,但对两者的关联的系统研究却因其繁琐而少有人考察。
  在传播学史上的十四个里程碑中,半数以上的项目负责人是心理学家,这一偶然的发现激发了汪淼博士探索心理学和传播学之间的关系的热情,其《传播研究的心理学传统》沿着传播学学科史的发展路径,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切入去考察两个学科之间的理论、范畴和方法的交叉、借用、移植与融合等关系。
  该书是作者根据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修订而来,书的编排结构自然十分清晰。导言部分简要地梳理传播研究的各阶段的发展及其所受的心理学影响,从而提出了论题;主体部分分为三章,从传播效果研究和态度改变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符号互动研究和群体动力研究分别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等的源流关系来做出有力的论证。其中每一章都有相应的概述、分述和小结;结论部分对两者的关系做了系统的总结,明确地指出“心理学就融合在传播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当中”,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至于心理学在整个传播学中的影响则既是“源”又是“流”,相互补充,动态变化。除此之外,作者还提醒我们要重视传播学自身的独立价值,不要混淆它的原创体系。显然,要做到这些着实不易,需要耐下心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去考量这当中的种种交叉点。
  有交叉即有联系,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但联系也是有条件的。研究传播学背后的心理学传统不是硬扯关系,而是自然地剖析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注重的“刺激—反应”模式将人与其他动物放在同一水平上做实验,固然能得出因两者的共性而产生的相似结果,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分析学派将在神经症患者等病人身上得出的研究理论推广到正常人身上的做法忽视了健康人的心理机制。这两大心理学势力的缺陷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造成的创伤呼吁着关注人的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学第三大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在这一大背景下,作者观照当时传播学受人本主义倾向而产生的变化,发现根据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传播活动中,能否了解和把握传播活动中受众的内在需求是影响并决定传播效果是否理想、传播的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在对两者联系的剖析中,正是因为作者秉持着客观的态度而非简单的是非观念,所以才能在看到马斯洛的健康人格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病态人格理论的对立面的同时,找到两种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分别以广告说服和早期“知识沟”为例)并揭示它们是对人类“黑夜”面和“光明”面的统一!此外,从苏格拉底、孔子等先贤的“说向空中”中“撒播”这一形式以即时的交流的失败换取了思想的世代延续到“交流的不可能”和“传心术”(心有灵犀的“完美交流”)两难的传播思想史的思索正是源于作者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传播学和心理学的源流关系。
  值得强调的是,这本书不是案例汇集的故事书,它更像是一张吸引像我这样的门外汉在传播学领土上寻找心理学源流的藏宝图,随着传播学史的发展而前进,找到一把把钥匙后自己去打开相应的心理宝盒。因为传播学理论和心理学流派并不总是数学里的那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一把钥匙还可能打开不远处的另一个宝盒,甚至可能还有其他的宝盒等着我们去探索……
其他文献
内容简介  《梦书之城》作者瓦尔特·莫尔斯炮制的这个“美味童话”,带我们来到查莫宁大陆上最病态的城市斯莱德瓦亚,这里的房屋东倒西歪,健康人都有病,病人才最健康。  天赋超群的小克拉兹猫艾肖在女主人死后陷入了最大的危机。差点饿死街头之际,掌管城市的冷酷巫魔师苏库比乌斯·埃斯平与它签订了一份协议:直至下个巫魔满月,它将在巫魔师的黑色城堡度过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尝遍各种闻所未闻的美食,领略炼金术的奥秘
2012年12月9日上午,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组织编著,学习出版社、海南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丛书共20本,涉及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外交、国防、改革、开放等20个领域,旨在站在历史新起点,凝聚专家智慧,研究国家发展战略,献策国家发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丛书编委会主任迟福林认为,未来的5~10年是我国改革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
露西·曼德维尔(Lucie Mandeville),加拿大首席幸福导师、谢布克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授。  心理学有三大任务:一是治疗心理疾病;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好;三是发掘并培养天才。传统的心理学,侧重于治疗心理疾病,正如作者露西·曼德维尔在《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中所言,“心理学自问世以来就更偏向于关注人性的阴暗面”。当然,这并非因为“人性本恶”,而是因为人天生就容易被非正常的事物吸引。  另外,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乐陵作为抗战时期冀鲁边区的中心,八年抗战中抗日军民谱写了众多令人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乐陵抗战那些年那些事》就是一部集中挖掘、记载、弘扬这些动人事迹的重要著作。  《乐陵抗战那些年那些事》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之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边区是我党在华北领导的重要抗日根据地,而乐陵是当时冀鲁边区政治、军事、
电子工业出版社/9787121274930/2016-01/38.00  用日记的方式,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作者和他的团队进行内部创业——开发“家长汇App”的产品历程,向大家展现了一群从事互联网和教育培训的“北漂”们,在在线教育的风口下一同积极、勇敢、充满信心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过程。
回首改革开放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本书以丰富的笔触,从多个层面来回眸中国房地产这段历史进程,以“得与失”之主题来梳理这段道路,寻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地产变革的轨迹。    1998年7月3日,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这
本书的四十篇作品是李国文近年创作特色的代表作。作品以历代著名文人的命运遭际,才华成就,时代影响为撰写对象,以独到的眼光分析描写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陈词,笔耕学问。  从战国时的屈原起,到清末民初的王国维止,三千年来,中国文人,凡成功者,无一不累:大者,为濒于灭亡的国家累,为沦为蛮荒的土地累,为遭灾受难的百姓累,为文化赓续的前景累;小者,为名累,为利累,为奔走经营出人头地累,
9787565314995  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11-2012年卷)  赵秉志  13.00 2013-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11-2012年卷)》以我国刑事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视角,精选了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2009-2010年度向国家领导机关提交的研究咨询报告及其他对刑事法治建设有重大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收录43篇论文共分为7个
骆以军,1967年生于台北,台湾中生代代表作家。著有小说集《红字团》、《遣悲怀》、《月球姓氏》、《第三个舞者》等。《西夏旅馆》是骆以军耗时4年,在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的情况下写就的杰作。2010年获得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组委会认为这部小说“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空间符号,写出一部关于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传奇故事。”  6月上旬,这部
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建社近60年来,人民大学出版社把“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作为自己的出版理念,把服务教育、服务学术、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在全国出版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人民大学出版社始终以“学术出版”作为立社的品牌核心价值,以教材精品建设为核心,以学术著作与大众图书产品研发为外延,形成一体两翼的企业发展总体部署与发展方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