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f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收治的APL患者352例,其中高危组(WBC≥10×109/L) 118例,中低危组(WBC <10×109/L)2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

结果

高危组APL患者初诊PLT水平明显低于中低危组(P=0.003);高危组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S型比例高于中低危组(51.8%对28.2%,P <0.001);高危组患者早期死亡率为20.3%,显著高于中低危组患者的2.6%(P< 0.001),其完全缓解(CR)率及预计5年总生存(OS)率均低于中低危组(76.3%对94.9%,P<0.001;74.2%对93.7%,P<0.001);若除去早期死亡患者,则两组CR率与5年预计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82、0.481)。高危组患者预计5年无复发生存率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发生率分别为82.7%、9.4%,与中低危组的87.8%、1.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02);中剂量阿糖胞苷化疗及增加鞘内注射次数能降低高危组APL的CNSL发生率。

结论

高危组APL因有较高的早期死亡率和CNSL发生率,其预后明显较中低危组患者差;因此对于高危组APL患者的治疗更应重视降低早期死亡率及加强CNSL的预防性化疗。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s alkaline phosphatase, NAP)对中性粒细胞迁移、活性氧(ROS )生成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获得NAP高表达细胞株,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感染后细胞NAP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HL-60细胞经1.5% DMSO体外诱导分化为类中性粒细胞后进行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出现Ph-细胞染色体异常(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Ph negative cells, Ph-CA)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特征、染色体特点、转归,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7月接受TKI治疗后出现Ph-CA的8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R显带方法,BCR-AB L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sFLC )κ/λ比率(sFLCR)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清蛋白电泳(SPE)和免疫固定电泳(IFE)法检测血清单克隆蛋白(M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κ、λ的表达水平,分析初诊时sFLCR在MM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结果初诊时82例患者中SPE法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液科不同病房住院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耐药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细菌菌株及耐药性分析;采用SPSS 17.0及R3.0统计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843例患者共送检标本3 312份,其中596例患者共培养出634株(19.14%)阳性菌株,其中血液来源488株
目的探讨成人单体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细胞遗传学和预后特点。方法2002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诊断、治疗的96例细胞遗传学预后不良AML患者和1例预后中等单纯单体核型AML患者纳入研究,对比分析单体核型患者与其他不良遗传学预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97例患者中,单体核型者31例(占同期收治的AML患者的2.5%),按照美国西南肿瘤研究组预后分层标准,其中30例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