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率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5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血清游离轻链(sFLC )κ/λ比率(sFLCR)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清蛋白电泳(SPE)和免疫固定电泳(IFE)法检测血清单克隆蛋白(M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κ、λ的表达水平,分析初诊时sFLCR在MM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结果

初诊时82例患者中SPE法检测M蛋白阳性率为85.5% ,IFE法检测M蛋白阳性率为93.9%,sFLC异常以及sFLCR异常者占96.3%。初诊时高比率组(sFLCR≥100或≤0.01,42例)与低比率组(0.01 <sFLCR<100 ,40例)患者40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7%和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与低比率组患者比较,高比率组患者初诊时血肌酐值、浆细胞数、β2微球蛋白增高,血红蛋白降低,肾功能不全及需要透析者、DS分期Ⅲ期B组者、ISS分期Ⅲ期者、FISH检查异常者、λ轻链异常者较多,κ轻链异常者较少(P值均<0.05)。两组患者经过3~4个疗程诱导治疗后,高比率组和低比率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及其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2%对72.5%,P=0.012 )。初诊肾功能不全者(肌酐≥178 μmol/L, 14例)与肾功能正常者(68例)的2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对91.2%,P=0.894)。

结论

初诊时sFLC的检测相对于SPE和IFE法检测M蛋白对诊断MM有更高的敏感性;初诊时sFLCR明显异常的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肿瘤负荷和更强的侵袭性,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初诊时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获得与肾功能正常患者同样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描述一组颞叶起源的过度运动发作患者的电-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4月至2015年2月在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经手术证实起源于颞叶的过度运动发作1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发作病史、影像学改变、视频脑电图监测数据、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10例有先兆症状。发作期症状表现为剧烈动作的有7例,轻度动作的有5例。12例患者在出现过度运动症状的同时,对侧上肢或肢体有一定程度的僵硬或肌张力障碍样动作。8例
期刊
目的采用经颅磁刺激(TMS)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运动皮质兴奋性和皮质抑制环路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认知障碍专科门诊就诊的AD患者44例,bvFTD患者30例,健康对照44名,收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进行神经心理测试。采
期刊
期刊
目的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症(CBCPC)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功能,探讨NK细胞在CBCP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CBCPC初治患者、22例CBCPC缓解患者和12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NK细胞及其亚群比例,表面激活性受体NKG2D、NKp46、NKp44,抑制性受体CD158a、CD158b及穿孔素、颗粒酶β的表达。结果①初治组、缓解组患者CD3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s alkaline phosphatase, NAP)对中性粒细胞迁移、活性氧(ROS )生成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获得NAP高表达细胞株,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感染后细胞NAP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HL-60细胞经1.5% DMSO体外诱导分化为类中性粒细胞后进行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出现Ph-细胞染色体异常(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Ph negative cells, Ph-CA)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特征、染色体特点、转归,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7月接受TKI治疗后出现Ph-CA的8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R显带方法,BCR-AB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