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昌三中罗家校区(义坊学校),江西 南昌 330012)
[摘 要]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教师正确的教学语言观念,加强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加强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语言和学生有效沟通、配合,從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在此之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评价中教学语言运用存在问题
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的评断。通过课堂评价,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改正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快速实现教学目标。然而,许多教师采用的评价方法仍是以批评为主,不重视教学语言的运用。对于很多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一旦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无法让教师满意,那么教师就会以批评的方式,否定学生的努力。而这往往会打击到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还会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排斥语文的学习,甚至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阴影,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学语言中带有命令语气
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经常用带有命令意味的话语进行教学,也往往喜欢将课堂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意见以及想法。然而面向学生的教学终究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命令式教学语言明显与这种教学本质处在对立的位置,其不仅使学生的思想僵硬、呆板,还毁掉了学生想要创新的欲望,限制学生思想的无限可能性,最后学生学习只能被动地依靠教师,缺乏自主性。
3.教学语言的问答方式存在问题
随着新时代、新思想的到来,很多教师逐渐意识到旧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今的教学要求,响应时代条件而诞生的新模式必然会以学生为核心。因此,为使教学質量能够得到提高,教师开始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上,还是会有一个常规性错误,那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通过提问,再由学生回答的方式。然而这是极为片面的想法,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并没有获得真正平等交流的资格。同时一旦提问过度,对课堂教学进度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且学生也会顾虑回答不正确的后果,导致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甚至最后出现学习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学习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没有存在感的现象。
4.教学语言对学生能力和性格的培养存在问题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很关键的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力,更何况语文与教学语言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教学语言虽然在语文课堂上得到运用,但往往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对学生能力和性格的培养没有一点效果。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考试分数,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填鸭式的方法,将所有学习资料知识强行灌输给学习,完全没有考虑利用教学语言指导学生。而且有些教师就算使用了教学语言,也只是沦为形式,只教会学生唯一的解答技巧,没有想过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见,教学语言根本没有发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的培养作用。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对策
1.树教师立正确的教学语言观念
首先要完成命令式语言向讨论式语言的转变。教师应将课堂主体转移向学生,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权力,体现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避免教师主观意念对学生的干扰甚至强迫,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学习。另外,教师应将发言权同样转移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学语言也需要完成命令式语言向讨论式语言的转变,以一种讨论的语气邀请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自愿性、主动性参与交流中,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其次要完成批评式语言向鼓励式的转变。以往的课堂评价中,教师往往会因学生的成绩不佳而进行严厉的评价,而新的教育模式,拒绝使用这种评价方式去否定学生。教师不能仅凭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还应结合学生的优点。在学生进步的时候,教师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在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教师也应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2.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关键性联系。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情况。尤其是大多数新教师,明明具备相当多的语文知识量,并且也已经掌握到非常透彻的地步,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却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教师自身表达能力不足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相关的知识,最好能够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还能与学生拉近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专业语言的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常见的主要体现为四种现象:
一是普通话运用不熟练。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熟练的运用普通话,这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致命伤,因为普通话能代表教师的语文能力,若是普通话都不能够熟练掌握,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心。
二是缺乏自身的见解。有些教师教学过程中,专业术语的运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只会将教材中知识完整地复述一遍,缺乏自身的见解,以致学生觉得教师所讲内容过于古板、刻意、无聊。
三是在教学中采用的语气词过多,导致教学语言运用不自然,学生在听课时难以理解。
四是讲课时语调单一,缺乏感情,一旦时间久了,学生就会逐渐觉得无聊至极,学习欲望也容易受到打击。
3.提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能力
构成语文教师表达能力的几个方面:一是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先理清楚教学内容,并整理成流畅的思路,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思路不清晰而导致表达顺序混乱的情况;二是灵活应变能力。教师需要应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灵活应变能力,以便从容引导每位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三是语言驾驭能力。教育教学中,关于语言驾驭能力的运用一直是一个难题,不仅要求教师的语言具备说服力,同时还不能对学生造成思维禁锢;四是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具备的基础教学条件就是拥有清晰的表达能力,能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发挥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发挥自主性,主动明确自己想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思想,以觉悟的信念、坚定的态度加强学习的欲望。
其次,教师还应加强思维的灵活性,增加自身的知识量,提高语言基础。
第三,对以往教学中进行反省,找出教学语言运用的漏洞,并及时加以改正。最后,积极寻找锻炼的方式,如多和学生进行日常交流,或阅读一些文学书籍等,都能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媒介,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应重视教学语言的运用。面对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合理运用语文教学语言和学生相互沟通、配合,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范宏芳
[摘 要]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教师正确的教学语言观念,加强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加强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语言和学生有效沟通、配合,從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在此之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评价中教学语言运用存在问题
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的评断。通过课堂评价,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改正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快速实现教学目标。然而,许多教师采用的评价方法仍是以批评为主,不重视教学语言的运用。对于很多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一旦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无法让教师满意,那么教师就会以批评的方式,否定学生的努力。而这往往会打击到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还会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排斥语文的学习,甚至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阴影,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教学语言中带有命令语气
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经常用带有命令意味的话语进行教学,也往往喜欢将课堂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意见以及想法。然而面向学生的教学终究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命令式教学语言明显与这种教学本质处在对立的位置,其不仅使学生的思想僵硬、呆板,还毁掉了学生想要创新的欲望,限制学生思想的无限可能性,最后学生学习只能被动地依靠教师,缺乏自主性。
3.教学语言的问答方式存在问题
随着新时代、新思想的到来,很多教师逐渐意识到旧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今的教学要求,响应时代条件而诞生的新模式必然会以学生为核心。因此,为使教学質量能够得到提高,教师开始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上,还是会有一个常规性错误,那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通过提问,再由学生回答的方式。然而这是极为片面的想法,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并没有获得真正平等交流的资格。同时一旦提问过度,对课堂教学进度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且学生也会顾虑回答不正确的后果,导致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甚至最后出现学习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学习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没有存在感的现象。
4.教学语言对学生能力和性格的培养存在问题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很关键的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力,更何况语文与教学语言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教学语言虽然在语文课堂上得到运用,但往往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对学生能力和性格的培养没有一点效果。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考试分数,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填鸭式的方法,将所有学习资料知识强行灌输给学习,完全没有考虑利用教学语言指导学生。而且有些教师就算使用了教学语言,也只是沦为形式,只教会学生唯一的解答技巧,没有想过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见,教学语言根本没有发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的培养作用。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对策
1.树教师立正确的教学语言观念
首先要完成命令式语言向讨论式语言的转变。教师应将课堂主体转移向学生,可以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权力,体现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避免教师主观意念对学生的干扰甚至强迫,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学习。另外,教师应将发言权同样转移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学语言也需要完成命令式语言向讨论式语言的转变,以一种讨论的语气邀请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自愿性、主动性参与交流中,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其次要完成批评式语言向鼓励式的转变。以往的课堂评价中,教师往往会因学生的成绩不佳而进行严厉的评价,而新的教育模式,拒绝使用这种评价方式去否定学生。教师不能仅凭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还应结合学生的优点。在学生进步的时候,教师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在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教师也应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2.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关键性联系。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情况。尤其是大多数新教师,明明具备相当多的语文知识量,并且也已经掌握到非常透彻的地步,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却无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教师自身表达能力不足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相关的知识,最好能够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还能与学生拉近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专业语言的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常见的主要体现为四种现象:
一是普通话运用不熟练。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熟练的运用普通话,这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致命伤,因为普通话能代表教师的语文能力,若是普通话都不能够熟练掌握,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心。
二是缺乏自身的见解。有些教师教学过程中,专业术语的运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只会将教材中知识完整地复述一遍,缺乏自身的见解,以致学生觉得教师所讲内容过于古板、刻意、无聊。
三是在教学中采用的语气词过多,导致教学语言运用不自然,学生在听课时难以理解。
四是讲课时语调单一,缺乏感情,一旦时间久了,学生就会逐渐觉得无聊至极,学习欲望也容易受到打击。
3.提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能力
构成语文教师表达能力的几个方面:一是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先理清楚教学内容,并整理成流畅的思路,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思路不清晰而导致表达顺序混乱的情况;二是灵活应变能力。教师需要应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灵活应变能力,以便从容引导每位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三是语言驾驭能力。教育教学中,关于语言驾驭能力的运用一直是一个难题,不仅要求教师的语言具备说服力,同时还不能对学生造成思维禁锢;四是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具备的基础教学条件就是拥有清晰的表达能力,能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发挥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发挥自主性,主动明确自己想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思想,以觉悟的信念、坚定的态度加强学习的欲望。
其次,教师还应加强思维的灵活性,增加自身的知识量,提高语言基础。
第三,对以往教学中进行反省,找出教学语言运用的漏洞,并及时加以改正。最后,积极寻找锻炼的方式,如多和学生进行日常交流,或阅读一些文学书籍等,都能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媒介,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应重视教学语言的运用。面对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合理运用语文教学语言和学生相互沟通、配合,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