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x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笔者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通过训练他们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出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
  三、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四、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使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地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刊讯】 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和天津市政府在京联合召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是2014年10月3日国务院批复《实施方案》以来,首次正式对《实施方案》作出说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天津市委常委袁桐利,以及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代表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主持。  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史,在很早以前我国就开始修建水闸.水闸在进行防洪、航运、灌溉和排涝工作上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环保和物联网原本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名词,但是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信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两者的结合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环保物联网。众所周知,物联网被认为
【摘 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开展趣味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且有效途径。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学习以及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和学习中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77-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实验
姓氏起源rn远古黄帝时候,有个医官叫俞,他就是喻姓的祖先.俞医官的后人早先还姓俞,也多数善于医药这一行,比如到了五代的时候,就有个人叫俞药.而到南宋时,俞姓里有个俞樗,聪
【摘要】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以及过于密集,造成了人们住房问题的紧张,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起来,而且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对住房建筑的要求同样的在不断增加,因此房建工程在保证其施工质量,保证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的前提下,一定要做好现场施工的管理以及现代化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本文主要分析探讨的就是房建工程现场施工的常见施工技术及其具体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房建工程;现场施工;
【摘要】绿色施工技术是以传统施工工艺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施工技术,对整个建设工程有着积极作用,不但能够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还能有效的保护周围的施工环境不被破坏。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保意识的加深,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能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节约施工单位的预算成本,增加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家经济实力提升,各项技术内容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工民建施工规模,使得工民建筑工程施工取得进步.工民
童年的梦rn受父母的熏陶,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并常和二弟为争看《彭公案》、《济公传》、《薛仁贵征东》等小说而发生争执,甚至将书撕扯坏了.rn1946年2月,村学校刚刚复课,当时
新课改之后,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宽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结合现代生产、生活的足够数量的习题,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生的数学得到充分发展。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