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镇边圉:辽朝部族军驻防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go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朝部族军驻地以契丹内地为中心向外延伸,形成南、北、东、西四大驻防区。至辽朝末年部族驻军兵力约达22万,除西部驻防区外,其他三区的平均兵力为7万。各驻防区内的部族军多驻扎在水草丰美的游牧区。受牧场因素影响,各驻防区部族军兵力涨幅较为缓慢,部族军亦始终未能大量进驻非游牧区。基于其驻防特点,部族军在面对游牧区部族动乱时,反应较为迅捷,而面对非游牧区的变动时则略显迟缓。从整体上看,部族军在辽朝驻防体系中占据特殊位置,在本职之外,协助与制约宫帐军和京州军,展现出多重职能。辽朝部族军的驻防反映出统治者在国家发展上所实行的均衡战略:兼顾草原因素与农耕因素,并一直在二者的互动之中寻找契合点。此种理路引导之下,统治者以部族驻军为基础,联合宫帐军与京州军构筑起辽朝的驻防体系,并通过分割驻防区、建立地方军事管理机构等方式来巩固和完善这一体系。在均衡战略的理念下,实现草原与农区的互动发展。
其他文献
在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和能源产品价格下跌形势下,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开发和投资增长模式面临挑战,急需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适时转换动能。本文利用199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和随机森林方法,从影响因素、地区比较和动能转变三个方面探究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资源依赖性和投资主导特点,面临消费扩大与升级的双重任务,但地区贫困与消费能力有限导致消费潜力释放困难;第二产业投资效益下降,经济结构失衡与环境问题突出;低成本要素驱动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人力资本投资与储备不足
布依语存在话题结构。布依语是典型的分析型语言,形态不发达,语序是体现话题最重要的手段。话题标记使用灵活,大多出现在口语中,书面语以韵文体口头文学作品为主。句法上,布依语的话题总在句首出现,话题后可加话题标记,存在单话题句和双话题句,话题可用无标记手段和有标记手段标识。语序是标识话题最主要的手段,最常见的语序结构为"NP1(话题)+V+NP2",其中布依语的主语、宾语和状语可充当话题。主语作话题是不及物动词的单一论元或及物动词的施事论元;宾语作话题是宾语话题化的体现,语序调整为"NP2(话题)+NP1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创造性、技能性要求提高,农民工被"挤出效应"明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系列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和实施办法,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机遇。尽管如此,返乡创业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仍非常低。农民工是否愿意返乡创业,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等问题备受政府部门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交互决定论"的指导下,构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以QB村返乡农民工旅游创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QB村返乡农民工旅游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一级指标包括个
汉语老借词"着"在侗台语中多有存在,其借入时间早于与中古汉语对应的老借词主体层,但南部壮语中"着"的使用不普遍。靖西壮语也存在汉语老借词"着",可能原有阴阳两调,后阳调变入阴调,合为第7调。靖西壮语汉语老借词thok^7 "着"可充当实义动词"使……附着"、被动标记和词内成分。作为实义动词,经历了"使固体附着’"沾染液体/使液体附着’"沾染气味/使气味附着’"沾染某些不良行为/使某些不良行为沾上"等演变阶段。作为被动标记,其泛化程度有限;只能与表消极的、不情愿的心理活动动词搭
本文主要从中华民族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形成的环境和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的基本结构等三方面对于各民族共创中华民族予以探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再到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三个阶段,即各民族在多元发展中形成共同性和内在联系的自发阶段,清中期后各民族选择"中华民族"作为团结各民族抵抗外来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旗帜和象征的自觉阶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识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第三个阶段。关于中华民族形成的环境与基本特征,本文认为辽阔统一的伟大祖国疆域和数千年悠长的中华历史长河是各民族最终汇聚成中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快速蔓延,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相继成为疫情重灾区。截至2020年4月中旬,全球确诊病例超过240万,非洲病例超过2万。由于疫情早期对输入性病例的防控出现漏洞,导致不少来自欧洲的病毒携带者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流入非洲国家,成为当地疫情初期的主要病例和病毒社区传播的主要传播源。相比较而言,较低的国际流动性和滞后的病毒检测能力被认为是非洲确诊病例数较少的主要原因。然而,鉴于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和非洲国家国情,国际社会普遍预估非洲疫情的爆发已是高概率事件,随着大多数国家获得病毒检测试剂并
本文立足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性等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把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置于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大脉络中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凸显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费孝通民族研究理论的回顾与反思,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和特点及其对新时代民族研究的重要启示。文中强调历史上各民族历经"合之又合"的内在运行机制,是在交往交流交融基础上的内在统一。费孝通的研究超越了传统的单一民族研究的限制,从区域和网络来研究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方法论上的拓展。不同的历史文
传染病的爆发事关病毒扩散与传播,也是社会文化现象。重大突发疫情的防控和治理早已越出医学范畴,成为一项与人口流动、医疗体系、政府体制、社会动员及信息技术等诸社会要素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现代都市因其高密度的人口与经济聚集及高强度的流动成为疫情扩散与防控的前线。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全球肆虐的当下,国际一线城市的疫情防控更成为全球抗疫战争成功与否的关键节点。考察现代都市的疫情防控对进一步思考都市生活方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亚洲最为重要的金融与航运枢纽的新加坡因其对疫情迅速有效的应
各民族生存环境的改变会引起族际关系变迁。明清时期先后在武陵地区设置卫所,推行改土归流,对社会治理方式进行重大改革。改革引发的移民迁徙流动导致武陵地区的族际居住格局发生变化,进而对族际关系构成影响。武陵地区的族际关系在变迁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族际冲突和族际交融两种状态。影响族际关系变迁方向的主要是文化差异和资源竞争两个要素。文化差异在族际接触的初期对族际关系形成主要影响,文化差异越大族际接触的拒斥性回应越激烈,也越容易造成族际冲突。资源竞争则是族际接触持续一段时间后影响族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当某一主体认为出现明显
独龙族世居中缅边境,分布于云南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过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较大。作为"直接过渡"、跨境和人口较少民族,其贫困状况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成为落实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帮扶政策的重点服务对象,2018年底,独龙族顺利实现了整族脱贫,其脱贫攻坚实践被媒体誉为"独龙江模式"。本文遵循经验研究路径,以全国唯一独龙族聚居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为个案,运用文献、家计调查、话语分析等方法,将自"直接过渡"以来至今该地区70年的民族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