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让世人瞩目的巨大的文化、艺术品市场。其中雕塑艺术市场是个非常矛盾的、令人难以捉摸的市场,可谓一个“乱”字。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雕塑行业的生存状态,全面了解中国雕塑艺术市场,疏通、理顺其市场流通渠道,总结其发展规律,摸清其发展趋势,更重要地是要启动这个巨大的市场,挖掘这个市场潜在的巨大资源,挖掘其市场潜力,依靠广告这个调节市场的有效手段来盘活这个巨大的艺术品市场,对中国雕塑行业生态进行调查势在必行。这次调查,对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市场;行业调查;收藏实用;广告宣传
Abstract: China is a great arresting market for artwork, of which sculpture market is very inconsistent and elusory that is described as disordered. In order to know Chinese sculpture industry and its market backwards, and in order to smooth the circulating, to sum up the developing rules, and what’s more important is to start-up the immense market, to find its latent power, and to activate the arresting artwork market by advertisement which is available in adjusting market, it is imperative under the situation to have a sculpture industry survey in China. This survey has a very 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ulpture in dustry.
Key Words: art market; business research; practical collection; advertisementpropaganda
任何一种市场的研究工作都离不开调查工作,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成功上市、投放市场、获取高额的回报也离不开先期的市场调查,所以说市场调查研究工作是现代经济生活、现代市场经济的工作基础和取胜的保障。《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知己知彼”的用兵法则也是市场营销的法则,是纵横战场与商场“百战不殆”的胜利法宝。中国雕塑艺术市场的启动与开发,我认为也应遵守这个法则。
一
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艺术成就堪称“当惊世界殊”,中国的文化艺术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与重视,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基于此,中国就成了一个让世人瞩目的巨大的文化、艺术品市场。在这个市场当中,文化的输入与输出同时在进行着,但是输入的东西远远要大于输出的。在这个不均衡的市场当中,有个独特的细分市场,那就是雕塑艺术市场。雕塑艺术市场是个非常矛盾的、令人难以捉摸的市场,有时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一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集雕塑、建筑、环境于一体的公共艺术出现了难以遏制的发展势头,大量城市雕塑以惊人的速度在城市、城镇、乡村的广场、路边、道口迅速“诞生”,而且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谁也没有办法预测。作品的水平高低姑且不说。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雕塑产业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的传统手工艺濒临绝境,无人可传。也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人扔掉了祖传的绝技,走上了一条西洋雕塑加工的道路,靠廉价的、低附加值的产品换取市场份额,还美其名曰“产业结构转换”,而且也很快发了家,致了富,狠赚了一大笔美金、马克与欧元。另一方面,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广泛重视,中国的艺术品投资与收藏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一些有文物价值的、传统的佛造像和工艺雕刻品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有幸得到了一些有效的保护。值得欣慰的是,还有极少的一些艺术家(包括民间艺人)在默默地拾起先人的技艺进行自甘寂苦的传承、挖掘与创新,在复制着过去“古老的故事”。这股冰山之下的涓涓细流,有时也汩汩作响,听到了市场的回声。再一方面,相对于国画(水墨画、彩墨画)、油画、版画和书法而言,中国当代雕塑家的作品在收藏市场却一直低迷,经常处于流拍的尴尬境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国内外的投资者对艺术家和他的作品缺乏全面的了解,艺术家本身缺乏宣传频率和宣传规模;一是媒体宣传导向不对,重要宣传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外国艺术家身上;一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政府官员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动辄斥巨资购进外国所谓大师的所谓真迹,而忽略了本土艺术家的价值;一是由于雕塑家自己忙于到处搞工程赚钱而忽略了创作水平的提升,或是不屑于市场而自缚书斋,或是无力于市场也缺少面对市场的勇气,或是不能正确地了解自己而忘乎所以;再者就是雕塑创作是个艰苦的过程,需要的工期长,投资的成本也大,雕塑家期望的投资回报也大,价位只能就高而不能就低,否则无钱可赚。
最重要的一方面,我以为是缺乏市场的中间环节,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有效的代理机制,没有雕塑艺术品进入市场的正确渠道,所以只能流而不通,流而难拍了。而这个关节的疏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广告。说起广告,大家可能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广告,但是就是想不到有几个艺术品的广告。总而言之,中国的雕塑艺术市场可谓一个“乱”字。然,怎一个“乱”字了得?
二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雕塑行业的生存状态,全面了解中国雕塑艺术市场,疏通、理顺其市场流通渠道,总结其发展规律,摸清其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要启动这个巨大的市场,挖掘这个市场潜在的巨大资源,挖掘其市场潜力,依靠广告这个调节市场的有效手段来盘活这个巨大的艺术品市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雕塑年鉴》编委会、中国《雕塑》杂志社决定联合发起首度“中国雕塑行业生态调查”。这次调查工作将于2006年8月初开始到12月底结束,在创意之初就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雕塑学会、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和相关媒体的大力支持。这次调查,对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首先,调查报告和结果可以为国家职能管理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时,提供极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依据,为中国雕塑行业的健康发展导航;其次,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促进中国雕塑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寻找存在的影响雕塑事业发展的根本症结;再次,可以了解各阶层雕塑家的生存状态,对雕塑家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当代艺术家自由结成群落的现象与原因,了解雕塑家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给有关方面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以保障雕塑家的合法权益;然后,可以对中国的石雕、木雕、牙雕、玉雕、竹雕、骨雕、泥塑、瓷塑、陶艺等雕刻产业基地和各级工艺美术之乡、雕塑之乡,以及由来已久的民间雕刻艺人聚集的群落进行一个大盘点,挖掘潜藏的资源,发挥其巨大的优势;最终,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雕塑艺术市场的健全化、合理化、规范化,从而启动中国艺术品的广告市场。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广告完全可以改变这种低迷不景气而又混乱没有头绪的不良状态,使之走出低谷。
中国雕塑艺术市场或者说中国雕塑行业是一个大市场,根据这个行业的结构或者与这个行业息息相关的领域,我们把雕塑行业划分成七个细分市场,即艺术家(个人)、艺术机构、行业协会(学会)、会展业、媒体、产业基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七个目标市场。这七个细分市场可以说是中国雕塑行业(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雕塑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也共同构成了中国雕塑行业的生存环境。为了配合此次调查,还将召开以“雕塑与生态”为主题的第12届“中国雕塑论坛”。此次调查工作将努力地按照市场调查的规范流程来进行。作者拟定了创意策划书的草稿之后,先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中国《雕塑》杂志社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探讨,得到首肯后又征求了全国城雕委、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主要领导和一些著名雕塑家的意见,并组织了小规模的探测性调查,反复修改了调查样本。于是,就确立产生了这次调查活动的主题“行业生态”。
因限于人力和物力,我们的调查不可能全面地展开,只能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典型调查,在选定的调查区域内进行实地调查,也根据区域的不同来确定不同样本的数量。而样本的选择则采取判断抽样的方法。
在问卷的设计上,采用了自填问卷的形式。样本的发放,一部分通过邮寄,另一部分则通过我们在调查区域设立的召集人直接发送到被访者的手中。被访者填答完毕后再统一寄回,或者通过网络发送回调查组。在设计问卷时,我们完全从被访者的角度出发,为被访者着想,尽量避免了刺激被访者的问题和涉及被访者隐私的问题,基本认清了阻碍调查顺利进行的因素。还有,在设计问卷时,我们还尽量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被访者的尊重,多使用封闭式问题,而在征询对方意见时则使用开放式问题,给被访者以足够的空间。设计的问题多体现了对被访者的关心,对他所处的环境表示关心,对他的发展机遇表示关心,对他所取得的成绩感兴趣,对他的走进市场的实力感兴趣,而不关心他的权力和金额的多少。
关于这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了解艺术家个人或艺术团体接触媒体的情况,接触广告的情况,了解艺术家个人、艺术团体(机构)、行业领导、管理机构、相关的媒体、会展企业、产业基地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需要,发现个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寻求满足他们需要的途径,从而推动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
三
中国大型雕塑作品或者说公共艺术、城市雕塑项目的决策权掌握在政府领导手中,并不是按照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运作的。那么,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对它就没有什么效果,就不会产生什么作用。所以,中国大型雕塑工程建设项目不能也不可能用市场机制来平衡。
中国雕塑艺术品能走进市场的就是架上雕塑(包括工艺美术品)。而架上雕塑在刚刚迈进市场之时就走上了歧途,走进了所谓高档社区里的私人空间,从一个象牙塔的塔尖跳到了另一个象牙塔的顶端。事实上,中国雕塑艺术品的收藏市场是多层次的,收藏者有高端的精英,也有收入颇丰的中等收入阶层,而后者才是最大的艺术品消费市场。
中国雕塑艺术品初涉市场,雕塑家们对市场、对商品经济可以说一头雾水,洞其玄机者则如凤毛麟角。刚开始,大家一度看好艺术博览会。但由于现在艺博会举办得太多太杂,参展的人员鱼龙混杂,作品水平参差不齐,成交的机率太小,所以大部分刚开始热衷于是的参展者逐渐淡出了艺博会市场。对于雕塑家来说,拍卖会好像又成了希望之所在。然而,这么多年下来拍卖会的结果却不能尽如人意,令人大失所望。连连的流拍、鲜有的成交量、低迷的价格,几乎伤透了雕塑家们的心。只有极少的雕塑家有幸成交,但成交的价位也不是太理想,“爆棚”的现象几乎没有。为什么如此?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就是缺乏广告的有效引导。
面对高端消费者没有什么不对,他们有收藏的条件,出的价位也较高。但是相对来说,他们在交易时始终站在主动的地位,而雕塑家则是被动的。他们又是一个极少的群体,能纳入他们视野的雕塑家则又是屈指可数的。所以,雕塑家们应该重新选择自己的目标消费群,应该把目光转移到一个更大的消费市场——那些中等收入的人群。
这些人才是中国社会的中坚。他们有文化,有品位,也具备一定的收藏实力与条件。雕塑家要让自己的雕塑作品摆进他们的厅堂,把雕塑作品转化成装点他们家居环境的实用艺术品,使“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艺术为人民服务,为大众服务,(下转第61页)(上接第55页)才是越走越宽的坦途。把艺术还给人民不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之时充分考虑到这些消费者的需求,要把艺术与实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新的市场和经济增长点。如果艺术品不能进入到流通领域,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所在。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而是雕塑家应该时刻注意消费者,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心上。这样,通过种种的展览展示和广告宣传活动,这样的作品就会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这样的局面,恐怕是每个雕塑家都希望看到的。
四
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导,作为商品社会的马前先行,在引导消费、促进流通、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功效和作用有目共睹,被世人所认可。然而,在不少中国人的心目中,特别是艺术家的心目中,广告充满了铜臭气,是俗不可耐的东西,似乎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行当,是骗人的手段,普遍认为好的东西不需要做广告,做广告的都不是什么好产品。所以,大家千方百计地要回避“广告”这个字眼,千万小心不可与广告搭界沾边,好像广告是洪水猛兽,是非典病毒,是不光彩的代名词。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错误思想在做怪。这种对广告的误解是非常有害的,是非常错误而且要不得的。作为艺术家,向来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要更新观念,要勇于撇开“假清高”,更不要囿于世俗窠巢,要勇于面对现实,要善于接受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有效传播方式,善于利用广告传播手段来提高自己和作品的影响力。这也是我们这次调查活动另一个潜藏的目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之中,每个人都生活在广告的包围、渗透之中,广告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你的消费观念,左右了你的生活,你已经与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艺术家来说,在生活当中你追求品牌、名牌的消费,驾驶名牌车辆,到名酒店、名饭店为座上宾,到风景名胜旅游,看电视、读报刊、听广播,接收工程招标信息,利用网络聊天、发布自己的作品,在自认为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等等,都说明了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广告的影响,而且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广告”这个手段。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广告是受人尊敬的,广告是受法律保护的正当的经济行为,是开拓市场、宣传产品和服务的最有效的手段,是作品商品化、艺术市场化的催化剂,是增加影响力、塑造知名度最有力的工具。在市场经济中,在社会生活中,既然广告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我们何不正视它,有效地、合理地利用它,让它更好地帮助我们,启动这个商品无限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呢?
关键词:艺术市场;行业调查;收藏实用;广告宣传
Abstract: China is a great arresting market for artwork, of which sculpture market is very inconsistent and elusory that is described as disordered. In order to know Chinese sculpture industry and its market backwards, and in order to smooth the circulating, to sum up the developing rules, and what’s more important is to start-up the immense market, to find its latent power, and to activate the arresting artwork market by advertisement which is available in adjusting market, it is imperative under the situation to have a sculpture industry survey in China. This survey has a very 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ulpture in dustry.
Key Words: art market; business research; practical collection; advertisementpropaganda
任何一种市场的研究工作都离不开调查工作,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成功上市、投放市场、获取高额的回报也离不开先期的市场调查,所以说市场调查研究工作是现代经济生活、现代市场经济的工作基础和取胜的保障。《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知己知彼”的用兵法则也是市场营销的法则,是纵横战场与商场“百战不殆”的胜利法宝。中国雕塑艺术市场的启动与开发,我认为也应遵守这个法则。
一
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艺术成就堪称“当惊世界殊”,中国的文化艺术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与重视,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基于此,中国就成了一个让世人瞩目的巨大的文化、艺术品市场。在这个市场当中,文化的输入与输出同时在进行着,但是输入的东西远远要大于输出的。在这个不均衡的市场当中,有个独特的细分市场,那就是雕塑艺术市场。雕塑艺术市场是个非常矛盾的、令人难以捉摸的市场,有时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一方面,随着中国城市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集雕塑、建筑、环境于一体的公共艺术出现了难以遏制的发展势头,大量城市雕塑以惊人的速度在城市、城镇、乡村的广场、路边、道口迅速“诞生”,而且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谁也没有办法预测。作品的水平高低姑且不说。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雕塑产业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的传统手工艺濒临绝境,无人可传。也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人扔掉了祖传的绝技,走上了一条西洋雕塑加工的道路,靠廉价的、低附加值的产品换取市场份额,还美其名曰“产业结构转换”,而且也很快发了家,致了富,狠赚了一大笔美金、马克与欧元。另一方面,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广泛重视,中国的艺术品投资与收藏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一些有文物价值的、传统的佛造像和工艺雕刻品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有幸得到了一些有效的保护。值得欣慰的是,还有极少的一些艺术家(包括民间艺人)在默默地拾起先人的技艺进行自甘寂苦的传承、挖掘与创新,在复制着过去“古老的故事”。这股冰山之下的涓涓细流,有时也汩汩作响,听到了市场的回声。再一方面,相对于国画(水墨画、彩墨画)、油画、版画和书法而言,中国当代雕塑家的作品在收藏市场却一直低迷,经常处于流拍的尴尬境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国内外的投资者对艺术家和他的作品缺乏全面的了解,艺术家本身缺乏宣传频率和宣传规模;一是媒体宣传导向不对,重要宣传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外国艺术家身上;一是有很大一部分的政府官员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动辄斥巨资购进外国所谓大师的所谓真迹,而忽略了本土艺术家的价值;一是由于雕塑家自己忙于到处搞工程赚钱而忽略了创作水平的提升,或是不屑于市场而自缚书斋,或是无力于市场也缺少面对市场的勇气,或是不能正确地了解自己而忘乎所以;再者就是雕塑创作是个艰苦的过程,需要的工期长,投资的成本也大,雕塑家期望的投资回报也大,价位只能就高而不能就低,否则无钱可赚。
最重要的一方面,我以为是缺乏市场的中间环节,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有效的代理机制,没有雕塑艺术品进入市场的正确渠道,所以只能流而不通,流而难拍了。而这个关节的疏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广告。说起广告,大家可能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广告,但是就是想不到有几个艺术品的广告。总而言之,中国的雕塑艺术市场可谓一个“乱”字。然,怎一个“乱”字了得?
二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雕塑行业的生存状态,全面了解中国雕塑艺术市场,疏通、理顺其市场流通渠道,总结其发展规律,摸清其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要启动这个巨大的市场,挖掘这个市场潜在的巨大资源,挖掘其市场潜力,依靠广告这个调节市场的有效手段来盘活这个巨大的艺术品市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雕塑年鉴》编委会、中国《雕塑》杂志社决定联合发起首度“中国雕塑行业生态调查”。这次调查工作将于2006年8月初开始到12月底结束,在创意之初就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雕塑学会、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和相关媒体的大力支持。这次调查,对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首先,调查报告和结果可以为国家职能管理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时,提供极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依据,为中国雕塑行业的健康发展导航;其次,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促进中国雕塑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寻找存在的影响雕塑事业发展的根本症结;再次,可以了解各阶层雕塑家的生存状态,对雕塑家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当代艺术家自由结成群落的现象与原因,了解雕塑家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给有关方面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以保障雕塑家的合法权益;然后,可以对中国的石雕、木雕、牙雕、玉雕、竹雕、骨雕、泥塑、瓷塑、陶艺等雕刻产业基地和各级工艺美术之乡、雕塑之乡,以及由来已久的民间雕刻艺人聚集的群落进行一个大盘点,挖掘潜藏的资源,发挥其巨大的优势;最终,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雕塑艺术市场的健全化、合理化、规范化,从而启动中国艺术品的广告市场。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广告完全可以改变这种低迷不景气而又混乱没有头绪的不良状态,使之走出低谷。
中国雕塑艺术市场或者说中国雕塑行业是一个大市场,根据这个行业的结构或者与这个行业息息相关的领域,我们把雕塑行业划分成七个细分市场,即艺术家(个人)、艺术机构、行业协会(学会)、会展业、媒体、产业基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七个目标市场。这七个细分市场可以说是中国雕塑行业(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雕塑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也共同构成了中国雕塑行业的生存环境。为了配合此次调查,还将召开以“雕塑与生态”为主题的第12届“中国雕塑论坛”。此次调查工作将努力地按照市场调查的规范流程来进行。作者拟定了创意策划书的草稿之后,先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中国《雕塑》杂志社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探讨,得到首肯后又征求了全国城雕委、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主要领导和一些著名雕塑家的意见,并组织了小规模的探测性调查,反复修改了调查样本。于是,就确立产生了这次调查活动的主题“行业生态”。
因限于人力和物力,我们的调查不可能全面地展开,只能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典型调查,在选定的调查区域内进行实地调查,也根据区域的不同来确定不同样本的数量。而样本的选择则采取判断抽样的方法。
在问卷的设计上,采用了自填问卷的形式。样本的发放,一部分通过邮寄,另一部分则通过我们在调查区域设立的召集人直接发送到被访者的手中。被访者填答完毕后再统一寄回,或者通过网络发送回调查组。在设计问卷时,我们完全从被访者的角度出发,为被访者着想,尽量避免了刺激被访者的问题和涉及被访者隐私的问题,基本认清了阻碍调查顺利进行的因素。还有,在设计问卷时,我们还尽量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被访者的尊重,多使用封闭式问题,而在征询对方意见时则使用开放式问题,给被访者以足够的空间。设计的问题多体现了对被访者的关心,对他所处的环境表示关心,对他的发展机遇表示关心,对他所取得的成绩感兴趣,对他的走进市场的实力感兴趣,而不关心他的权力和金额的多少。
关于这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了解艺术家个人或艺术团体接触媒体的情况,接触广告的情况,了解艺术家个人、艺术团体(机构)、行业领导、管理机构、相关的媒体、会展企业、产业基地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需要,发现个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寻求满足他们需要的途径,从而推动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
三
中国大型雕塑作品或者说公共艺术、城市雕塑项目的决策权掌握在政府领导手中,并不是按照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运作的。那么,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对它就没有什么效果,就不会产生什么作用。所以,中国大型雕塑工程建设项目不能也不可能用市场机制来平衡。
中国雕塑艺术品能走进市场的就是架上雕塑(包括工艺美术品)。而架上雕塑在刚刚迈进市场之时就走上了歧途,走进了所谓高档社区里的私人空间,从一个象牙塔的塔尖跳到了另一个象牙塔的顶端。事实上,中国雕塑艺术品的收藏市场是多层次的,收藏者有高端的精英,也有收入颇丰的中等收入阶层,而后者才是最大的艺术品消费市场。
中国雕塑艺术品初涉市场,雕塑家们对市场、对商品经济可以说一头雾水,洞其玄机者则如凤毛麟角。刚开始,大家一度看好艺术博览会。但由于现在艺博会举办得太多太杂,参展的人员鱼龙混杂,作品水平参差不齐,成交的机率太小,所以大部分刚开始热衷于是的参展者逐渐淡出了艺博会市场。对于雕塑家来说,拍卖会好像又成了希望之所在。然而,这么多年下来拍卖会的结果却不能尽如人意,令人大失所望。连连的流拍、鲜有的成交量、低迷的价格,几乎伤透了雕塑家们的心。只有极少的雕塑家有幸成交,但成交的价位也不是太理想,“爆棚”的现象几乎没有。为什么如此?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就是缺乏广告的有效引导。
面对高端消费者没有什么不对,他们有收藏的条件,出的价位也较高。但是相对来说,他们在交易时始终站在主动的地位,而雕塑家则是被动的。他们又是一个极少的群体,能纳入他们视野的雕塑家则又是屈指可数的。所以,雕塑家们应该重新选择自己的目标消费群,应该把目光转移到一个更大的消费市场——那些中等收入的人群。
这些人才是中国社会的中坚。他们有文化,有品位,也具备一定的收藏实力与条件。雕塑家要让自己的雕塑作品摆进他们的厅堂,把雕塑作品转化成装点他们家居环境的实用艺术品,使“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艺术为人民服务,为大众服务,(下转第61页)(上接第55页)才是越走越宽的坦途。把艺术还给人民不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之时充分考虑到这些消费者的需求,要把艺术与实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新的市场和经济增长点。如果艺术品不能进入到流通领域,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所在。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而是雕塑家应该时刻注意消费者,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心上。这样,通过种种的展览展示和广告宣传活动,这样的作品就会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这样的局面,恐怕是每个雕塑家都希望看到的。
四
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导,作为商品社会的马前先行,在引导消费、促进流通、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功效和作用有目共睹,被世人所认可。然而,在不少中国人的心目中,特别是艺术家的心目中,广告充满了铜臭气,是俗不可耐的东西,似乎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行当,是骗人的手段,普遍认为好的东西不需要做广告,做广告的都不是什么好产品。所以,大家千方百计地要回避“广告”这个字眼,千万小心不可与广告搭界沾边,好像广告是洪水猛兽,是非典病毒,是不光彩的代名词。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错误思想在做怪。这种对广告的误解是非常有害的,是非常错误而且要不得的。作为艺术家,向来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要更新观念,要勇于撇开“假清高”,更不要囿于世俗窠巢,要勇于面对现实,要善于接受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有效传播方式,善于利用广告传播手段来提高自己和作品的影响力。这也是我们这次调查活动另一个潜藏的目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之中,每个人都生活在广告的包围、渗透之中,广告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你的消费观念,左右了你的生活,你已经与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艺术家来说,在生活当中你追求品牌、名牌的消费,驾驶名牌车辆,到名酒店、名饭店为座上宾,到风景名胜旅游,看电视、读报刊、听广播,接收工程招标信息,利用网络聊天、发布自己的作品,在自认为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等等,都说明了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广告的影响,而且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广告”这个手段。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广告是受人尊敬的,广告是受法律保护的正当的经济行为,是开拓市场、宣传产品和服务的最有效的手段,是作品商品化、艺术市场化的催化剂,是增加影响力、塑造知名度最有力的工具。在市场经济中,在社会生活中,既然广告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我们何不正视它,有效地、合理地利用它,让它更好地帮助我们,启动这个商品无限的巨大的艺术品市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