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3—0182—0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一、整合社会各阶层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阶层分化是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仅仅是一个自发过程,只能放任自流,恰恰相反,需要有一只“有形的手”去做必要的干预,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通过恰当的社会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在促进合理的经济结构形成的同时,相应地促进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的形成,保证社会各阶层在发展中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我们党提出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中,我们不仅要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更要注重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和谐发展,保持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当前我们尤其要特别关注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问题。这是因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构成明显的分化和重组,出现了新兴的阶层。社会结构、阶层的分化一方面破坏了旧有的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为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整合、更持久的社会稳定提供了必要条件。
构建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
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二、整合社会关系的重点是整合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要素处于不断的分化和重组之中,社会关系更为复杂和多样化。要整合好社会关系,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在多样化的社会关系中,社会阶层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整合社会阶层关系的目标,就是要使各个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所有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这就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各个社会阶层都应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尽所能”,同时,应该使所有社会阶层的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各得其所”,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和谐相处于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三、解决社会矛盾的重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积极推进社会公平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这方面,我们尤其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对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必须提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困难群众编织一个可靠的“安全网”;建立健全的法律援助制度,使困难群众享受到事实上的法律平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实还存在某些不公平的方面和不公平的现象。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只有社会公平,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协调,人们的心情舒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由于社会现象的错综复杂性和多维性,我们可以把公平划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和伦理公平等不同的类别。在这些不同类别的公平中,当前人们尤为关注的是经济公平。但是,经济公平也包括许多方面,比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们占有和使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公平问题,占有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公平问题。当然,在公平问题上,目前社会各界尤其关注的还是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一、整合社会各阶层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阶层分化是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仅仅是一个自发过程,只能放任自流,恰恰相反,需要有一只“有形的手”去做必要的干预,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通过恰当的社会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在促进合理的经济结构形成的同时,相应地促进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的形成,保证社会各阶层在发展中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我们党提出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中,我们不仅要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更要注重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和谐发展,保持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当前我们尤其要特别关注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问题。这是因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构成明显的分化和重组,出现了新兴的阶层。社会结构、阶层的分化一方面破坏了旧有的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为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整合、更持久的社会稳定提供了必要条件。
构建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
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二、整合社会关系的重点是整合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要素处于不断的分化和重组之中,社会关系更为复杂和多样化。要整合好社会关系,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在多样化的社会关系中,社会阶层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整合社会阶层关系的目标,就是要使各个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所有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这就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各个社会阶层都应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尽所能”,同时,应该使所有社会阶层的人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各得其所”,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和谐相处于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三、解决社会矛盾的重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积极推进社会公平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这方面,我们尤其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对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必须提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困难群众编织一个可靠的“安全网”;建立健全的法律援助制度,使困难群众享受到事实上的法律平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实还存在某些不公平的方面和不公平的现象。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只有社会公平,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协调,人们的心情舒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由于社会现象的错综复杂性和多维性,我们可以把公平划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和伦理公平等不同的类别。在这些不同类别的公平中,当前人们尤为关注的是经济公平。但是,经济公平也包括许多方面,比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们占有和使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公平问题,占有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公平问题。当然,在公平问题上,目前社会各界尤其关注的还是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