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建立密切联系。正如蜜蜂采蜜,阅读是花朵,只有多加采撷,才能够酿出甘甜的蜜汁。笔者认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教师课堂上的苦口婆心的灌输,而在于学生在阅读积累中的素材积累和感悟,只有坚持随文练笔,方能实现以读促写,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技能。
  一、结合优美词句段,品词品句写作文
  汉语是一门美妙的语言,讲求炼字炼句、词斟句酌。优美的词句犹如给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使作品别具韵味,令人回味无穷。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细心品味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词句,对好的词句予以摘抄誊录,在深入诵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写法进行体会和领悟,进而进行迁移和运用,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积累美词佳句,实现以读促写。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其中的“冒”字十分准确传神,于是,我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冒”字的妙处。我问道:“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大家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词语进行替换?学生尝试着用“生出来”“钻出来”“突出来”等,均觉得不及“冒出来”一词来得好。一个“冒”字,将荷花你推我攘、挨挨挤挤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我顺势让学生对某次体育活动进行描述,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写道:“小明身体下蹲,后腿顶住助跑器,左脚牢牢抓住跑道。随着哨声一响,小明如离弦之箭般射了出去……”“蹲、顶、抓、射”这几个动作十分准确生动,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开展知识迁移,仿照范文写作文
  小学生都善于模仿,对于别人的言行举止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学生的模仿天性进行随文练笔,通过阅读,对作者的行文方式、表达技巧和习惯进行模仿和再创造,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体验。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之后,让学生学习在写作过程中,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进行多角度描述,继而给学生布置了《我们的校园》这一课堂练笔,多角度、全方位地描述校园,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对这一结构进行把握,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读写迁移,以读促写。
  又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这一课之后,笔者抓住该课中的排比修辞,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进行句式的模仿训练,很多学生对天上的云朵、远处的山峦、家乡的小河等进行了清新隽永的描绘,如一学生这样描写梅花:“我喜欢清香盈鼻的丹桂,也喜欢高贵鲜艳的牡丹,但是我最喜欢梅花。梅花真洁白啊!像晶莹洁净的雪花;梅花真美丽啊!像翩翩起舞的天鹅;梅花真坚强啊!像英勇无畏的战士。梅花的品质激励我不断前行……”通过模仿,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三、充分发挥想象,以读促想写作文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为学生的创作增添无尽的创意和灵感,使学生的习作更加灵动和丰盈。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这一课,课文的结尾处写道:“鸟儿睁大眼睛,等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我问学生:“大家能否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只重情义的小鸟,你想对大树说什么?如果你是大树,你想对小鸟说什么?”继而出示写话练习“我想对 说”。通过补白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激发,话匣子瞬间被打开了。有的学生写道:“我想对大树说,大树朋友,我来看你了,你怎么变成这个模样了,我好伤心,我给你唱歌,你是否还能听到?”还有学生写道:“我想对鸟儿说,鸟儿,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的歌声是最美妙的音乐,来世我们还要做朋友。”学生的真实情感在想象中得到有效升华,习作也有血有肉、充满情感。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点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对话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学习作者的创作手法,学习先进的习作技巧,获得鲜活的写作灵感,为学生的习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让学生“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城关中区小学)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维,这正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理念的真实体现。眼下学校管理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思想,学生道德水平滑坡,这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  1.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腐蚀,学生慢慢沾染不良行为和习惯。外来生活方式的冲击,各种思潮和价值观泛滥,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极大污染了青少年成长环
曾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散步》一文,课堂组织大致七步:课外诵读、视频观赏、字词练习、齐读思考、自读概括、讨论答疑、理解表达。且不说其教学的整体设计是否恰当,单就每一步的教学处理而言,只是浮在“水面”上,在这些活动形式之下,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不是真正有意义的阅读教学。  下面选三个教学环节,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步,课外诵读—语文课前活动。这是许多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都可能安排的一个“亮点”
摘要:本文以目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案例提出了有效设计英语作业的一些建议,旨在探讨培养小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业设计;童趣性;生活性;层次性;探究性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有效布置作业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当前有些小学英语作业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有深远的意义。高中语文诗歌的“三美”即含蓄美、音乐美和意境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特别强调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注重反复诵读,品味意蕴和拓展延伸,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一、高中语文诗歌的“三美”  1.含蓄美  汉语言文字是用来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但情感的个中妙处,自不能为言语所曲折尽传。诗人深
摘 要: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数学课中,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的比例约是3∶2∶1,而在第十二册数学中复习课却占了近50%。在总复习中,帮助学生理清复习的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忆“活”旧知、练“活”旧知、融会贯通等方式的复习,叩开师生复习旧知的大门。  关键词:复习;旧知;数学  自从我带了六年级的数学后就一直在探索:如何上好复习课?怎样使学生既能在复习中获得必需的知识,又能在复习中得以多方面的发展呢?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颁发,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带来契机。其中,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学生自主性小群体体育活动团体——啦啦操社团,以其积极的自主性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锻炼途径,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关键词:啦啦操;社团活动;实施  一、我校啦啦操活动的发展现状  1.啦啦操发展简介  啦啦操的雏形是观众啦
摘 要:英语教学中阅读是一大板块,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笔者想结合近几年的高三一线的教学经历和培训心得,从常见的阅读问题入手,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做好阅读笔记、开展专项训练等方面谈谈自己对于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阅读问题;兴趣;学法指导;阅读笔记;专项训练;培训感悟    如今江苏120分的英语高考试卷,20分的完形填空,30分的阅读理解,再加上1
摘 要:“快乐德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型德育范式,是对德育课程的一次改革和突破。“快乐德育”的实施是快乐总动员,通过学生行,自主育德,在多彩的活动中快乐行知;通过教师行,探寻策略,架起快乐知行的桥梁;通过家长行,家校联动,开辟课外行知新渠道。三方同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德在自己身上逐渐丰满起来的乐,逐渐养成精细的道德行为习惯,成长为精致少年。  关键词:三方同行;知行合一;快乐养成;“快乐德育”  “
作文本不应是件难事,不外乎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可有些农村的孩子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遇到作文觉得没什么可写,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对作文“敬而远之”。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作文教学亦如此。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有可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并且形成了一套系统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激发学生“说”的勇气;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提高学生“说”的兴趣;发展学生“说”的能力。给学生一个“金话筒”,让学生想说,会说。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想说;会说  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