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reter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关键词:课外阅读 教科书 语文素养 探究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加强阅读实践,拓宽阅读空间,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孩子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首次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在现实中,学生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学生越来越远离阅读,读书越来越少,有些学生甚至在心理上存在惧怕读书,不读书、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的现象时有发生,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历史的经验充分说明,“多读”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小学阶段,课内精读、略读的文章只有三百多篇,不超过40万字;如果小学生只读这些课文,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对于扩展阅读教学的资源,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课外阅读活动持久的进行,语文老师应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1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书写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2,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教师课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挖掘。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介绍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惯势引导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交流感想、书写心得体会等,学生的感受超乎我的想象,一篇篇洋溢着温情、流露着真情的佳作,感人至深。我把孩子的作品打印出来,贴在展板上供全校师生欣赏,学生兴致高涨,阅读兴趣倍增。
  二、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1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如: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 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听教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教师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教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教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教师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水浒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孩子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和孩子一起读《水浒》,谈谈一百零八将,孩子们边读边思,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籍浩如烟海,读书人仅是一叶扁舟,盲目的读书,会使人迷失方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注意观察,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它们在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长期以往,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内容的选择,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可以促进他们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对话教学体现对话的时代精神,强调建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途径,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主体生命。  关键词:语文 师生关系 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主导作用而非主角,教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不以一种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相反,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在对话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评判者、牵线人。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在国内外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并结合实例探索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优势;实例;注意事项  在我国,思维导图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主要应用于各种教育行业,以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最多。高中地理学科的内部知识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采用思维导图学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关键词】提高 思想 政治课 教学  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课程教学研究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新
摘要:记叙文是学生一学习写作文就开始接触的文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对记叙文的掌握情况令人担忧。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做好教授小学生写好记叙文的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记叙文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在我们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中, 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记叙文, 其中有不少是直接写人的记叙文。这些写人的记叙文, 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及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这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职高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面临的困境,并尝试性的就发现得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改善职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环境,提高职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更好的培养出合格优秀的适合市场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高旅游 专业教学 困境 出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品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愿意将时间和金钱用在出外旅游上;再加上由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和联系越来越密
教师的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情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
期刊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学生在上课时大多对绘画和手工感兴趣,然而对于只讲理论,没有动手,听起来乏味的美术欣赏课,则表现出不感兴趣,总觉得没什么可上的。因此有些初中美术教师经常把欣赏课省略不讲,认为既然学生不听,又何必多浪费时间呢?其实,欣赏课相对于其他美术课有一定难度,欣赏首先必然包括了大量要讲的内容,教师要收集大量相关的资料,熟悉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需要当多的时间去精心准备,一是要备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