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上个世纪邓小平就提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而今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中国的各个角落,无论是从计算机的认识还是应用都得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偏远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微软“携手助学”项目的推进更使偏远贫困地区的老师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信息技术给他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携手助学”解决了学生会考用电脑的难题
临翔区第一中学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地处云南省西南,近27万人口中城镇人口不到8万人,全区以农业为主,属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支出主要用以保障工资和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学校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2004年学生要参加即将进行的云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会考时,学校只有勉强可以运行的30台486电脑,而要参加会考的学生有300多名。这些学生有95%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农村,对电脑操作很不熟悉。就当时学校的状况只能安排到其它学校借考,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到其他学校借考谈何容易,学生到校外考试的交通工具怎么解决?到其它学校的借考费用怎么解决?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怎么能够顺利通过会考?这让当时从事20多年教育工作的施明华校长面对这些问题也犯了难。
就在施明华校长一筹莫展时,上级主管部门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将赠送给学校30台高配置电脑、1台服务器以及1间多媒体教室,全部设备会在2004年11月初到位。11月初设备果然全部到位,经过老师们紧张地安装和调试,电脑完全达到了参加信息技术会考的使用要求。300多名学生参加信息技术会考的难题顺利解决了!谈到当时的情景,现在已经是统管300多所学校的临翔区教育局局长施明华还是相当激动。
然而,看着建好的计算机教室新的问题又来了,怎么能让不熟悉电脑的学生通过会考?拿到毕业证并顺利参加升学考试呢?
为了确保学生们顺利通过会考,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晚自习时间给学生补课。针对农村学生对电脑产生的神秘感,不敢接触,采取一对一的辅导,告诉学生电脑并不神秘,它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帮手,消除神秘感,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年,学校会考通过率达到94%以上,取得了全面胜利,临翔第一中学也被评为信息技术先进校。为争当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打下了坚实基础。提起当时的这些经历,现任临翔区教育局局长施明华说这都要归功于微软“携手助学”项目这场“及时雨”。
“携手助学”
让农村学生对电脑不再感到神秘
“在学校看到电脑了吗?电脑是不是也像电视机一样,只要按遥控器想看什么就能出现什么?电脑也能发出声音吗?”这是郭晓燕上高中后第一次回家时父母问她的一连串问题。郭晓燕就读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高中一年级,在与记者聊起这些时她羞涩地低下了头。
郭晓燕家住临沧市临翔区偏僻贫穷的昔本新寨,离学校大概有20多公里的山路,每一次她都要花2个多小时徒步走回家。昔本新寨的居民主要以种植核桃、甘蔗为主,另外还种植少量的粮食作物以保证全家人一年的生活口粮。贫穷使全寨近50户人家中只有4个读高中的孩子。郭晓燕家的条件还是较好一些的,两个姐姐都已经外出打工了,即使这样,全家的年收入也不到2万元,在这种情况下郭晓燕每年3000多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无疑是家中巨大的经济负担。家里没有富余的钱为妈妈到医院看病,体弱多病的妈妈也只能自己到山上采点草药吃,即使这样,自身没有文化的父母却坚持让郭晓燕读书,谈到这些郭晓燕很难过,记者真不想让她过多地去说这些不开心的事情。
在没去临沧市临翔区一中读高中的时候,郭晓燕所在的寨子中没有一个人见过电脑,只是听在外打工见过世面的人说那是一个神奇、无比聪明、长得像电视的四方形机器,只要打开它就可以看到你想要看的东西,非常神秘。郭晓燕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她第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时,看到眼前摆放的电脑,她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么神奇的高科技产品竟然与自己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看着眼前的电脑,郭晓燕不敢碰它,生怕自己不小心弄坏它,会遭到老师的责备、家里还要赔钱,可是好奇心驱使她又想去摸摸电脑,激动与紧张让她实在无法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就这样整个一堂课老师讲的什么没听进半句。电脑的巨大诱惑让她又盼望着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看到其他城里的同学可以自如地运用电脑她心里很是羡慕,而没有基础的郭晓燕只能从开机关机学起。每当触摸电脑键盘时她的手心都会紧张地出汗,心怦怦直跳,每一次她都要鼓足很大的勇气。这种心理让郭晓燕没有办法专心学习电脑知识,加上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她也不能全部理解,想学会电脑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学好它,那一段时间是郭晓燕最苦闷的。针对她这种情况,信息技术课王贵云老师从心理上化解她对电脑的恐惧,帮助和鼓励她战胜了这种心态。老师一对一的帮助让郭晓燕知道电脑并不神秘,它只是帮助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用手触摸是摸不坏的,它是根据人们所需而研制出来为人服务的,克服了这种心理郭晓燕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就变得轻松多了。
现在,郭晓燕可以自如地运用电脑到网上查找学习信息、下载歌曲,而且通过上网搜索,她了解到妈妈现在的身体状况主要是过度劳累加上营养不良造成的。寨子里还有很多老人也像妈妈一样生病却得不到治疗,看到这些郭晓燕决定将来报考北京医科大学,学好医学为妈妈和寨子里的乡亲解除病痛。郭晓燕自信的眼神,让记者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像郭晓燕这样贫困地区学生的素养和自信心,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们为自己设计美好的未来。
“携手助学”解决了学生会考用电脑的难题
临翔区第一中学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地处云南省西南,近27万人口中城镇人口不到8万人,全区以农业为主,属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支出主要用以保障工资和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学校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2004年学生要参加即将进行的云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会考时,学校只有勉强可以运行的30台486电脑,而要参加会考的学生有300多名。这些学生有95%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农村,对电脑操作很不熟悉。就当时学校的状况只能安排到其它学校借考,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到其他学校借考谈何容易,学生到校外考试的交通工具怎么解决?到其它学校的借考费用怎么解决?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怎么能够顺利通过会考?这让当时从事20多年教育工作的施明华校长面对这些问题也犯了难。
就在施明华校长一筹莫展时,上级主管部门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将赠送给学校30台高配置电脑、1台服务器以及1间多媒体教室,全部设备会在2004年11月初到位。11月初设备果然全部到位,经过老师们紧张地安装和调试,电脑完全达到了参加信息技术会考的使用要求。300多名学生参加信息技术会考的难题顺利解决了!谈到当时的情景,现在已经是统管300多所学校的临翔区教育局局长施明华还是相当激动。
然而,看着建好的计算机教室新的问题又来了,怎么能让不熟悉电脑的学生通过会考?拿到毕业证并顺利参加升学考试呢?
为了确保学生们顺利通过会考,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晚自习时间给学生补课。针对农村学生对电脑产生的神秘感,不敢接触,采取一对一的辅导,告诉学生电脑并不神秘,它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帮手,消除神秘感,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年,学校会考通过率达到94%以上,取得了全面胜利,临翔第一中学也被评为信息技术先进校。为争当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打下了坚实基础。提起当时的这些经历,现任临翔区教育局局长施明华说这都要归功于微软“携手助学”项目这场“及时雨”。
“携手助学”
让农村学生对电脑不再感到神秘
“在学校看到电脑了吗?电脑是不是也像电视机一样,只要按遥控器想看什么就能出现什么?电脑也能发出声音吗?”这是郭晓燕上高中后第一次回家时父母问她的一连串问题。郭晓燕就读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高中一年级,在与记者聊起这些时她羞涩地低下了头。
郭晓燕家住临沧市临翔区偏僻贫穷的昔本新寨,离学校大概有20多公里的山路,每一次她都要花2个多小时徒步走回家。昔本新寨的居民主要以种植核桃、甘蔗为主,另外还种植少量的粮食作物以保证全家人一年的生活口粮。贫穷使全寨近50户人家中只有4个读高中的孩子。郭晓燕家的条件还是较好一些的,两个姐姐都已经外出打工了,即使这样,全家的年收入也不到2万元,在这种情况下郭晓燕每年3000多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无疑是家中巨大的经济负担。家里没有富余的钱为妈妈到医院看病,体弱多病的妈妈也只能自己到山上采点草药吃,即使这样,自身没有文化的父母却坚持让郭晓燕读书,谈到这些郭晓燕很难过,记者真不想让她过多地去说这些不开心的事情。
在没去临沧市临翔区一中读高中的时候,郭晓燕所在的寨子中没有一个人见过电脑,只是听在外打工见过世面的人说那是一个神奇、无比聪明、长得像电视的四方形机器,只要打开它就可以看到你想要看的东西,非常神秘。郭晓燕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她第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时,看到眼前摆放的电脑,她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么神奇的高科技产品竟然与自己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看着眼前的电脑,郭晓燕不敢碰它,生怕自己不小心弄坏它,会遭到老师的责备、家里还要赔钱,可是好奇心驱使她又想去摸摸电脑,激动与紧张让她实在无法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就这样整个一堂课老师讲的什么没听进半句。电脑的巨大诱惑让她又盼望着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看到其他城里的同学可以自如地运用电脑她心里很是羡慕,而没有基础的郭晓燕只能从开机关机学起。每当触摸电脑键盘时她的手心都会紧张地出汗,心怦怦直跳,每一次她都要鼓足很大的勇气。这种心理让郭晓燕没有办法专心学习电脑知识,加上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她也不能全部理解,想学会电脑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学好它,那一段时间是郭晓燕最苦闷的。针对她这种情况,信息技术课王贵云老师从心理上化解她对电脑的恐惧,帮助和鼓励她战胜了这种心态。老师一对一的帮助让郭晓燕知道电脑并不神秘,它只是帮助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用手触摸是摸不坏的,它是根据人们所需而研制出来为人服务的,克服了这种心理郭晓燕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就变得轻松多了。
现在,郭晓燕可以自如地运用电脑到网上查找学习信息、下载歌曲,而且通过上网搜索,她了解到妈妈现在的身体状况主要是过度劳累加上营养不良造成的。寨子里还有很多老人也像妈妈一样生病却得不到治疗,看到这些郭晓燕决定将来报考北京医科大学,学好医学为妈妈和寨子里的乡亲解除病痛。郭晓燕自信的眼神,让记者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像郭晓燕这样贫困地区学生的素养和自信心,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们为自己设计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