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e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往高处远处走是人的本能,不然怎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攀登和远足。我对于这些事虽不是很痴迷,但也乐于往大自然中跑。我觉得人只有身处在大自然中时,一切感官才能够更好地各尽其职。
  自我能跑能跳时起,便时常爬上老家门口的那棵老桃树,大半天都在粗糙的树枝上卧着,一抬眼就能看见斑驳绿叶上的婆娑光影。横斜的枝杈外是万里晴空,像一块洗得发白的浅蓝色牛仔布。
  除了那棵不结果的老桃树,幼时的我还爬过一座不知名的野山。记忆中那座山披着一身杂草和野花,从荒郊中涌起,拼尽全力将我举向万仞之上的天空。当我站在山顶上,伸手去触碰那块牛仔布时,却发现它与我之间的距离仍是那样遥远。
  那一刻,我所见识过的拳头般大小的天地,俶尔涨大了一分。
  彼时,我尚不懂子瞻所说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何意,只觉得自己突然变得很小很小,小过地上的蚂蚁,小过海边的沙粒,小过空气中的尘埃。
  后来我在课本中读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读到“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名家笔下的景致总是叫人心生向往。父母不爱旅行,但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也时常带我出门去一睹大自然的风采。
  前些天父母携我一同前往雄踞八百里太行最北端的白石山,我们乘缆车上行至山腰处。从高空中往窗外看去,但见峰峦如聚,松涛如怒,自然界正向我们大显神威。我本以为从缆车下来没几步路就會到达山顶,而事实证明真正的挑战永远在后面。随着我们往群峰深处走去,山势也愈来愈陡峭,往上是壁立千仞,往下是不测之渊,不时有阵阵谷风吹着尖锐刺耳的哨子向我们袭来。登顶时,我看见天空就像洗得发白的浅蓝色牛仔布,好像这么多年来从未变过。
  不知不觉中,我已访过不少名山胜水。不过比起水来,我更爱的还是山。
  地质运动是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一座山的形成往往需要上千甚至上万年。也许千年或万年以前,它曾是一片平原,抑或是一汪深海;千年或万年以后,它将成为一汪深海,抑或是一片平原。我征服过许多高山,每次登上山顶的那一刻,看见眼前茫茫寰宇大,想到脚下悠悠岁月长,都会被无穷造化惊得心尖直颤,就如数年前第一次爬上那座野山时一般。
  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又岂能参破大自然这本书呢。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是朝菌,是蟪蛄,亦是蜉蝣。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81中
  人生中有很多珍贵的那一刻,或感动,或震撼,或领悟,或成长。作者所记录的令其难忘的那一刻,则与对天地宇宙、人生境界有关,充满了哲学思考,这一思考贯穿了他成长阶段关键的几个“那一刻”——幼时,爬上老家门口的老桃树的那一刻,看见了一望无际的天空;少时,爬过一座不知名的野山,站在山顶那一刻,知道了天地之大;上中学后,当登上雄踞八百里太行最北端的白石山山顶时,感受到了自然之伟大、一己之渺小,“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是朝菌,是蟪蛄,亦是蜉蝣”。
  的确,在自然面前,人生是那般渺小,但愈是对此感知深刻,愈是不能妄自菲薄,更要珍惜自己的人生,正如毕淑敏在藏北高原的夜晚为苍穹如此之大而自己如此渺小而潸然落泪之际,心中涌起的更是自己对生命的责任,大声疾呼——“人生可以蝼如蚁,却要美若神!”
  【适用文题】渺小和伟大;感受自然;珍惜生命……(平子)
其他文献
初,世人笑汝,怨汝,或为笑柄。然,吾懂汝心,识汝意。  吾懂君心,识君毅然之意。  硝烟弥漫,哀鸿遍野,马革裹尸,乃凄神寒骨。日月如梭,却落得国破家亡。嘗君临天下,尝唯君独尊,悉随风散之,成往事矣。往日之君,沦为吴阶下之囚。尝穿绫罗绸缎,今朝沦为粗衣麻裤;尝食山珍海味,今朝沦为残羹剩菜。呜呼!其此苦不堪言!遂舔闻胆之辛苦,似石上之纹,铭于其心。往日万人侍奉,沦为日日岁岁之劳役与鞭责唾骂。  勾践逼
【真题回放】  根据要求作文。  地球上只剩一个人?  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  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  ……  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进行写作。【写作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写作助手】  ①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种现象或事理,还可以……  
烬读宋朝沈括著的《梦溪笔谈》,有一段谈到他夜见流星的事,非常有趣:“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他被称为“稀土之父”,在稀土化学研究方面取得诸多成就,使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化水平跃居世界首位。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带领中国走进稀土强国的——徐光宪。  稀土到底有多厉害?美国媒体曾经给出一个答案:“稀土会影响到一切——小到手机、照相机,大到精确制导导弹、火箭卫星,都离不开稀土!”然而,在半个世纪之前,稀土生产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
一个人,一包行囊,在寂静的清晨里,在孤独的脚步中,独自走向诗和远方。  朋友,你可知沙漠的故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际的沙漠中,夕阳下勾勒出金边的小沙丘,匍匐而生的小草,沙尘中飘荡着单调的驼铃声,这就是沙漠的锦绣。没有闹市的喧嚣,没有京城的繁华,只有博大的情怀与荒凉的朴素。我是多么向往远方啊!  朋友,你可知波涛汹涌的三峡?  郦道元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我喜欢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着文字之美、灵魂之美,产生共鸣,并萌生了把内心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愿望。这,也许是我爱上写作的理由吧。寫作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写作能让思维更有条理,同时让人拥有捕捉美的眼睛。在写作时,你需要把别人没看过的景或物描写得仿佛能让人在眼前看到,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写作让我体验到思考的乐趣,它渐渐地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  窗外,有幅画。  顺着窗外望去,首先
晚自习回家的时候,夜,早已沉寂,仿佛指尖飞舞的花瓣,一抹淡紫色的清凉顺着路灯微暖的灯光交织缠绕,在这一条路上轻轻地蔓延,在路的尽头勾勒出你的身影。  小学的时候,你是除了我妈妈以外第一个让我印象如此深刻的女人。  你带着一个煎饼摊,静静地在这条路的尽头,独守着那份不需掩饰的宁静。每一次我的那群同学在前面嬉闹着,可是走着走着,他们总会渐渐地没了声息,脚步放轻,扬起的尘埃无声地落下。经过你的摊子的时候
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景,大多呈现出萧杀与悲凉、凄凉与冷清。譬如马致远笔下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谓是极度的冷清了。  或许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看到“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心里就会产生悲伤与没落的感觉,他们由景生情,把人生的凄寒代入进去,使人感到“自古逢秋悲寂寥”。  可我眼中的秋景却是另一番景致,在秋日里闲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
【佳作示例二】  春来了,风暖了,水涨了,山青了……这些景色真美呀!  可是妈妈说,这并不是春天最美的风景。那春天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呢?我开始寻找。  我来到村外的小河边,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蓝天空,一群鸭子在远处闲游,“嘎嘎嘎”地叫个不停。一排排柳树在河边梳妆打扮,风拂起了她们长长的秀发。几只小鸟在卖弄清脆的喉咙……我觉得这就是春天最美的风景。可妈妈却摇头说不是。  我继续往前走,远处是一片桃园。这
有一种甜不是舌头尝到的味道,可能还包含苦、酸、辣等滋味,它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来自我的亲情屋檐。  最近,我家遭到重大一击——妈妈病了——脑袋里有囊肿:开始是头晕眼花,四肢無力,以为又是贫血引起的心脏问题。后来头爆炸式疼,爸爸硬拉着妈妈去了中山医院。  晚上才知道,妈妈脑袋里长了囊肿,还压迫到神经。万幸的是,囊肿属于良性,但手术有极大风险,毕竟,部位是在神经中枢。  爸爸赶紧找人办好住院手续,并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