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一生科研只为国家需要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被称为“稀土之父”,在稀土化学研究方面取得诸多成就,使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和产业化水平跃居世界首位。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带领中国走进稀土强国的——徐光宪。
  稀土到底有多厉害?美国媒体曾经给出一个答案:“稀土会影响到一切——小到手机、照相机,大到精确制导导弹、火箭卫星,都离不开稀土!”然而,在半个世纪之前,稀土生产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这样的格局被徐光宪打破了。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是中国人,无论如何不愿意留在一个和自己祖国敌对的国家中!”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徐光宪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冲破重重阻力,最终回到了北京大学任教。
  1972年,北大化学系接受了一项十分紧急的军工任务,分离镨和钕两种元素,纯度要求很高。这项任务让徐光宪与“稀土”结下了缘分。稀土,其实并不是土,而是17种彼此相似、很难分离的金属元素。由于稀土有着非常奇特的光、电、磁的催化作用,只要使用一点点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从量子化学到配位化学,再到核燃料化学,直到最后的稀土化学,已经52岁的徐光宪第四次改变研究方向,在他心里“国家需要”始终是第一位。
  当时,稀土分离工艺作为高度保密的尖端技术,被牢牢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有巨大的稀土资源,却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再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从国外购进深加工的稀土产品。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徐光宪顶着各界的质疑,放弃国际通用的离子交换法,选择采用萃取法来完成分离。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尝试,为此,他付出了百倍的辛劳与磨砺:住实验室、啃干馒头,在北京和出产稀土的包头矿山之间来回奔波。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之后,徐光憲和他的团队终于取得突破!当时的稀土第一大厂上海跃龙厂决定第一个尝试他的技术。奇迹发生了:一排排萃取箱像流水线一样连接起来,只需要在这边放入原料,在流水线的另一端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
  1978年,徐光宪开办了“全国串级萃取讲习班”,将这一技术免费向全国推广。因为徐光宪的无偿推广,这一在当时和今天都是领先世界的技术,在中国竟然成了连乡镇企业都能掌握的工艺。发达国家在国际稀土市场的垄断地位很快被打破。
  然而,由于国内稀土厂大量崛起,稀土的价格一下子低入谷底。甚至有报纸说:我们是把稀土当猪肉卖。最让徐老痛心疾首的是: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把自己的工厂关了,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中国的稀土做储备。面对宝贵的稀土廉价出口、面对不可生的稀土资源大量流失,心急如焚的徐光宪两次上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呼吁保护我国白云鄂博宝贵的稀土和钍资源!温总理很快作出批复:从2007年开始,将稀土产量限制在8万吨。2010年,中国又将稀土出口配额从5万吨降到约3万吨,并大幅度提高了出口关税。
  2009年1月9日,当89岁的徐光宪从胡锦涛主席手中接过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徐老说:“我得的奖是集体的工作成果。我已经跟大家说好了,500万全部都拿出来,放在几个课题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5年4月28日,95岁的徐光宪走完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斯人已去,但徐光宪的话被学生口耳相传:“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未来需要年轻人担负起来。”
  热议锐评: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正是无数个徐老这样的华夏子孙,撑起了东方巨龙的脊梁。一颗颗的赤胆忠心,一份份的热忱奉献,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站出来、顶上来、扛起来,像当年的徐老一样,推动着中国向前,再向前。徐老,谢谢您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谢谢您让我们更有底气!
  素材运用:民族脊梁;向
其他文献
出道六年,王源不再是那个跳着“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尽力取悦众人的小男孩了。从TFBOYS的一员,到独立完成首个原创单曲;从登上春晚舞台,到作为青年代表赴联合国青年论坛发言……王源不仅是中国首位粉丝突破千万的00后,还是首位登上联合国世界舞台的中国少年偶像。2017年6月28日,他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教育使者。他没有像几年前有人预估的一样,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短暂泡沫,而是扎根在熙熙攘攘的名利圈
家乡有一句老话“瑞雪兆丰年”,但是今年的雪有点特别,到了开春雪花才纷纷扬扬飘下来,然后下得愈来愈大,封住了路,以致早已过了播种的时节,我家的谷种仍然没买到。  爷爷奶奶每天冒着大雪,站在村口向外望,等着我爸,等着他载着一车上好的谷种赶回来。可连续四天,只见其他家的人载着空空如也的车偶尔进村,带回来空空如也的希望。  晚上,爷爷从村口回来,刚进门抖落身上的雪花,便发现全家都在看着他。爷爷摇摇头:“就
一杯清茶,味道不浓,但富有意韵。生活也是如此,虽然平淡,却有无限诗意。  大考将近,书桌上堆着一本本教辅书籍,一张张试卷摊在床上,我看着这些试题,如同来到了一片煞白的盐碱地,心里莫名地感到焦躁。  心烦意乱的我想起了久不练习的书法,拿起柜中尘封的笔墨纸砚,直奔小时候的书法班。老师远远看到我,脸上带着笑说:“呦,稀客呀!正好来给小弟弟、小妹妹们露一手!”我心里有些忐忑,书法久不练习,笔法已然有些生疏
【中考真题】  请以“同一种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4月22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他指出,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沂蒙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迁精神、垦荒精神,再到当下的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这些精神背后都记录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蕴藏着同一种力量——爱国主义的力量。这道中考作文命题正源于此,不仅很贴近生活,更
窗外是连绵不断的大雨。我静坐在书房里,为这次考试失利而反思叹息。心里仿佛也在下着雨。扑通扑通,敲乱了我的心。  抬眼望见一幅画,一幅我画的山水画,手指触到手边的砚台,一股熟悉的情绪从心底慢慢升起。  墨香袅袅,水波荡漾。握住笔,笔肚轻探入砚台。流动的墨便顺着羊毛向上蹿,很快沾满了浓墨,笔尖探水,再在色盘里晕染开,层次分明的墨感在毛笔上盛开。铺开雪白的宣纸,宣纸上似乎还留存着树木的清香。下笔快速有力
(一)  孩子的天性,总是天真而顽皮的。  小时候偷偷摸摸去厨房吃东西,吃完后竟不知擦嘴,被察觉问起时还一本正经地抵赖,直到被大人指责嘴角的油渍,才悻悻低头认错。那时,真不知什么叫掩饰,像极了偷采白莲而不知藏踪迹、留得一道浮萍开的小娃。没有狡诈,连小小的欺瞒都让人觉得单纯而美好。那便是孩子,干净得如白纸,一尘不染,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以最原本的面目展示给世界。  可大人,会告诉孩子,所谓的人情,社
黄昏的风,漫无目的地吹进这条寻常巷陌,路边草树氤氲在斜阳的光晕中,我独自走着,在一派祥和中逐渐沉醉。这里的傍晚,平平淡淡,寻常无恙,却似乎自有一番岁月静好的光景。  她  心境蓦地被几声抽噎打得散落满地,我皱眉望去,竟丝毫无获。又是一阵小声的呜咽,我终于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望见一个人影。她背着漂亮的粉红色书包,正对一堵斑驳的墙,蹲在墙角,只能望见因头深埋在臂弯而高高耸起的马尾和一对不住颤动的肩膀。她
初,世人笑汝,怨汝,或为笑柄。然,吾懂汝心,识汝意。  吾懂君心,识君毅然之意。  硝烟弥漫,哀鸿遍野,马革裹尸,乃凄神寒骨。日月如梭,却落得国破家亡。嘗君临天下,尝唯君独尊,悉随风散之,成往事矣。往日之君,沦为吴阶下之囚。尝穿绫罗绸缎,今朝沦为粗衣麻裤;尝食山珍海味,今朝沦为残羹剩菜。呜呼!其此苦不堪言!遂舔闻胆之辛苦,似石上之纹,铭于其心。往日万人侍奉,沦为日日岁岁之劳役与鞭责唾骂。  勾践逼
【真题回放】  根据要求作文。  地球上只剩一个人?  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  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  ……  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进行写作。【写作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写作助手】  ①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种现象或事理,还可以……  
烬读宋朝沈括著的《梦溪笔谈》,有一段谈到他夜见流星的事,非常有趣:“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