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度烫伤家兔应用头孢哌酮后的局部药代动力学变化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hu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家兔10%~15%Ⅲ度烫伤模型,将21只纯种家兔随机分为痂下给药Ⅰ、Ⅱ组和静脉给药组。每只兔分三期给药(25mg/kg)。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微生物法(MBPD)对照检测头孢哌酮(CPZ)局部和血中药浓度,并以电子计算机处理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①烫伤后痂下CPZ浓度痂下给药组比静脉给药组明显增高(2681/28mg/L);②烫伤后立即痂下给药组消除相半衰期明显延长;③烫伤后9天的创面静脉给药组痂下未检测出药浓度,而痂下给药组局部药浓度消除相半衰期延长;④烫伤后立即痂下给药血中出现两次具有治疗意义的药峰,可以相当两次静脉给药;⑤痂下给药组在直径13cm的周边区,烫伤早期注药后24h和烫伤后第9天注药后36h CPZ药浓度一直大于最小抑菌浓度(MIC)5~8倍。提示:痂下给药是治疗和预防Ⅲ度焦痂下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采用术中即时扩张的方式,为14例因烧伤瘢痕和色素痣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直接缝合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手术方法、适应证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将软组织扩张术与薄皮瓣联合应用修复大面积缺损15例。对拟切除病变的周围正常皮肤软组织进行预扩张,在形成扩张皮瓣的同时剔除其上的部分脂肪组织,但完整保留皮瓣的真皮下血管网。本组扩张薄皮瓣最大长宽之比为4.3:1,Ⅰ期愈合12例,延迟愈合3例。临床观察和初步实验结果显示皮瓣血供来自近端蒂部、创面基底与周缘。为修复组织缺损提供了一个方法。
期刊
1990年以来,我科将静脉皮瓣用于临床,修复下肢慢性溃疡5例。结果成活1例,失败4例,我们结合临床分析了静脉皮瓣的成活机制及失败原因,认为目前尚不宜广泛应用。
临床应用静脉皮瓣6例共7块修复四肢组织缺损,完全成活6块,1块表皮及部分真皮坏死,最大成活皮瓣的面积为5cm×15cm。提出临床应用静脉皮瓣的原则及应注意的事项。
期刊
设计4种带表浅静脉干的局部皮瓣用于修复四肢创面14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该皮瓣所包含的一条浅静脉干,不仅有利于静脉回流,且其血流对皮瓣亦有营养作用。因此,该皮瓣容易成活,长宽比值可大于传统任意型皮瓣,并具有操作简便,不损伤主要动脉等优点。文中介绍了皮瓣的设计及手术方法,并对该皮瓣的血液循环特点、适应证及供区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期刊
体外观察了过氧化亚油酸(LOOH)对淋巴细胞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烧伤后体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变化及淋巴细胞功能变化,以探讨烧伤免疫抑制的机制。体外实验采用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与LOOH一起培养或温育,测定增殖反应、IL-2及LPO。体内实验采用小鼠11%~12%TBSAⅢ度烧伤模型测定脾淋巴细胞功能以及血浆、肝、脾中LPO。结果表明:LOOH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IL-2生成、诱发淋巴细胞脂
先天性、外伤、烧伤后乳头乳晕缺损以及乳房再造术和变性手术(男变女)后都需行乳头乳晕再造。再造后的大小、感觉、挺拔性、颜色和形态的稳定性如何,是评价手术效果的几项客观标准。我们自1993年6月以来应用双β形对位皮瓣结合皮片移植为男变女的易性癖患者再造乳头乳晕4例8个,收到了比较满意的初步结果。
为保留乳头感觉,用改良McKissock垂直双蒂法行乳房缩小术4例(7只乳房),改良重点在于保留主要支配乳头感觉的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另对术前设计及手术操作作了一些改进,因而术后乳房切口平整,两侧对称,外形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