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奸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ou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了像扯破了嗓子,树叶被骄阳烤低了头,土地晒出细细的灰烟。
   “这酸味熏死人。”秋叶把老公刚子的蓝条纹运动背心扔进洗衣盆里,她嘴里唠叨着,脸上却挂着笑。秋叶端着满满的一盆脏衣服去河里洗,淘淘摇着尾巴颠颠地跟在身后。
   淘淘是只两岁的田园狗,平时跟秋叶很亲。刚子不喜欢淘淘,淘淘没个消停时候,不是追着母鸡满院子跑,就是把鞋咬出窟窿。为这,淘淘没少挨刚子打,一看到刚子回家,淘淘尾巴一夹,脑袋一耷拉就藏进狗窝里。刚子说把狗送人算了,可儿子小果说什么也不同意,刚子只好由它去了。
   刚子这两天特别注意卫生,每天在院子里晒上一铁盆水,脱去上衣露出红铜般结实的肌肉“哗啦,哗啦”洗着。每到这时,秋叶就跑去关好院门,然后用喜爱的目光抚摸着老公的肌肉。“瞅啥啊?”刚子被她看得不自在起来。“我自己的男人,瞅瞅咋了?难不成让别人看?”秋叶自豪又满是醋意地说。
   洗好的衣服,晾在院子里,一下午就干了,满满阳光的味道。秋叶在做饭,就让刚子把衣服收起叠好。吃饭时,秋叶无意间提起石榴,她感叹着:“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石榴溜光水滑还像个大姑娘,城里待着就是不一样。”“羡慕人家干啥?过好自己日子得了。”刚子头也没抬回应秋叶。
   石榴和秋叶还有刚子从小一起长大,当年,石榴先秋叶嫁到城里,每年夏天都要回娘家住一段时间。秋叶羡慕石榴过得好,这么多年外貌没有改变,而自己腰长了一圈圈的赘肉,皮肤也被山风吹得粗糙起皮。“哎,听说石榴离婚了?”秋叶边说话,边用嘴勾住白瓷碗喝粥。刚子捡了颗花生米丢进嘴里,用力嚼着,像跟谁置气,咬得“嘎嘣”响。
   天太熱,锄头都歇了。秋叶睡了午觉,想起石榴回来四五天了,她想去串个门。石榴正在家做面膜,看到秋叶来了,热情地跟秋叶打着招呼。“你真会保养,怪不得你皮肤这么好。”秋叶“啧啧”地砸吧嘴巴。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从小长大的人,越来越觉得生分,说话也客客气气的。秋叶待了一会感觉有些尴尬,起身告别,走出院子时不经意看了一眼,发现一件蓝条纹男式运动背心搭在台阶上,她愣了一下,这背心好眼熟啊。她到家收拾脏衣服时突然想起来,那件背心像刚子的。这一想倒把自己吓一跳,想想刚子最近的表现,她越来越怀疑。如果当年石榴不是嫁到城里,说不定他俩就是一家人了。秋叶心里像吞了枚青枣,很是酸涩。
   晚上吃饭的时候,秋叶一句话也没说。刚子觉得有些怪:“今天咋了?”“你那件蓝条纹运动背心呢?”秋叶没头没脑来一句。“背心?哪件?”刚子被弄愣了。“就前天我给你洗的那件,找出来我看看。”刚子不明白怎么回事,放下碗筷打开柜子翻找背心,找半天也没有。“丢别人家了吧?”秋叶没好气地说。“你这犯啥神经,我能丢谁家?”刚子有些火了。“石榴离婚了,你不抓紧机会?”刚子明白过来,原来梗在这里。“真是无理取闹。”刚子气得饭也不吃了,“哐啷”一下摔门就走了。“快去找你相好的吧。”秋叶一撂筷子,哭起来。
   两口子怄了好几天气,谁也不打算先开口。秋叶忍不住跟妹妹秋霜说起这件事。秋霜一听就火了:“你真怂,在这怄气,抓证据治治他们。”“怎么找证据?”秋叶不明白,秋霜趴在姐姐耳边嘀咕了几句。
   接下来几天,秋叶态度转变过来,出来进去不再冷着脸。一天傍晚,刚子急急吃完饭就往外走,儿子叫他也没听到。秋叶远远跟在后面,看着刚子往石榴家方向去了。“败类。”秋叶恨恨骂了一句,跟了上去。到了石榴家,门虚掩着,里面隐隐传出石榴的笑声。秋叶的火上了脑门,她刚想闯进去,却发现淘淘从门缝里挤出来,一溜烟跑了,竟然没有看到秋叶。
   秋叶正发愣,石榴家门开了,石榴手里拿着那件蓝背心还有一条花点短裤走出来,她看到秋叶愣了一下:“秋叶?”“你这拿着衣服要去哪啊?”秋叶的语音里压抑着很大的怒气。“不知道谁家狗,总往我家叼衣服。”石榴抖了抖手里的衣服。原来,是淘淘跳上鸡窝偷了秋叶晾在院子里的衣服,一次次送到石榴家。不过,淘淘为什么总是偷刚子的衣服呢?又为什么要送到石榴家呢?这真让人费解。
   这时,刚子从对面二柱家走出来,手里拎着个纸兜,里面是件粉红的连衣裙。秋叶快过生日了,这是他特意托二柱媳妇从城里买的,想给秋叶一个惊喜。
   秋叶尴尬地接过石榴手里的衣服,脸热得发烫,好在天色暗,没有人看出来。
  责任编辑/乙然
其他文献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教学要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然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对内容的熟悉程度甚至不亚于教师。那么,这篇课文该教什么?怎么教?以下是我的教学尝试以及一些反思。  一、关注人物形象  课标在第三学段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一、课程缘起——板书如此多彩  2014年,我初识并热爱上了思维导图。经过专业的学习后,我将思维导图广泛地运用在了学习、生活、工作中。一次上课,当我在黑板上画上代表课题的中心图时,我发现台下的一个个小身板挺得笔直,一双双熠熠闪光的眼睛里写满了惊喜和不可思议,他们做笔记的样子也前所未有地专注和认真。  下课后,学生纷纷跑到讲台上,对着黑板上的思维导图板书指指点点。当值日生拿起板擦准备擦掉时,有的学生
时光匆匆,回北京已经十多天了。  几乎每一天,我的头脑里都会想起在雪域高原上独特的经历:难忘那蓝得澄澈透明的拉萨天空,置身其中,多少次都努力伸伸手,好试着触摸那么近的天;难忘那些有着与天空一样清亮眼睛的可爱学生,那些与泥土一样朴实热情的老师,那些支教中点点滴滴真实的小故事,那些目睹或切身体悟后的心灵洗礼……  那些日子,那些人  米真老师,脸膛黑红,眼睛又大又亮。她爽朗的笑声、温暖的热情、健谈的性
一  不知为何,我对语文的喜欢自我工作以来的十几年里,没有半点褪色,就像人們打趣的那样:“语文虐我千百遍,我却待她如初恋。”仔细想想,有一个人对我的影响很深,是他将我领进了语文教学的大门。他就是我的师父——周跃东老师。  记得那是我工作的第三年,学校要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并从中推荐人员参加市里的评优课比赛。因为这是我们在学校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所以大伙都铆足了劲儿,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磨课之中。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开创者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是价值问题。”对教育价值的重新认识,是一切教育活动不可忽视的起点。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价值选择,仍止步于传递知识,关注的是文中的词句、表达的技巧,关注的是学科知识体系,即教学内容本身如何,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所要教的内容是学生需要学的吗?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生命成长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如果不思考
泥鳅喜欢下钩钓鱼。我也喜欢。   放学后,泥鳅扛着锹,我拎着瓦罐,跑进菜园里挖蚯蚓。尔后,带上鱼钩,跑向生产队南边的围湖。围湖很长,鱼多,来这里钓鱼、下钩的人也多。我们来到后,泥鳅负责将蚯蚓穿到鱼钩上,我负责插水竹。水竹上系着细线,细线上系着鱼钩。约二丈远插一个。水竹柔,鱼吃蚯蚓被钩住后,想跑,水竹被拉弯了,也不会断。可鱼只要松口气,水竹便又挺直起来。时间久了,鱼便没了力气,不挣扎了,等着我们用
二十年前,我在师范学校担任班级推普员,恰逢赶上安徽省第一次普通话测试。我一边自己对照录音磁带练习语音,一边帮助方言重的伙伴纠正发音。语言的练习需要互相“照镜子”,这种互助学习的模式不仅助人也利己,我一下子就得了个一乙,甚至离一甲都很近,这对我是个极大的鼓舞。从此,我爱上了语言艺术,并坚持修炼。演讲、诵读、讲述、播音、主持......各种比赛我都去参加,收获颇丰,我的语言功底也在磨练中一步步被夯实。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对“读”有着经典的概括和诠释,可见诵读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以《两小儿辩日》一课为例,谈谈我对于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一些方法。  诵读中有层次  文言文对于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些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读、有层次地读。  读准字
周跃东老师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的时候,我到了桐乡市实验小学。之前,他的研究课题《提高学生写字速度之研究》刚获得中央教科所优秀成果一等奖。我以前的学校没有这个科室,也没有听说过科研、课题之类的字眼。来到实验小学我只是战战兢兢地做好本分,也不考虑教科室与我有什么相干。  临近暑假,我期望可以舒一口气,去一趟远方。没曾想,学校安排周跃东老师带我去杭州参加张化万老师的“浙派名师工作室”暑期研修班。省城?名师
一、“会说不会写”的两个原因  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跟说话是一回事儿。”钱穆先生说:“作文只如同说话,口中如何说,笔下即如何写。”两位前辈大师的说法虽然不同,但意思却一样,那就是“写作文是一件跟开口说话一样简单的事,你会说话就应该会写作文”。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不少学生能说会道,对作文却束手无策,而且这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两位先生的观点不对吗?似乎不是。那又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很